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58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量子点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底层和粘接于基底层上下两侧的保护层,基底层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填充有量子点胶粒,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还设有填充槽,上侧保护层与基底层之间还设有水氧阻隔膜,水氧阻隔膜包覆基底层周围,且水氧阻隔膜还设有填充膜片,上侧保护层表面还设有聚光层,聚光层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开口宽度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被裁切后,裁切后的薄膜会由裁切部位逐渐向内部发生水氧腐蚀使薄膜失效,以及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额外粘接扩散层会增加薄膜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
本技术属于量子点膜
,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
技术介绍
量子点膜被应用在液晶显示设备,使液晶显示设备的色域提高到100%NTSC以上,明显提高了颜色显示的准确性和色彩鲜艳度。量子点具有对水蒸气和氧气敏感的特点,因而需要将量子点与外界环境隔绝。按照现有工艺技术,量子点膜的普遍结构是两张水氧阻隔膜之间夹着量子点层,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水氧在上下两个表面对量子点层的侵蚀。然而,在将量子点膜安装到显示设备之前,还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尺寸要求对量子点膜进行裁切,在量子点膜的边缘,由于需要裁切的缘故,量子点层会暴露在空气中,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量子点层边缘会因为水氧侵蚀而失效失去荧光,并且水氧侵蚀还会逐渐向内部扩散,从而使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变短,并且在量子点层通常会额外粘贴扩散层,扩散层能够将LED屏幕的光发散,使量子点能够接受到不同方向的光线而激发,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使薄膜的厚度更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以解决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被裁切后,裁切后的薄膜会由裁切部位逐渐向内部发生水氧腐蚀使薄膜失效,以及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额外粘接扩散层会增加薄膜厚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底层和粘接于基底层上下两侧的保护层,所述基底层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填充有量子点胶粒,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还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共同形成网状结构,上侧所述保护层与基底层之间还设有呈网状的水氧阻隔膜,所述水氧阻隔膜包覆基底层周围,且所述水氧阻隔膜还设有与填充槽相匹配的填充膜片,上侧所述保护层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聚光层,所述聚光层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开口宽度尺寸。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LED屏幕发出的蓝光,经过基底层下侧的保护层射入,由于基底层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基底层形成多个凹透镜的构造,在光线从基底层的第二凹槽射入后,会被基底层中形成的多个凹透镜构造将光线发散,使光线在第一凹槽内部的发散,从不同的方向均匀的激发第一凹槽内部填充的量子点胶粒,进而将量子点胶粒充分激发,能够避免粘接额外的扩散膜,薄膜的厚度更薄;通过水氧阻隔膜能够使薄膜表面具有防水氧腐蚀的功效,同时由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的填充槽内部还填充有填充膜片,因此,在对薄膜切割时,切割后的薄膜仅仅只会在切割边缘处被水氧腐蚀失去荧光,其余部分在填充膜片的阻隔下,水氧腐蚀会被阻挡,防止水氧腐蚀向内部扩散;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被裁切后,裁切后的薄膜会由裁切部位逐渐向内部发生水氧腐蚀使薄膜失效,以及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额外粘接扩散层会增加薄膜厚度。进一步限定,所述基底层为聚酰亚胺PI薄膜或者液晶聚合物LCP薄膜中的任意一种。这样的方式,聚酰亚胺PI薄膜和液晶聚合物LCP薄膜均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强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光学薄膜的制作。进一步限定,所述量子点胶粒通过若干不同尺寸大小的量子点均匀混合于UV胶水,经光照固化后形成。这样的方式,UV胶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同时耐湿热老化、防潮,从而使量子点胶粒的使用寿命更长。进一步限定,所述基底层、水氧阻隔膜以及保护层之间均通过UV胶粘接而成。这样的方式,UV胶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同时耐湿热老化、防潮,从而使薄膜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限定,所述保护层为PET薄膜,所述聚光层采用透明高分子聚合膜制成,所述聚光层可为向上凸起的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三棱锥凸起,也可为向上凸起的与该行或者该列的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三棱柱凸条。这样的结构,将聚光层设置为三棱锥凸起或者三棱镜凸条,可使经由各个第一凹槽内部发出的色光能够通过聚光层汇聚集中,使色光的亮度更高。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基底层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使基底层形成多个凹透镜的构造,能够将光线在第一凹槽内部的发散,从不同的方向均匀的激发第一凹槽内部填充的量子点胶粒,使量子点胶粒充分激发,能够避免粘接额外的扩散膜,薄膜的厚度更薄;2、在对薄膜切割时,切割后的薄膜仅仅只会在切割边缘处被水氧腐蚀失去荧光,其余部分在填充膜片的阻隔下,水氧腐蚀会被阻挡,防止水氧腐蚀向内部扩散;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实施例的第一凹槽和填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实施例的聚光层为向上凸起的三棱锥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实施例的聚光层为向上凸起的三棱镜凸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基底层1、第一凹槽11、量子点胶粒111、第二凹槽12、填充槽13、保护层2、聚光层21、水氧阻隔膜3、填充膜片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底层1和粘接于基底层1上下两侧的保护层2,基底层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内部填充有量子点胶粒111,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之间还设有填充槽13,填充槽13共同形成网状结构,上侧保护层2与基底层1之间还设有呈网状的水氧阻隔膜3,水氧阻隔膜3包覆基底层1周围,且水氧阻隔膜3还设有与填充槽13相匹配的填充膜片31,上侧保护层2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聚光层21,聚光层2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凹槽11的开口宽度尺寸。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LED屏幕发出的蓝光,经过基底层1下侧的保护层2射入,由于基底层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从而使基底层1形成多个凹透镜的构造,在光线从基底层1的第二凹槽12射入后,会被基底层1中形成的多个凹透镜构造将光线发散,使光线在第一凹槽11内部的发散,从不同的方向均匀的激发第一凹槽11内部填充的量子点胶粒111,进而将量子点胶粒111充分激发,能够避免粘接额外的扩散膜,薄膜的厚度更薄;通过水氧阻隔膜3能够使薄膜表面具有防水氧腐蚀的功效,同时由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的填充槽13内部还填充有填充膜片31,因此,在对薄膜切割时,切割后的薄膜仅仅只会在切割边缘处被水氧腐蚀失去荧光,其余部分在填充膜片31的阻隔下,水氧腐蚀会被阻挡,防止水氧腐蚀向内部扩散;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被裁切后,裁切后的薄膜会由裁切部位逐渐向内部发生水氧腐蚀使薄膜失效,以及现有的量子点光学薄膜额外粘接扩散层会增加薄膜厚度。具体的,基底层1为聚酰亚胺PI薄膜或者液晶聚合物LCP薄膜中的任意一种。这样的方式,聚酰亚胺PI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底层(1)和粘接于基底层(1)上下两侧的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内部填充有量子点胶粒(111),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还设有填充槽(13),所述填充槽(13)共同形成网状结构,上侧所述保护层(2)与基底层(1)之间还设有呈网状的水氧阻隔膜(3),所述水氧阻隔膜(3)包覆基底层(1)周围,且所述水氧阻隔膜(3)还设有与填充槽(13)相匹配的填充膜片(31),上侧所述保护层(2)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聚光层(21),所述聚光层(2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凹槽(11)的开口宽度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底层(1)和粘接于基底层(1)上下两侧的保护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内部填充有量子点胶粒(111),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还设有填充槽(13),所述填充槽(13)共同形成网状结构,上侧所述保护层(2)与基底层(1)之间还设有呈网状的水氧阻隔膜(3),所述水氧阻隔膜(3)包覆基底层(1)周围,且所述水氧阻隔膜(3)还设有与填充槽(13)相匹配的填充膜片(31),上侧所述保护层(2)表面还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聚光层(21),所述聚光层(2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凹槽(11)的开口宽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量子点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林庄李施
申请(专利权)人:阳明量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