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胶系统及方法,灌胶系统用于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其包括:供胶装置、浸胶罐、真空装置以及加压装置,所述浸胶罐用于放置金属件,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供胶装置用于存放胶质并在所述真空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之后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在所述供胶装置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该灌胶系统通过抽真空将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里存在的死气抽出,最后通过加压使胶质被逼进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中,从而彻底解决防水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防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灌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整个行业与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防水需求也在日益提高。目前,电子产品常采用的防水方式为使金属件与塑胶结合。然而,在金属件与塑胶结合的注塑成型过程中,金属件(如铝镁合金)与塑胶之间会因为温差或成型收缩率等原因,可能会在结合的部位产生微小的间隙(统称微隙)或微小空腔,而位于微隙或微小空腔内的死气将使得电子产品在防水测试时,因受到高压气体挤压而存在过气或漏气现象。因此,现有的电子产品在生产均存在防水不良的问题,其概率在2%-30%。针对该防水不良的产品,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人工返工的方式对其进行返工。但是,人工返工的方式较浪费人力,且返工效率较差,返工良率达不到七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胶系统及方法,通过抽真空将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里存在的死气抽出,最后通过加压使胶质被逼进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中,从而彻底解决防水不良的问题。一种灌胶系统,用于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其包括供胶装置、浸胶罐、真空装置以及加压装置,所述浸胶罐用于放置金属件,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供胶装置用于存放胶质并在所述真空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之后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在所述供胶装置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上述灌胶系统,先通过真空装置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浸胶罐进行抽真空,以将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里存在的死气抽出,再通过供胶装置将胶质提供至浸胶罐,使金属件浸泡在胶质中,然后通过加压装置对浸胶罐进行加压,使胶质可在高气压的作用下逼进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中,从而彻底解决防水不良。上述灌胶系统可以在应用在所有由于金属与塑胶结合不好而产生防水不良的不良品上,且能够将94%以上的不良变成良品。此外,上述灌胶系统在操作时,员工只需要完成放料、取料及启动即可,可有效节省人力,同时提高返工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胶装置包括储胶罐以及流胶组件,所述储胶罐用于储存胶质,所述流胶组件连接在所述储胶罐与所述浸胶罐之间;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小于所述储胶罐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可使胶质由所述储胶罐流至所述浸胶罐;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储胶罐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可使胶质由所述浸胶罐流至所述储胶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的真空阀,所述真空泵组件用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真空阀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气体流路的开启或关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真空阀之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过滤所述真空泵组件抽真空时由所述浸胶罐抽出的残余胶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泵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加压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的增压阀,所述加压泵组件用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所述增压阀用于控制所述加压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气体流路的开启或关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灌胶方法,其包括步骤:将金属件放置在浸胶罐内;通过真空装置对所述浸胶罐抽真空,以抽出金属件的缝隙及空腔处的死气;通过供胶装置向所述浸胶罐内提供胶质,使金属件浸泡在胶质中;通过加压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使胶质进入金属件的缝隙及空腔内,从而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金属件放置在浸胶罐内之前,还包括:对金属件进行清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真空装置对浸胶罐抽真空,包括:使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降至3.7-4.3kPa;使抽真空后的所述浸胶罐静置10-15分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供胶装置向所述浸胶罐内提供胶质,使金属件浸泡在胶质中,包括:开启所述供胶装置的流胶组件,使所述供胶装置的储胶罐内的胶质经所述流胶组件流至所述浸胶罐内;待金属件完全浸泡在胶质中后,关闭所述流胶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加压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包括:使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升至0.83-0.87MPa;使加压后的所述浸胶罐静置20-25分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灌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灌胶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灌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灌胶系统,用于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包括:供胶装置1、浸胶罐2、真空装置3以及加压装置4,所述浸胶罐2用于放置金属件,所述真空装置3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所述浸胶罐2进行抽真空,所述供胶装置1用于存放胶质并在所述真空装置3对所述浸胶罐2进行抽真空之后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2,所述加压装置4用于在所述供胶装置1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2后对所述浸胶罐2进行加压。该灌胶系统,先通过真空装置3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浸胶罐2进行抽真空,以将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里存在的死气抽出,再通过供胶装置1将胶质提供至浸胶罐2,使金属件浸泡在胶质中,然后通过加压装置3对浸胶罐2进行加压,使胶质可在高气压的作用下逼进金属件的微隙与微小空腔中,从而彻底解决防水不良的问题。上述灌胶系统可以应用在所有由于金属与塑胶结合不好而产生防水不良的不良品上,且能够将94%以上的不良变成良品。此外,上述灌胶系统在操作时,员工只需要完成放料、取料及启动即可,可有效节省人力,同时提高返工效率。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质为塑胶。在其他实施中,所述胶质也可选用其他可实现防水效果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供胶装置1包括储胶罐11以及流胶组件12,所述储胶罐11用于储存胶质,所述流胶组件12连接在所述储胶罐11与所述浸胶罐2之间。当所述浸胶罐2内的气压小于所述储胶罐11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12可使胶质由所述储胶罐11流至所述浸胶罐2,实现对所述浸胶罐2的供胶。当所述浸胶罐2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储胶罐11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12可使胶质由所述浸胶罐2流至所述储胶罐11,以将所述浸胶罐2的胶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系统,用于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胶装置、浸胶罐、真空装置以及加压装置,所述浸胶罐用于放置金属件,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供胶装置用于存放胶质并在所述真空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之后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在所述供胶装置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系统,用于使胶质成型在金属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胶装置、浸胶罐、真空装置以及加压装置,所述浸胶罐用于放置金属件,所述真空装置用于对放置有金属件的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供胶装置用于存放胶质并在所述真空装置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之后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在所述供胶装置将胶质提供至所述浸胶罐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胶装置包括储胶罐以及流胶组件,所述储胶罐用于储存胶质,所述流胶组件连接在所述储胶罐与所述浸胶罐之间;
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小于所述储胶罐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可使胶质由所述储胶罐流至所述浸胶罐;
所述浸胶罐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储胶罐内的气压时,所述流胶组件可使胶质由所述浸胶罐流至所述储胶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的真空阀,所述真空泵组件用于对所述浸胶罐进行抽真空,所述真空阀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间气体流路的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真空泵组件与所述真空阀之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过滤所述真空泵组件抽真空时由所述浸胶罐抽出的残余胶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泵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加压泵组件与所述浸胶罐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波,彭海清,孙乐,何畅文,杨晟银,王拔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