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该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包括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第二气缸、铰链条和刮刀组件,第二气缸用于驱动铰链条运动,从而铰链条带动刮刀组件切换角度,其中,第一气缸可以通过控制气缸燕尾固定板来调节刮刀组件上下运动以实现落刀刮油动作,第二气缸和铰链条用以控制刮刀组件角度切换,以此能满足单刮刀持续往返刮锡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比常规印头调节更快更方便,有效减轻印头重量,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能够模仿手工刮锡膏动作有效减轻人工刮锡膏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
本技术涉及刮锡膏机的
,特别是涉及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
技术介绍
在刮锡膏过程中,常用人工手刮台刮锡膏,人工手刮台灵活方便,但手工刮锡膏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锡膏下膏量不稳定,并且依赖人工的熟练程度。而常规半自动锡膏机的效果较好,人力劳动量降低,由于其使用上下运动模式及双刮刀间距大,使其刮锡膏速度慢,不方便于小工件刮锡膏,调机麻烦,不适用于小型钢网,只能应用相对大面积的产品及大钢网。全自动刮锡膏机对于手动和半自动刮锡膏方式来说,可有效地提高印刷效率、速度快,减轻操作者的劳动量,但对产品的通用性差、价格高、有使用局限性。传统的半自动或全自动刮锡膏机均为双刮刀,上下升降式结构效率低,调机不方便,不适合小面积刮锡膏。且现有的单刮刀印头普遍角度固定不变,刮锡膏时需要刮刀来回往复运动,角度不可变的单刮刀印头并不能满足刮锡膏过程。因此迫切地需要重新设计一款新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以解决现有的刮锡膏机结构复杂、单刮刀印头角度不可变且不适合小面积刮锡膏所引发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该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包括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第二气缸、铰链条和刮刀组件,燕尾底板上开设有滑槽,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与滑槽滑动连接,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下端连接有刮刀组件,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铰链条转动连接,铰链条与刮刀组件转动连接,第二气缸用于驱动铰链条运动,从而铰链条带动刮刀组件切换角度。可选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设置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侧,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气缸燕尾固定板链接件与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用于驱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作上下运动。可选地,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和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之间保持平行。可选地,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和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均与安装槽相互适配。可选地,燕尾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丝杆连接件,丝杆连接件内还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一端设置在驱动组件内,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旋钮。可选地,丝杆旋钮上开设有防滑纹。可选地,丝杆上还套设有用于限制丝杆运动的锁位件。可选地,滑槽的形状为梯形。可选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角度气缸支座,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角度气缸支座上。可选地,刮刀组件包括:刮刀夹连接件、开口导轴、刮刀夹和刮刀,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通过开口导轴与刮刀夹连接件连接,刮刀夹连接件与刮刀夹固定连接,刮刀夹内拆卸连接有刮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包括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第二气缸、铰链条和刮刀组件,燕尾底板上开设有滑槽,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与滑槽滑动连接,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下端连接有刮刀组件,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铰链条转动连接,铰链条与刮刀组件转动连接,第二气缸用于驱动铰链条运动,从而铰链条带动刮刀组件切换角度,其中,第一气缸可以通过控制气缸燕尾固定板来调节刮刀组件上下运动以实现落刀刮油动作,第二气缸和铰链条用以控制刮刀组件角度切换,以此能满足单刮刀持续往返刮锡膏,单刮刀印头比常规印头调节更快更方便,有效减轻印头重量,且本技术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能够模仿手工刮锡膏动作有效减轻人工刮锡膏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1000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1000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锡膏机单刮刀印头10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1000包括燕尾底板100、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第二气缸420、铰链条430和刮刀组件500。燕尾底板100上开设有滑槽110,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与滑槽110滑动连接,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下端连接有刮刀组件500,第二气缸420固定连接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上,第二气缸420的输出端与铰链条430转动连接,铰链条430与刮刀组件500转动连接,第二气缸420用于驱动铰链条430运动,从而铰链条430带动刮刀组件500切换角度。第二气缸420的输出端与铰链条430转动连接,铰链条430与刮刀组件500转动连接,第二气缸420用于驱动铰链条430运动,从而铰链条430带动刮刀组件500切换角度,以使刮刀组件500在外界驱动装置在带动本技术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1000往复运动刮锡膏时,刮刀组件500始终保持与接触面角度一致。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刮锡膏不能回油并且又需要把锡膏往回刮的问题,而需要改为双向刮油,但是改装为双向双刮刀刮油也因双刮刀之间的距离过大及重量过重而影响实际使用效果,本技术的刮刀组件500采用单刀,不仅重量减小,而且通过第二气缸420和铰链条430之间的角度调节可以达到双刮刀的效果,配合外界摇臂式丝印机机构(附图中未标示)可以有仿似人工手刮动作,提高效率、适用于小型钢网、节省锡膏、方便换网及清洗钢网、减少调机时间。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滑槽110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210,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210设置在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上侧,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210上安装有第一气缸220,第一气缸220的输出端通过气缸燕尾固定板链接件与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300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20用于驱动角度气缸燕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第二气缸、铰链条和刮刀组件,所述燕尾底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下端连接有刮刀组件,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铰链条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条与所述刮刀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铰链条运动,从而所述铰链条带动所述刮刀组件切换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燕尾底板、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第二气缸、铰链条和刮刀组件,所述燕尾底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下端连接有刮刀组件,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铰链条转动连接,所述铰链条与所述刮刀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铰链条运动,从而所述铰链条带动所述刮刀组件切换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所述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上侧,所述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气缸燕尾固定板链接件与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作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底板、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定板和所述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之间保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刮锡膏机单刮刀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缸燕尾固定板和所述角度气缸燕尾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乐马高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