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157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包括步骤: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重建包含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相应时间密度曲线预测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来决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延迟时间;CT机根据相应延迟时间设置下一次灌注扫描时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确定好相应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后,CT机自动加大高管电流进行下一次灌注扫描,同步获取灌注图像的高质量CTA图像;而后CT机自动恢复低管电流扫描模式完成灌注扫描。效果:在15‑18次低管电流灌注扫描过程中只进行一次高管电流扫描,灌注成像的同时获取高质量CTA图像,保证了灌注成像和CTA扫描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CT成像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
技术介绍
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CT扫描,从而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值,因此能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这是一种CT应用领域的前沿科技,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脑梗塞、烟雾病、各种脑血管性疾病、脑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定性分型上有广泛运用。但灌注成像只获取灌注部位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通常情况下还需要CTA图像来了解供血动脉的解剖结构信息。现阶段,在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中,扫描次数非常多,一般在15次-18次,通常采用低辐射剂量(低kV和低mA)扫描来获取器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但采用低剂量扫描(80kV,100mA)带来的问题在于:图像噪声大,质量差,无法使得所获取的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用于重建CTA图像的灌注扫描必须要大幅度提高剂量来保证CTA的图像质量。而常规灌注扫描为了保证能在对比剂峰值时间内采集CTA图像,也常采用延长对比剂注射时间来延长峰值时间,以确保动脉的CT值,但这样就会增加对比剂的用量,如对比剂注射时长为6秒时用量为36ml,在对比剂注射时长延长为9秒时,对比剂用量就会增加50%,即为54ml,在对比剂注射时长延长为12秒时,对比剂用量就会增加100%,即为72ml,对比剂用量的增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于CTA图像的重建,众所周知,颅脑灌注需扫描15次-18次,相邻两次扫描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2S,每次需要采集256层图像,每重建256层图像需15秒左右,通常重建第一次扫描的全部256层图像后才能重建下一次扫描的256层图像,如此循序渐进,就会因为重建时间过长而无法实时的显示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因此,为便于得到CTA高质量图像,传统的做法是:1、先进行灌注扫描,结束后再重新进行CTA扫描,即再次使用对比剂进行高kV高mA的CTA扫描。此种做法依然存在一定缺点:两次扫描两次使用对比剂,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增加,也增加了机器的损耗和检查费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通常需要隔天才能完成CTA扫描,检查效率明显下降;2、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试验测定脑动脉循环时间后灌注成像和高质量CTA同步进行,使用20ml对比剂在CT灌注之前进行低剂量扫描来预测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以此来确定高质量CTA扫描的时间。其缺点在于:在CT灌注前使用的对比剂会影响灌注成像的准确性,同时也会增加病人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且操作复杂费时,试验所测得的对比剂峰值也不一定准确;3、常规经验法CT灌注扫描和CTA联合扫描,采用经验法估计对比剂强化峰值,在峰值时间内设置2-3次的高mA灌注扫描,以满足得到CTA高质量图像的要求。但该做法缺点在于:由于患者循环时间和疾病状况的巨大差异,目标动脉血管的对比剂达峰时间差异巨大,再加之灌注扫描对比剂注射的时间短,对比剂峰值时间也很短,经验法峰值时间估计很难确保高mA的CTA扫描在对比剂峰值期内完成,目标动脉血管因强化不佳而导致CTA图像质量明显下降,同时多次的高mA扫描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延长对比剂的注射时间可以增加CTA的成功率,但需要相应增加灌注扫描的次数,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都会明显增加。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重建包含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S2、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预测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来决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S3、CT机根据所确定的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设置下一次进行灌注扫描时的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S4、在确定好相应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后,CT机自动加大高管电流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以保证在对比剂峰值期内进行高管电流扫描,获取高质量的CTA图像;S5、CTA高质量图像获取后,CT机自动恢复低管电流扫描模式,完成灌注扫描。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S11、CT机按照扫描次数,分次逐一进行灌注扫描,每次灌注扫描时间为1秒,并延时2秒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S12、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选取包括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重建;S13、CT机根据所重建的多幅包括目标动脉血管的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S21、CT机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预测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T1;S22、CT机决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时间为T2,并确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时间T2与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T1重合。优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步骤S4具体包括:S41、在确定好相应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后,CT机在T2时间自动加大高管电流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以保证在对比剂峰值期内进行高管电流扫描,获取高质量的CTA图像;S42、CT机使用自动加大的高管电流进行下一目标动脉血管的灌注扫描时,其中所使用的高管电流为450mA,CT机对应的高管电压为80kV。优选地,所述每次重建一幅目标动脉血管扫描图像的层厚为5mm,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00mA。优选地,在步骤S5中,CTA高质量图像获取后,在时间T3恢复低管电流扫描模式来完成灌注扫描;其中,所述T3=T2+3,所述T3的单位为″秒″,所使用的低管电流为100mA,CT机对应的低管电压为80kV。优选地,所述每次重建一幅目标动脉血管扫描图像的层厚为1.2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在具体实施步骤中,在15次-18次低管电流灌注扫描的过程中只进行一次高管电流扫描,在灌注成像的同时还能获取高质量CTA图像,保证灌注成像和CTA扫描图像质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简化了工作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适于推广普及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图1中,步骤S1的流程图;图3是图1中,步骤S2的流程图;图4是图1中,步骤S4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进行CT灌注扫描的动态数据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重建包含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nS2、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预测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来决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nS3、CT机根据所确定的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设置下一次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nS4、在确定好相应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后,CT机自动加大高管电流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以保证在对比剂峰值期内进行高管电流扫描,获取高质量的CTA图像;/nS5、CTA高质量图像获取后,CT机自动恢复低管电流扫描模式,完成灌注扫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重建包含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
S2、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预测目标动脉血管对比剂峰值时间,来决定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
S3、CT机根据所确定的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延迟时间设置下一次高管电流灌注扫描的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
S4、在确定好相应高管电流灌注扫描触发阈值及对应的扫描延迟时间后,CT机自动加大高管电流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以保证在对比剂峰值期内进行高管电流扫描,获取高质量的CTA图像;
S5、CTA高质量图像获取后,CT机自动恢复低管电流扫描模式,完成灌注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S11、CT机按照扫描次数,分次逐一进行灌注扫描,每次灌注扫描时间为1秒,并延时2秒进行下一次的灌注扫描;
S12、每次灌注扫描时,仅选取包括目标动脉血管的一幅图像来重建;
S13、CT机根据所重建的多幅包括目标动脉血管的图像,来获取目标动脉血管动态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灌注成像同步获取高质量CTA图像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知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