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14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该技术方案摒弃了直接以喷头向容器中输入料液的模式,而是在料液的输出端构建容腔,并利用电动缸驱动塞头控制容腔开启或封闭;同时,将旁路管接入容腔,用于控制容腔内气压状态。基于以上构造,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入待灌装容器前先将料液暂存于该容腔中,待插入容器后,上提塞头使容腔开启,再通过旁路管向容腔中输入压缩气,将其中暂存的料液快速推入容器。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时间,而且输出动力更强,因而具有更高的灌装效率。与常规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灌装速度可提高30%以上,有利于缩短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
技术介绍
灌装机属于包装机范畴,根据物料性质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等;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液体产品很难采用其他方式封装,因此,液体灌装机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洗液、护理液、口服液、消毒液、洗眼液、营养液、酒水、注射液、农药、医药、香水、食用油、润滑油及特殊行业的液体灌装。料液输出机构是灌装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其执行速度是制约整个灌装过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常规输出机构仅依靠液泵提供输出动力,其输出速度本身就较慢,而且,只能在喷嘴插入容器后再启动液泵执行输出动作,因此整体灌装速度普遍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以解决灌装机的常规料液输出机构,其灌装速度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全新构型的灌装机料液输出机构,以扩展设备构型的可选范围。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包括三通管,输出管,支架,电动缸,推杆,供液管,进液口,出液口,连通口,塞头,端口,活塞,环套,旁路管,其中,在三通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在三通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在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推杆位于电动缸下端,在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向下经由三通管伸入至输出管中,在供液管的侧端分别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位于三通管上方,出液口位于三通管内部或输出管内部,在进液口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在支架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软管经由连通口穿出;供液管的上端和下端均封闭,在供液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塞头,在输出管的下端具有端口,端口的规格与塞头的规格相配合,在供液管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活塞和环套,在三通管的侧端连接有旁路管,所述旁路管连接至气泵,在所述旁路管上设有电磁阀。作为优选,在支架的底端具有环形底板,供液管贯穿所述环形底板,所述环形底板的环体内径小于活塞及环套的外径。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板,通孔,螺栓,其中,三通管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在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螺栓贯穿通孔并与外界的基础结构紧固连接。作为优选,供液管的、位于出液口下方的部分,均为实心柱体;供液管的、位于进液口上方的部分,均为实心柱体。作为优选,塞头的侧壁下部呈锥面形状。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三通管的上端用于供供液管穿入,下端用于同输出管对接,侧端用于同旁路管连接;三通管同输出管共同构成一容腔,该容腔用于容纳来自供液管的料液;支架用于承载电动缸;电动缸及其推杆用于驱动供液管在一定范围内升降,由于供液管底端具有塞头,因此,通过这种升降运动可控制端口打开或封闭;供液管的进液口连接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软管连接至料桶,软管上设有液泵,为将料桶中的料液输送至供液管中提供动力;出液口用于使供液管中的料液得以进入上述容腔中;连通口用于供上述软管穿出支架、同料桶连接,由于连通口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跨度,且软管自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因此供液管的升降运动不影响其与软管的连接;塞头用于封闭端口;端口用于将容腔中的料液输出至待灌装的容器中;活塞和环套用于保持三通管上端持续封闭;环套与供液管的外壁之间可采用机械密封原理进行封闭;旁路管用于接入气泵,从而可在容腔中构建正压环境以加速料液排出。本技术的运行过程如下:首先,软管上的阀门保持关闭,利用电动缸将供液管向下顶压,使塞头封闭端口;而后,开启软管上的阀门,向容腔中输入既定量的料液,再关闭软管上的阀门(在以上过程中,旁路管的气泵不工作,旁路管起到与外界连通的作用,使容腔内气压保持常压),此时,待灌装的料液被暂存于输出管下部(即容腔下部);待本技术插入待灌装的容器后,提起塞头,再开启旁路管上的气泵向容腔中输入正压,从而将暂存的料液从端口推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该技术方案摒弃了直接以喷头向容器中输入料液的模式,而是在料液的输出端构建容腔,并利用电动缸驱动塞头控制容腔开启或封闭;同时,将旁路管接入容腔,用于控制容腔内气压状态。基于以上构造,可在本技术插入待灌装容器前先将料液暂存于该容腔中,待插入容器后,上提塞头使容腔开启,再通过旁路管向容腔中输入压缩气,将其中暂存的料液快速推入容器。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时间,而且输出动力更强,因而具有更高的灌装效率。与常规设备相比,本技术的灌装速度可提高30%以上,有利于缩短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中:1、三通管2、输出管3、支架4、电动缸5、推杆6、供液管7、进液口8、出液口9、连通口10、塞头11、端口12、活塞13、环套14、旁路管15、安装板16、通孔1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三通管1,输出管2,支架3,电动缸4,推杆5,供液管6,进液口7,出液口8,连通口9,塞头10,端口11,活塞12,环套13,旁路管14,其中,在三通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2,在三通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3,在支架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4,推杆5位于电动缸4下端,在推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6,供液管6向下经由三通管1伸入至输出管2中,在供液管6的侧端分别具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进液口7位于三通管1上方,出液口8位于三通管1内部或输出管2内部,在进液口7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在支架3上开设有连通口9,所述软管经由连通口9穿出;供液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封闭,在供液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塞头10,在输出管2的下端具有端口11,端口11的规格与塞头10的规格相配合,在供液管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活塞12和环套13,在三通管1的侧端连接有旁路管14,所述旁路管14连接至气泵,在所述旁路管14上设有电磁阀。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三通管1的上端用于供供液管6穿入,下端用于同输出管2对接,侧端用于同旁路管14连接;三通管1同输出管2共同构成一容腔,该容腔用于容纳来自供液管6的料液;支架3用于承载电动缸4;电动缸4及其推杆5用于驱动供液管6在一定范围内升降,由于供液管6底端具有塞头10,因此,通过这种升降运动可控制端口11打开或封闭;供液管6的进液口7连接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软管连接至料桶,软管上设有液泵,为将料桶中的料液输送至供液管6中提供动力;出液口8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1),输出管(2),支架(3),电动缸(4),推杆(5),供液管(6),进液口(7),出液口(8),连通口(9),塞头(10),端口(11),活塞(12),环套(13),旁路管(14),其中,在三通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2),在三通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3),在支架(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4),推杆(5)位于电动缸(4)下端,在推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6),供液管(6)向下经由三通管(1)伸入至输出管(2)中,在供液管(6)的侧端分别具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进液口(7)位于三通管(1)上方,出液口(8)位于三通管(1)内部或输出管(2)内部,在进液口(7)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在支架(3)上开设有连通口(9),所述软管经由连通口(9)穿出;供液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封闭,在供液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塞头(10),在输出管(2)的下端具有端口(11),端口(11)的规格与塞头(10)的规格相配合,在供液管(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活塞(12)和环套(13),在三通管(1)的侧端连接有旁路管(14),所述旁路管(14)连接至气泵,在所述旁路管(14)上设有电磁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灌装机的物料定量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管(1),输出管(2),支架(3),电动缸(4),推杆(5),供液管(6),进液口(7),出液口(8),连通口(9),塞头(10),端口(11),活塞(12),环套(13),旁路管(14),其中,在三通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2),在三通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3),在支架(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4),推杆(5)位于电动缸(4)下端,在推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供液管(6),供液管(6)向下经由三通管(1)伸入至输出管(2)中,在供液管(6)的侧端分别具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进液口(7)位于三通管(1)上方,出液口(8)位于三通管(1)内部或输出管(2)内部,在进液口(7)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料液的软管,在支架(3)上开设有连通口(9),所述软管经由连通口(9)穿出;供液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封闭,在供液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塞头(10),在输出管(2)的下端具有端口(11),端口(11)的规格与塞头(10)的规格相配合,在供液管(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活塞(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平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州久依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