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位机用上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位机用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一些复杂工件的焊接加工通常需要用到变位机,所述变位机上需要安装工装,工件再装夹在工装上。对于一些较重的工装通常需要用起重机吊装到变位机上,但是当所述变位机安装在焊房中时,无法使用起重机吊装工装,只能通过人工将工装搬运至变位机上,人工搬运不仅需要多人同时操作,人工成本高,安装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在搬运重物时危险系数高,操作不当还会损坏变位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它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安装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危险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它包括机座、旋转架、上料车、举重装置和至少一个托举机构;其中,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旋转架上具有至少一个左承载部和至少一个右承载部;所述举重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料车上并且所述举重装置上适于承载工装;所述上料车适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举重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座(100)、旋转架(200)、上料车(300)、举重装置(400)和至少一个托举机构(500);其中,/n所述旋转架(200)旋转连接在所述机座(100)上,所述旋转架(200)上具有至少一个左承载部(1)和至少一个右承载部(2);/n所述举重装置(400)连接在所述上料车(300)上并且所述举重装置(400)上适于承载工装(3);/n所述上料车(300)适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举重装置(400)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之间并带动所述工装(3)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的上方;/n所述举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座(100)、旋转架(200)、上料车(300)、举重装置(400)和至少一个托举机构(500);其中,
所述旋转架(200)旋转连接在所述机座(100)上,所述旋转架(200)上具有至少一个左承载部(1)和至少一个右承载部(2);
所述举重装置(400)连接在所述上料车(300)上并且所述举重装置(400)上适于承载工装(3);
所述上料车(300)适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举重装置(400)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之间并带动所述工装(3)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的上方;
所述举重装置(400)适于当所述工装(3)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的上方时动作以带动所述工装(3)下降,以使所述工装(3)承载于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上;
所述托举机构(500)连接在所述旋转架(200)上,所述托举机构(50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万向球(4),所述托举机构(500)适于动作以驱动所述万向球(4)向上移动至顶起位于所述左承载部(1)和右承载部(2)上的工装(3),以及适于动作以带动所述万向球(4)向下移动至脱离所述工装(3)以使所述工装(3)落在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500)包括托板(5)和至少一个托举气缸(6);其中,
所述托板(5)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架(200)上;
所述万向球(4)连接在所述托板(5)上;
所述托举气缸(6)连接在所述旋转架(200)上、与所述托板(5)相连并适于动作以驱动所述托板(5)和所述托板(5)上的万向球(4)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500)还包括左水平挡块(7)和右水平挡块(8);其中,
所述左水平挡块(7)连接在所述旋转架(200)上并适于当所述托板(5)向上移动到位时与所述托板(5)的一端部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右水平挡块(8)连接在所述旋转架(200)上并适于当所述托板(5)向上移动到位时与所述托板(5)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面相抵以使所述托板(5)保持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重装置(400)包括固定架(9)、举重板(10)和举重气缸(11);其中,
所述固定架(9)连接在所述上料车(300)上;
所述举重板(10)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9)上;
所述举重气缸(11)连接在所述固定架(9)上、与所述举重板(10)相连并适于动作以驱动所述举重板(10)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机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00)包括左承载梁(12)、右承载梁(13)、左纵梁(14)、右纵梁(15)、前横梁(16)和后横梁(17);其中,
所述左承载部(1)连接在所述左承载梁(12)上;
所述右承载部(2)连接在所述右承载梁(13)上;
所述后横梁(17)的左端部连接在所述左承载梁(12)的后端部;
所述后横梁(17)的右端部连接在所述右承载梁(13)的后端部;
所述左纵梁(14)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左承载梁(12)的前端部;
所述右纵梁(15)的上端部连接在所述右承载梁(13)的前端部;
所述前横梁(16)的左端部连接在所述左纵梁(14)的下端部;
所述前横梁(16)的右端部连接在所述右纵梁(15)的下端部;
所述左纵梁(14)、前横梁(16)和右纵梁(15)之间包围形成有适于供所述举重装置(400)穿过以使举重装置(400)移动至所述左承载部(1)和所述右承载部(2)之间的通过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凯,陆小阳,蔡志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凯特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