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矫直装置,其包括:驱动辊轴机构,驱动辊轴机构包括主轴和套设并限位在主轴上的主辊轮,主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围绕主轴的轴线转动;两个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对称固定在主轴的两端,用于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以及两个副辊轮机构,两个副辊轮机构对称设置且滑动套设在主轴上,两个副辊轮机构位于主辊轮的两侧且分别位于主辊轮与支撑机构之间,副辊轮机构包括朝向主辊轮且轴线平行于主轴的副辊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浮动矫直装置能够保证不同规格的型钢的矫直效果均能够满足型钢标准规范要求的同时,降低对生产节奏的干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自动化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矫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型钢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矫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型钢生产领域,例如在焊接型钢生产线,通常会设置矫直机构,以用来改善型钢产品的形状,保证型钢产品的交货尺寸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现有技术中,型钢的矫直设备通常为离线矫直设备和在线矫直设备两种形式,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矫直设备通常具有以下缺点:离线矫直设备的设备投资高,操作人员多,厂房占地大;在线矫直设备布置复杂,容易通过对生产线的改造而影响了型钢生产的节奏。另外,无法适应并覆盖多种生产焊接型钢规格,也是目前矫直设备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寻求一种浮动矫直装置,使其能够保证不同规格的型钢的矫直效果均能够满足型钢标准规范要求的同时,降低对生产节奏的干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自动化操作的在线矫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矫直装置,以能够保证不同规格的型钢的矫直效果均能够满足型钢标准规范要求的同时,降低对生产节奏的干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自动化的操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动矫直装置包括:驱动辊轴机构,驱动辊轴机构包括主轴和套设并限位在主轴上的主辊轮,主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围绕主轴的轴线转动;两个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对称固定在主轴的两端,用于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以及两个副辊轮机构,两个副辊轮机构对称设置且滑动套设在主轴上,两个副辊轮机构位于主辊轮的两侧且分别位于主辊轮与支撑机构之间,副辊轮机构包括朝向主辊轮且轴线平行于主轴的副辊轮。其中,副辊轮机构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主轴的轴线移动,副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径向靠近和远离主轴移动,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使得主辊轮与副辊轮之间形成矫直间隙。进一步地,副辊轮机构包括:滑块座,滑块座的一端与主轴滑动套接;压下滑块,压下滑块滑动设置在滑块座内,副辊轮的轴端与压下滑块固定连接;以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滑块座上且驱动端与压下滑块相连,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下滑块沿靠近和远离主轴的方向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滑块座的侧壁上形成有长度方向垂直于主轴的轴线方向的导向限位孔,副辊轮的轴端通过导向限位孔与压下滑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反馈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位置,以通过控制系统得出副辊轮相对于主辊轮的径向上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反馈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压力,以通过控制系统得出副辊轮的压下力。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座和浮动支架,轴承座固定在设备机架上且安装有轴承,浮动支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轴承转动连接并能够通过轴承座进行限位,其中,两侧的浮动支架通过主轴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浮动支架构造为板状结构的摆臂,两个摆臂相对且平行设置,摆臂的一端套设在转轴上,另一端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轴承座摆动,以使得浮动支架的高度能够随型钢生产形态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摆臂的与副辊轮机构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固定在摆臂上的第二驱动装置;和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相连,另一端与副辊轮机构相连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副辊轮机构沿单一方向移动并定位。进一步地,导向组件包括:穿过摆臂与第二驱动装置相连的丝杠;和设置在滑块座上且与丝杠形成螺纹连接的螺母,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输出轴用于驱动丝杠转动,以带动螺母移动。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输出轴侧还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用于反馈电机输出轴的转数,以通过控制系统得出副辊轮在主轴的轴线方向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浮动矫直装置的结构简单,其矫直前的设定更为智能和快捷,可在不影响型钢生产节奏的同时,使得型钢产品交货尺寸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可以矫直焊接型钢生产线上T型钢、L型钢或H型钢焊接后的焊后翼板变形,且不干扰生产节奏,可降低生产成本,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易于检修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动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浮动矫直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动矫直装置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动矫直装置100包括:驱动辊轴机构10,驱动辊轴机构10包括主轴11和套设并限位在主轴11上的主辊轮12,主辊轮12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围绕主轴11的轴线转动;两个支撑机构20,两个支撑机构20对称固定在主轴11的两端,用于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以及两个副辊轮机构30,两个副辊轮机构30对称设置且滑动套设在主轴11上,两个副辊轮机构30位于主辊轮12的两侧且分别位于主辊轮12与支撑机构20之间,副辊轮机构30包括朝向主辊轮12且轴线平行于主轴11的副辊轮31。其中,副辊轮机构30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主轴11的轴线移动,副辊轮31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径向靠近和远离主轴11移动,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使得主辊轮12与副辊轮31之间形成矫直间隙。本申请中所提到的驱动辊轴机构10包括主轴11和套设在主轴11上的主辊轮12,主辊轮12能够在驱动机构(例如驱动电机等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限位是指主辊轮12仅进行转动而不沿轴线方向移动,其转动的位置固定,可通过限位挡壁和固定件进行位置的固定。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主辊轮12的转动方向为主辊轮12与型钢200的接触点为顺着生产线的方向转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主辊轮12的结构可为单辊轮,也可为辊轮和齿轮的组合。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两个支撑机构20固定在主轴11的两端的后,再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使得主轴11和两端的个支撑机构20同步运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两个支撑机构20对称是指两个支撑机构20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且镜像设置,以实现其功能的同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是指型钢200产品通过生产线运输到出料端,两个支撑机构20固定于设备机架的两侧,型钢200能够经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动矫直装置100,并能够通过主辊轮12与副辊轮31之间形成的矫直间隙,即可理解为主轴1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型钢200的移动方向或长度方向。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两个副辊轮机构30对称设置是指两个副辊轮机构30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且镜像设置,以实现其功能的同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两个副辊轮机构30滑动套设在主轴11上并能够在驱动机构(例如驱动电机等装置)的驱动下沿主轴11的轴线移动是指仅沿轴线方向的单一方向移动,而副辊轮机构30整体不相对于主轴11的轴线转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朝向主辊轮12的副辊轮31是指副辊轮31位于副辊轮机构30的朝向主辊轮12侧,以能够使得副辊轮31与主辊轮12之间形成矫直间隙。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副辊轮31平行于主轴11轴线是指副辊轮31、主辊轮12及主轴11三者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辊轴机构,所述驱动辊轴机构包括主轴和套设并限位在所述主轴上的主辊轮,所述主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围绕所述主轴的轴线转动;/n两个支撑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对称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用于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以及/n两个副辊轮机构,两个所述副辊轮机构对称设置且滑动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两个所述副辊轮机构位于所述主辊轮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主辊轮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所述副辊轮机构包括朝向所述主辊轮且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副辊轮;/n其中,所述副辊轮机构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主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副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径向靠近和远离所述主轴移动,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主辊轮与所述副辊轮之间形成矫直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辊轴机构,所述驱动辊轴机构包括主轴和套设并限位在所述主轴上的主辊轮,所述主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围绕所述主轴的轴线转动;
两个支撑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对称固定在所述主轴的两端,用于固定在生产线设备机架的出料端的两侧;以及
两个副辊轮机构,两个所述副辊轮机构对称设置且滑动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两个所述副辊轮机构位于所述主辊轮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主辊轮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所述副辊轮机构包括朝向所述主辊轮且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副辊轮;
其中,所述副辊轮机构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主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副辊轮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径向靠近和远离所述主轴移动,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主辊轮与所述副辊轮之间形成矫直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轮机构包括:滑块座,所述滑块座的一端与所述主轴滑动套接;压下滑块,所述压下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块座内,所述副辊轮的轴端与所述压下滑块固定连接;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块座上且驱动端与所述压下滑块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压下滑块沿靠近和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的侧壁上形成有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的导向限位孔,所述副辊轮的轴端通过所述导向限位孔与所述压下滑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浮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反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位置,以通过控制系统得出所述副辊轮相对于主辊轮的径向上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春,于谢天,冀谦,吝建全,罗大林,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宝冶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