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125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虾捕捞装置,涉及水产捕捞工具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个地笼、框架、网箱以及第一倒须,其中,框架周侧设置有对应地笼数量的第一通孔,地笼的开口端连接于第一通孔处,网箱可拆卸式连接于框架内,网箱的周侧开设有与开口端对接的第二通孔,第一倒须设置于第二通孔,第一倒须允许龙虾通过的方向仅为从地笼到网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捕虾时,龙虾进入地笼,从地笼爬到网箱内,第一倒须使得龙虾无法返回地笼而留在网箱内,由于网箱与框架为可拆卸式连接,收虾时,只需将网箱从框架内取出并把龙虾倒入收集筒内,再将网箱放回框架内,第二通孔与地笼的开口端对接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重新收放地笼,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虾捕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捕捞工具
,具体为一种龙虾捕捞装置。
技术介绍
龙虾养殖是对龙虾进行人工养殖、捕捞的产业,一般进入三月份以后就可以对龙虾进行捕捞售卖。目前,对养殖龙虾进行捕捞一般有手抄网捕捞、干池捕捞以及地笼捕捞三种方法,手抄网捕捞是将虾网上方扎成四方形,下面留有呈倒锥状的漏斗,沿虾塘边缘地带或水草丛生处,不断用木杆驱赶,使小龙虾进入抄网中,提起网小龙虾即可留在网中,这种捕捞法适用于水浅且小龙虾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在水草比较茂盛的地方捕捞效果较好,单效率太低;干池捕捞是将池塘中的水抽干,小龙虾便集中于塘底,此时可用人工手练的方式捕捉,这种方式对虾苗损伤较大,龙虾容易钻草钻洞,而且不适合水域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笼捕捞是最常用的也是较为有效的捕捞方式,直接放置在虾塘内捕虾,能够保护虾塘生态。现有技术中的地笼捕捞方式,每次放笼都要对地笼两端进行固定,每次收笼时需要抬起地笼的一端,将笼身的龙虾抖到地笼另一端集中起来,再解开端部绳子将龙虾倒入收下的桶或盆内,然后把地笼端部扎好重新放置固定地笼,对于一片虾塘往往需要几十到几百个地笼,所以工作量相当的大,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龙虾捕捞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地笼、框架、网箱以及第一倒须,其中,所述框架周侧设置有对应所述地笼数量的第一通孔,所述地笼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网箱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网箱的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开口端对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倒须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倒须允许龙虾通过的方向仅为从地笼到网箱。进一步地,所述网箱侧面的孔径大小可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地笼包括笼身和连接所述笼身与第一通孔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能够弯曲折叠。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框架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地笼的进虾口顶部设置有往外侧延伸的遮挡部。进一步地,所述网箱上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网箱包括沉箱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沉箱部顶部的浮箱部,所述浮箱部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网箱通过隔离部分隔为全虾箱和虾苗箱,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全虾箱上,所述隔离部上设置有一向虾苗箱内延伸的第二倒须,所述第二倒须的进口处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的孔径仅允许虾苗通过。进一步地,所述地笼的数量有两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地笼的数量有四个,其分别设置于矩形的所述框架的四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捕虾时,龙虾进入地笼,从地笼爬到网箱内,第一倒须使得龙虾无法返回地笼而留在网箱内,由于网箱与框架为可拆卸式连接,收虾时,只需将网箱从框架内取出并把龙虾倒入收集筒内,再将网箱放回框架内,第二通孔与地笼的开口端对接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重新收放地笼,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与两个地笼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度段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箱与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箱从框架内取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箱的沉箱部与浮网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箱的虾苗箱结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接时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笼;1.1、过度段;1.2、筛选段;1.3、遮挡部;2、框架;2.1、第一通孔;3、网箱;3.1、第二通孔;3.2、沉箱部;3.3、浮箱部;3.31、网颈部;3.32、浮力块;3.33、水上箱部;3.4、全虾箱;3.5、虾苗箱;3.6、筛选网;4、第一倒须;5、高度调节机构;5.1、底座;5.2、支撑杆;5.3、滑动部;5.4、紧固螺栓;6、把手;7、斜板;8、第二倒须;9、隔离部;10、隔网;11、对接机构;10.1、固定环;10.2、滑动环;10.3、固定部;10.4、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地笼1、框架2、网箱3以及第一倒须4,其中,框架2周侧设置有对应地笼1数量的第一通孔2.1,地笼1的开口端连接于第一通孔2.1处,网箱3可拆卸式连接于框架2内,网箱3的周侧开设有与开口端对接的第二通孔3.1,第一倒须4设置于第二通孔3.1,第一倒须4允许龙虾通过的方向仅为从地笼1到网箱3。具体的,网箱3包括硬质骨架以及包围在硬质骨架外的编织网,网箱3上部预留有超出骨架的编制网,直接通过用绳子扎紧预留的编制网即可将网箱3封口,或者,网箱3上设置有能够开合的盖子,盖子与网箱3可以通过拉链连接,盖子优选设置于网箱3的顶部。框架2的尺寸适配网箱3尺寸,优选的,框架2上部完全开放,网箱3能够从上部插入框架2内,并且网箱3能够从框架2内取出。当然,也可以是框架2的一侧面完全开放,网箱3从框架2侧面横插入框架2内,但是这种方式相对于上述提到的第一种方式,操作要麻烦一些。网箱3插入框架2时,编织网与框架2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因此网箱3插入框架2内后是非常稳定的,无需额外将网箱3与框架2固定。网箱3插入框架2最内部时,比如网箱3从上到下插入到框架2最底部时,网箱3上的第二通孔3.1恰好对接到框架2的第一通孔2.1,即网箱3上的第二通孔3.1恰好对接到地笼1的开放端,根据龙虾喜好往上爬的习性,第一通孔2.1的高度要高于地笼1笼身的高度。第一倒须4为一个空心圆台状的结构,直径大的一端的周边与第二通孔3.1的周边连接,直径小的一端延伸到网箱3内并悬空,第一倒须4的作用是使龙虾只能从地笼1进入到网箱3内,却无法从网箱3回到地笼1中。龙虾从地笼1上的第三倒须进入地笼1后,便无法从地笼1的第三倒须出去,龙虾在地笼1内爬行,最终从地笼1的开放端通过第一倒须4进入到网箱3内,因此,地笼1内的龙虾边收集到了网箱3内。该龙虾捕捞装置放置在虾塘中时,因注意要使网箱3露出水面一部分,让网箱3内的龙虾能够到水面用鳃呼吸增氧,避免龙虾长时间完全闷在水内而缺氧死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捕虾时,龙虾进入地笼1,从地笼1爬到网箱3内,第一倒须4使得龙虾无法返回地笼1而留在网箱3内,由于网箱3与框架2为可拆卸式连接,收虾时,只需将网箱3从框架2内取出并把龙虾倒入收集筒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地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框架,其周侧设置有对应所述地笼数量的第一通孔,所述地笼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n网箱,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网箱的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开口端对接的第二通孔;/n第一倒须,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处,所述第一倒须允许龙虾通过的方向仅为从地笼到网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地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其周侧设置有对应所述地笼数量的第一通孔,所述地笼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网箱,其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框架内,所述网箱的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开口端对接的第二通孔;
第一倒须,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处,所述第一倒须允许龙虾通过的方向仅为从地笼到网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侧面的孔径大小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笼包括笼身和连接所述笼身与第一通孔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能够弯曲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以调节框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虾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笼的进虾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腊梅马晓伟奚业文凌武海怀文辉韦成贵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县宝顺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