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10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水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层和非透湿型聚氨酯层复合的方式,达到面料适合防水使用的效果,而且封边单元使得面料的长边处结构强度更大,可以支起后远离裤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面料的防水性能和透湿性能都较好,防水穿着舒适,面料长边结构强度大,不易分层散开,以及方便向外支起后远离裤子,裤子不易被淋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
本技术属于防水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水面料,例如雨衣面料,其结构大多仅仅只有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膜,而其中聚四氟乙烯膜的防水效果一般而透湿性较好,无纺布的透湿性则较差,这样整体的防水性和透湿性就较差,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防水性和透湿性平衡效果较好的新型防水面料。另一方面,面料本身的两个长边处,需要封边效果,来保证面料使用过程中粘结固定的长边不至于散开,而且面料在使用过程中若自然垂下,则会贴在裤子上,雨水会淋湿裤子,所以需要面料可以向外展开后远离裤子,这样面料就可以当雨衣而直接外穿。专利公告号为CN205818556U,公告日为2016.12.2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透气雨衣,包括导电里层,所述的导电里层上粘接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背对导电里层的一侧喷涂有聚氨酯漆层,所述的聚氨酯漆层背对保温层的一侧粘接有防水层,所述的防水层背对聚氨酯漆层的一侧粘接有光防护层,所述的光防护层背对聚氨酯漆层的一侧粘接有聚四氟乙烯膜,所述的导电里层上开设有透气孔。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透气雨衣存在防水和透湿综合效果差,面料整体结构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能通过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层和非透湿型聚氨酯层复合的方式,达到面料适合防水使用的效果,而且封边单元使得面料的长边处结构强度更大,可以支起后远离裤子。本技术具有面料的防水性能和透湿性能都较好,防水穿着舒适,面料长边结构强度大,不易分层散开,以及方便向外支起后远离裤子,裤子不易被淋湿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两侧的两个非透湿型聚氨酯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8-12μ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的厚度为10-15μ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孔径为2-18n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的孔径为5-25n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面料的起始透湿度>1000g/(m2・24h),水洗20次透湿度>10000g/(m2・24h)。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面料的两侧长边上分别设有封边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封边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外侧面上的两个粘结条,以及侧边与两个所述粘结条的侧边均连接的凸出条,横截面上所述粘结条的长度比粘结部位长度长0.5-1.0c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封边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粘结条外侧面上并用于增大面料侧边抗拉强度的中空管,所述凸出条在所述中空管环面上卷绕后与设有所述中空管的所述粘结条外侧面贴合,形成贴合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贴合区设有沿所述中空管轴向的缝纫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封边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内并用于在面料侧边形成贴合人体的弯曲边的软质金属条。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封边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和所述粘结条之间的硬质支撑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硬质支撑片上并用于卡合安装所述中空管的弧形直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硬质支撑片侧平面和所述弧形直槽的弧形槽底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出半球体。本技术通过将聚四氟乙烯薄膜层和非透湿型聚氨酯层复合的方式,达到面料适合防水使用的效果,而且封边单元使得面料的长边处结构强度更大,可以支起后远离裤子。本技术具有面料的防水性能和透湿性能都较好,防水穿着舒适,面料长边结构强度大,不易分层散开,以及方便向外支起后远离裤子,裤子不易被淋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四氟乙烯薄膜层和非透湿型聚氨酯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封边单元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封边单元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凸出半球体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以及附图4所示,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两侧的两个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厚度为8-12μ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厚度为10-15μ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材质为在现有聚氨酯材料内冲入适量空气以形成透湿孔的开孔式非透湿型聚氨酯材料,采用内外两侧复合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来作为防水面料,可以保证透湿性和防水性两者可以平衡至相对较高的程度,使得直接披在身上当雨衣穿着时较为舒适,上述厚度组合也可以保证面料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防水能力。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孔径为2-18n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孔径为5-25nm。所述复合面料的起始透湿度>1000g/(m2・24h),水洗20次透湿度>10000g/(m2・24h)。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面料具有孔径合适,防水和透湿两者平衡得当的优点。所述复合面料的两侧长边上分别设有封边单元3。所述封边单元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外侧面上的两个粘结条301,以及侧边与两个所述粘结条301的侧边均连接的凸出条302,横截面上所述粘结条301的长度比粘结部位长度长0.5-1.0cm。所述封边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粘结条301外侧面上并用于增大面料侧边抗拉强度的中空管303,所述凸出条302在所述中空管303环面上卷绕后与设有所述中空管303的所述粘结条301外侧面贴合,形成贴合区。所述贴合区设有沿所述中空管303轴向的缝纫线304。所述封边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管303内并用于在面料侧边形成贴合人体的弯曲边的软质金属条3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边单元3的使用方法和优点如下。第一,所述凸出条302与两个所述粘结条301这三者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粘结条301上设有粘结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外侧面的胶水层,横截面上所述粘结条301的长度不宜过大,保证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与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之间不易分层分离即可。第二,所述缝纫线304用于缝制以及卷绕所述中空管303的凸出条302,保证所述中空管303可以在所述凸出条302内被裹住固定,而且所述缝纫线304贯穿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与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再次保证面料主体不易分层脱落。第三,所述软质金属条305为现有的铁丝,使得所述复合面料直接当雨衣穿在身上时,作为雨衣下摆的面料长边可以被向外展开并保持展开形状,这样面料就离开裤子了,避免了原先面料贴在裤子上而造成的雨水淋湿裤子的问题。所述封边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管303和所述粘结条301之间的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两侧的两个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厚度为8-12μ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厚度为10-15μm;/n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孔径为2-18n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孔径为5-25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两侧的两个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厚度为8-12μ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厚度为10-15μm;
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1)的孔径为2-18nm,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的孔径为5-2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的起始透湿度>1000g/(m2・24h),水洗20次透湿度>10000g/(m2・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面料的两侧长边上分别设有封边单元(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单元(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非透湿型聚氨酯层(2)外侧面上的两个粘结条(301),以及侧边与两个所述粘结条(301)的侧边均连接的凸出条(302),横截面上所述粘结条(301)的长度比粘结部位长度长0.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接外穿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的复合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海缑慧康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禾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