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103 阅读:5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其结构是由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主板、场效应管Q1、Q2和电源控制器组成,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管Q1、Q2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关闭,两只场效应管Q1、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1、Q2的源极S并接计算机电源,漏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器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和现有技术相比,双主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两套系统互为备份,相互容错,即使一套系统损坏,也不会丢失重要数据,不会中断关键业务,因而双主板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电源
,具体提供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
技术介绍
在一台计算机服务器机箱内装配两套系统主板,起到互为备份,相互容错的 功能。不言而喻,服务器损坏的几率总是存在的,普通服务器中的单台服务器机 箱内只有一套系统主板, 一旦发生故障或损坏,势必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业务中断。双主板系统由于具有两套主板,现有技术多是"一对一"供电方式,即一个 电源只给一个主板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最为简单可靠,但占据了更多的机箱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一只计算机电源为两块主板供电的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 电源。本专利技术的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是由一只计算机电源、两块计算机主板、两只场效应管和两个电源控制器组成,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管Ql、 Q2 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关闭, 两只场效应管Q1、 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l、 Q2的源极S并接计算机电源,漏 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器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双主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两套系统互为备份,相 互容错,即使一套系统损坏,也不会丢失重要数据,不会中断关键业务,因而双 主板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附图1是双电源为双主板供电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2是单电源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作以下详细的 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其结构是由一只计算机电源、两块计算 机主板、两只场效应管和两个电源控制器组成,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 管Q1、 Q2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3或关闭,两只场效应管Q1、 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l、 Q2的源极S并接计 算机电源,漏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 器2。本专利技术的电源可使双主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两套主板系统互为备份,相 互容错,即使一套补办系统损坏,也不会丢失重要数据,不会中断关键业务,因 而双主板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权利要求1. 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主板、场效应管Q1、Q2和电源控制器,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管Q1、Q2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关闭,两只场效应管Q1、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1、Q2的源极S并接计算机电源,漏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器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其结构是由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主板、场效应管Q1、Q2和电源控制器组成,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管Q1、Q2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关闭,两只场效应管Q1、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1、Q2的源极S并接计算机电源,漏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器2。本专利技术的电源和现有技术相比,双主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两套系统互为备份,相互容错,即使一套系统损坏,也不会丢失重要数据,不会中断关键业务,因而双主板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文档编号G06F1/26GK101464718SQ20091001363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明生, 姚萃南, 滕学军 申请人: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为双主板计算机供电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主板、场效应管Q1、Q2和电源控制器,计算机电源分别串接两只场效应管Q1、Q2分别为两块计算机主板供电,每只场效应管通过电源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关闭,两只场效应管Q1、Q2各管脚的连接方式是,Q1、Q2的源极S并接计算机电源,漏极D分别接主板1和主板2,栅极G分别接电源控制器1和电源控制器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学军吴明生姚萃南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