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09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包括接口、第一限流控制电阻、第二限流控制电阻、防拆控制开关管、第三限流电阻、反向保护二极管;接口其中一个端口用于连接GPS系统负极线,另一个端口与第三限流电阻连接;第三限流电阻连接至反向保护二极管负极,反向保护二极管正极连接至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二限流电阻之间;外部芯片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第二限流电阻组成驱动电路;防拆控制开关管源极接地,栅极连接至第一、第二限流电阻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硬件判断GPS系统负极线是否在线,结构简单,当负极线在线时,开关控制管打开,保持电池动力输出,当GPS系统被强制拆除或盗取时,开关控制管悬空,断开电池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涉及锂电池防盗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锂电池防盗拆技术通常采用GPS的通信信号作为锂电池保护系统的主要信号,其原理是通过GPS不断的向锂电池保护系统发送通信指令,令锂电池保护系统不停监测GPS是否在线从而监控其是否正常输出。此种通过GPS不断通信的防拆盗控制仍有缺陷,由于GPS本身是一个定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信号的干扰导致GPS发送通信失败或者停机发送等情况,这样会导致锂电池保护系统的误判,从而产生断开输出等情况。如在车辆中采用这种系统,当车辆高速行驶时,严重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GPS与锂电池保护系统中通讯经常失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在GPS内部控制中安装一路负极检测线与锂电池保护系统相连接,当GPS被强制拆卸或者老化脱落时就会触发锂电池保护系统中的开关控制,使整个系统切断动力输出,从而不受GPS信号干扰等问题影响动力输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包括接口、第一限流控制电阻、第二限流控制电阻、防拆控制开关管、第三限流电阻、反向保护二极管;所述接口其中一个端口用于连接GPS系统负极线,另一个端口与第三限流电阻连接;第三限流电阻连接至反向保护二极管负极,反向保护二极管正极连接至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二限流电阻之间;外部芯片电源信号与第一限流电阻连接,外部芯片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第二限流电阻组成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防拆控制开关管;防拆控制开关管源极接地,栅极连接至第一、第二限流电阻之间,漏极输出IO信号为防拆控制信号。进一步的,所述接口为4线制分离式接口。进一步的,所述4线制分离式接口中其余两个端口中,其一接地,另一端口连接外部锂电池电源供电信号和电源上拉信号。进一步的,所述防拆控制开关管为NMOS管。进一步的,所述IO信号连接至充电器和/或负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基于硬件判断GPS系统负极线是否在线,结构简单,当GPS系统负极线在线时,锂电池保护系统中开关控制管打开,保持电池动力输出,当GPS系统被强制拆除或盗取时,锂电池保护系统中开关控制管悬空,断开电池动力输出。由于仅用负极检测线判断GPS是否被盗取,结构简单,当GPS信号全部丢失时,也不会影响锂电池保护系统的正常输出。本技术方案不仅能够保证GPS在线时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保证锂电池保护系统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基于硬件逻辑控制,无需MCU等软件机制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硬件逻辑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锂电池防盗拆系统包括第一限流控制电阻R60、第二限流控制电阻R66、防拆控制MOS管Q11,反向保护二极管D24、第三限流电阻R63、4线制分离式接口STM2.0*4P。GPS系统通过4线制分离式接口STM2.0*4P与锂电池保护系统相连接。4个端口中,ACC信号检测端(端口2)与GPS系统负极线相连接检测负极线是否在线,端口1接地,端口2与第三限流电阻R63连接,端口4连接信号B+为外部锂电池电源供电信号和电源上拉信号。第三限流电阻R63连接至反向保护二级管D24负极。反向保护二级管D24正极连接至第一限流电阻R60与第二限流电阻R66之间。第三限流电阻R63和反向保护二级管D24组成信号保护电路,防止外部GPS系统高压反充,导致防拆控制MOS管击穿。V11为外部11V芯片电源信号,其与第一限流电阻R60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60与第二限流电阻R66串联,第二限流电阻R66接地,V11通过第一、第二限流电阻组成8V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防拆控制MOS管Q11。防拆控制MOS管Q11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至第一、第二限流电阻之间,漏极输出IO信号为防拆控制信号。IO信号连接至充电器及负载。Q11采用NMOS管。锂电池防盗拆系统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如图2所示,其中,锂电池保护系统与GPS系统、锂电池、动力输出模块相连接。GPS系统和锂电池同时将信号发送至定锂电池保护系统。锂电池保护系统与锂电池采样控制连接,检测锂电池状态。锂电池保护系统接收GPS系统发送的负极信号。动力输出模块接受锂电池保护系统输出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锂电池向负载及充电器输出的动力通断。GPS系统、锂电池、动力输出模块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本技术中不再赘述。本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与GPS系统负极线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系统。图中其余系统及信号皆为已有公开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原理在本技术中不再赘述。本技术整体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如果当GPS系统被强制拆除或盗取时,例如GPS出现脱落,负极不在线,ACC端口状态位悬空,D24二极管正向没有电压。使V11通过限流电阻R60、R66驱动NMOSQ11打开,IO信号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当GPS在线时,4线制分离式接口连接正常时,负极在线,ACC端口状态位低电平,D24二极管有正向电压。电阻R60、R66驱动NMOSQl1悬空,IO信号一直处于高电平。锂电池保护系统判别到GPS系统负极线不在线时,锂电保护系统断开电池动力输出。防拆控制MOS管Q11直接由外部硬件逻辑控制,无需MCU等软件机制控制。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第一限流控制电阻、第二限流控制电阻、防拆控制开关管、第三限流电阻、反向保护二极管;所述接口其中一个端口用于连接GPS系统负极线,另一个端口与第三限流电阻连接;第三限流电阻连接至反向保护二极管负极,反向保护二极管正极连接至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二限流电阻之间;外部芯片电源信号与第一限流电阻连接,外部芯片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第二限流电阻组成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防拆控制开关管;防拆控制开关管源极接地,栅极连接至第一、第二限流电阻之间,漏极输出IO信号为防拆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锂电池GPS防盗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第一限流控制电阻、第二限流控制电阻、防拆控制开关管、第三限流电阻、反向保护二极管;所述接口其中一个端口用于连接GPS系统负极线,另一个端口与第三限流电阻连接;第三限流电阻连接至反向保护二极管负极,反向保护二极管正极连接至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二限流电阻之间;外部芯片电源信号与第一限流电阻连接,外部芯片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第二限流电阻组成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防拆控制开关管;防拆控制开关管源极接地,栅极连接至第一、第二限流电阻之间,漏极输出IO信号为防拆控制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加森电子科技技术江苏盐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