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1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包括雪纺面料层和顶部聚氯乙烯,所述雪纺面料层上设置有雪纺面料本体,且雪纺面料本体的上侧缝合有聚酯纤维层,所述聚酯纤维层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褶皱纤维层,且褶皱纤维层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聚氯乙烯,所述雪纺面料层的顶部聚氯乙烯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拉筋编织条,从而可有效保证面料的垂感,且面料不易褶皱变形,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美观度,设置有亲肤内层和雪纺透气孔,提高面料的亲肤性,同时对体内热量通过雪纺透气孔排出面料外部,因而提升面料的透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
技术介绍
雪纺面料是一种化纤面料,属于平纹机织物,通常采用复合长丝通过松散的机织结构使其形成透明的外观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衣物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穿着的本身属性,对于衣服的舒适性、外观以及搭配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雪纺面料更是如此。但是现有的雪纺面料大多功能单一,雪纺面料长期存放过程中相互堆叠,易出现较多褶皱,雪纺面料的垂感难以保持,打理过程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雪纺面料的垂感难以保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包括雪纺面料层和顶部聚氯乙烯,所述雪纺面料层上设置有雪纺面料本体,且雪纺面料本体的上侧缝合有聚酯纤维层,所述聚酯纤维层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褶皱纤维层,且褶皱纤维层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聚氯乙烯,所述雪纺面料层的顶部聚氯乙烯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优选的,所述雪纺面料本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亲肤内层,且亲肤内层横向等距缝合在雪纺面料本体的下侧。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雪纺透气孔,且雪纺透气孔的内端开口大于聚酯纤维层的外端开口,所述雪纺透气孔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褶皱纤维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伸纤维,且拉伸纤维的纵切面设置为S型结构。优选的,所述顶部聚氯乙烯包括聚氯乙烯层和高密度复合纤维,所述聚氯乙烯层的下侧与褶皱纤维层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聚氯乙烯层的上侧缝合有高密度复合纤维。优选的,所述高密度复合纤维的横切面设置为井格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拉筋编织条,由于雪纺面料层和顶部聚氯乙烯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使得面料的外侧始终受到拉筋编织条拉力,从而可有效保证面料的垂感,且面料不易褶皱变形,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美观度;通过设置有亲肤内层和雪纺透气孔,使用过程中亲肤内层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使得亲肤内层将人体中的汗渍等水蒸汽进行吸附,提高面料的亲肤性,同时对体内热量通过雪纺透气孔排出面料外部,因而提升面料的透气效果,避免穿戴的过程中有闷热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雪纺面料层;11、雪纺面料本体;12、聚酯纤维层;13、褶皱纤维层;14、亲肤内层;15、雪纺透气孔;16、拉伸纤维;2、顶部聚氯乙烯;21、聚氯乙烯层;22、高密度复合纤维;3、拉筋编织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包括雪纺面料层1和顶部聚氯乙烯2,雪纺面料层1上设置有雪纺面料本体11,且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上侧缝合有聚酯纤维层12,聚酯纤维层12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进而有效提高面料的耐用性能,聚酯纤维层1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褶皱纤维层13,且褶皱纤维层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聚氯乙烯2,雪纺面料层1的顶部聚氯乙烯2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3,由于雪纺面料层1和顶部聚氯乙烯2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3,使得面料的外侧始终受到拉筋编织条3拉力,从而可有效保证面料的垂感,且面料不易褶皱变形,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美观度,同时便于打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亲肤内层14,且亲肤内层14横向等距缝合在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下侧,使用过程中亲肤内层14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使得亲肤内层14将人体中的汗渍等水蒸汽进行吸附,使得雪纺面料的整体吸湿性能提升,增强亲肤性能,提升穿戴过程中的舒适度。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聚酯纤维层1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雪纺透气孔15,且雪纺透气孔15的内端开口大于聚酯纤维层12的外端开口,雪纺透气孔15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使用时,使用者体内的热量通过雪纺透气孔15排出面料外部,因而提升面料的透气效果,避免穿戴的过程中有闷热感,同时由于雪纺透气孔15的纵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使得面料外部的水渍不易进入其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褶皱纤维层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伸纤维16,且拉伸纤维16的纵切面设置为S型结构,S型结构褶皱纤维层13的设置,增强面料整体弹力,使得面料在受到拉力时不易变形,且有效减少被勾丝损坏,延长面料的整体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顶部聚氯乙烯2包括聚氯乙烯层21和高密度复合纤维22,聚氯乙烯层21的下侧与褶皱纤维层13上侧固定连接,聚氯乙烯层21的上侧缝合有高密度复合纤维22,面料顶部的聚氯乙烯材质顶部聚氯乙烯2,聚氯乙烯层21整体柔软性和防霉性较为理想,用以增加面料厚度,提升面料的整体强度,同时使得使用时不易出现断丝现象,更好的对面料进行保护。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根据附图2所示,高密度复合纤维22的横切面设置为井格结构,井格状的高密度复合纤维22,使得面料整体密度增加,减少面料的透明度,实现对使用者隐私的保护,同时使得面料的整体耐磨性能得到增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包括雪纺面料层(1)和顶部聚氯乙烯(2),其特征在于:所述雪纺面料层(1)上设置有雪纺面料本体(11),且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上侧缝合有聚酯纤维层(12),所述聚酯纤维层(1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褶皱纤维层(13),且褶皱纤维层(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聚氯乙烯(2),所述雪纺面料层(1)的顶部聚氯乙烯(2)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包括雪纺面料层(1)和顶部聚氯乙烯(2),其特征在于:所述雪纺面料层(1)上设置有雪纺面料本体(11),且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上侧缝合有聚酯纤维层(12),所述聚酯纤维层(1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褶皱纤维层(13),且褶皱纤维层(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聚氯乙烯(2),所述雪纺面料层(1)的顶部聚氯乙烯(2)的外侧缝合有拉筋编织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亲肤内层(14),且亲肤内层(14)横向等距缝合在雪纺面料本体(11)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保持垂感的雪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层(1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雪纺透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明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维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