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补偿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补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以及油耗的控制力度加大,以及电动转向自身控制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整车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且随着电动转向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范围也逐步增大,从最初低功率有刷电机到现在高功率无刷电机助力,助力形式也发展为管柱助力式,小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以及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如齿轮助力式电动转向器是目前电动转向系统常用的一种助力结构形式,即是将电机输出的力矩,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增矩的作用,将助力力矩传递给转向器齿轮齿条,从而带动转向轮转动,形成整车转向功能。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由于其体积小、减速比大,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传统EPS系统中,蜗轮蜗杆啮合中心距常设计成固定式,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调节补偿,这样会产生如下弊端:由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壳体加工及装配误差的存在,要想让蜗轮蜗杆啮合良好,就必须在装配过程中对蜗轮蜗杆和减速机构壳体根据中心距进行分组选配,费时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补偿结构,包括壳体(1)、蜗轮(2)、蜗杆(3),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蜗轮(2)和蜗杆(3)相啮合,其特征是,所述蜗杆(3)的一端套设有球轴承(4),所述的球轴承(4)外圈套设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圈适配壳体(1),所述的衬套(5)上与蜗轮(2)位置相反的方向设置有通孔(52),所述的通孔(52)中适配设置有调整压块(6),所述调整压块(6)的一端套设有弹簧(7),所述的壳体(1)相对弹簧(7)的位置设置有螺塞孔,所述的螺塞孔中设置有调整螺塞(8)用于调整弹簧(7)的张紧;所述蜗杆(3)的另一端套设有调心球轴承(9)、蜗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蜗轮蜗杆间隙补偿结构,包括壳体(1)、蜗轮(2)、蜗杆(3),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蜗轮(2)和蜗杆(3)相啮合,其特征是,所述蜗杆(3)的一端套设有球轴承(4),所述的球轴承(4)外圈套设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圈适配壳体(1),所述的衬套(5)上与蜗轮(2)位置相反的方向设置有通孔(52),所述的通孔(52)中适配设置有调整压块(6),所述调整压块(6)的一端套设有弹簧(7),所述的壳体(1)相对弹簧(7)的位置设置有螺塞孔,所述的螺塞孔中设置有调整螺塞(8)用于调整弹簧(7)的张紧;所述蜗杆(3)的另一端套设有调心球轴承(9)、蜗杆紧固螺塞(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成,王进丁,杨志财,陈修华,胡立靖,许咏翔,
申请(专利权)人:昌辉汽车转向系统黄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