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026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上滑动设置有栽培槽,所述支撑架体允许栽培槽沿其周侧做循环运动;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栽培槽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通过水轮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链以及引导滑道配合,使活动安装在支撑架体上的多个栽培槽能够沿着引导滑道的轨迹做循环运动,有助于提高支撑架体上的栽培槽对光照的利用率,进而有助于对栽培槽内的植物的培养,且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并通过将支撑架体的张开角度设置为50度,有助于提高支撑架体上全部栽培槽的光照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用率和空间利用率。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土栽培高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具体地,涉及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栽培高新技术,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643352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联排式立体无土栽培架,由第一无土栽培架和第二无土栽培架组成,第一无土栽培架和第二无土栽培架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承重横梁、第一栽培槽、第一滴灌带、第二栽培槽、第二滴灌带、左薄膜架、右薄膜架、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和承重横梁组成八字形承重架,在承重横梁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栽培槽,第一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滴灌带,在第一无土栽培架的承重左斜柱上设置有第二栽培槽,在第二无土栽培架的第二栽培槽设置于承重右斜柱上,第二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滴灌带,在第一无土栽培架和第二无土栽培架之间设置有连接底板,连接底板设置有支撑柱,在连接底板上设置有中间栽培槽,中间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中间滴灌带,在第一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和中间栽培槽内设置有泡沫板,在泡沫板的底部设置有溢水孔。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技术中的栽培架对光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对植物的栽培,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上滑动设置有栽培槽,所述支撑架体允许栽培槽沿其周侧做循环运动;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栽培槽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
[0007]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轮机,所述水轮机包括安装壳体、动力输出轴以及叶轮,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壳体的中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一端穿出安装壳体,所述动力输出轴穿出安装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输出齿轮;所述叶轮在动力输出轴上绕其轴线设置有多个,任一所述叶轮均位于安装壳体内,且所述安装壳体的上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安装壳体的下侧设置有出水口。
[0008]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在栽培槽长度方向一侧的支撑架体上下两侧的拐角处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一传动链依次绕设支撑架体上下两侧拐角处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输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与栽培槽紧固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在栽培槽长度方向两侧的支撑架体上均设置有一组,所述
支撑架体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紧固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还紧固安装有第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两组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齿轮传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出水口的下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呈敞开设置,所述水箱上连接有出水管。
[0011]优选地,所述在栽培槽长度方向一侧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引导滑道,所述栽培槽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嵌设在引导滑道内并与其滑移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体的底部设置有营养液盛放槽,所述栽培槽位于最低点时,所述栽培槽的底部探入营养液盛放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体的长度方向与栽培槽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支撑架体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且所述支撑架体宽度方向的张开角度范围为60度至50度。
[0015]优选地,无土栽培高架装置的使用场地包括大棚、温室等封闭场地环境。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水轮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链以及引导滑道配合,使活动安装在支撑架体上的多个栽培槽能够沿着引导滑道的轨迹做循环运动,有助于提高支撑架体上的栽培槽对光照的利用率,进而有助于对栽培槽内的植物的培养,且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支撑架体底部的营养液盛放槽,当栽培槽运动到支撑架体的底部时,栽陪槽的底部探入营养液盛放槽内,营养液盛放槽内的营养液浸湿栽培槽内的基质,有助于提高为栽培槽内的植物提供营养的便捷性,且机械化程度高;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进水管流入水轮机的液体的温度,有助于辅助大棚内的温度的调节,提高了无土栽培高架装置的适用性;
[0020]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支撑架体的张开角度设置为50度,有助于提高支撑架体上全部栽培槽的光照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支撑架体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栽培槽与支撑架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遮光模拟实验的光照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第一天不同角度的栽培架东侧光照强度变化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第二天不同角度的栽培架东侧光照强度变化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不同角度遮光面积百分率的变化图。
[0028]图中所示:
[0029][0030]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包括支撑架体1,支撑架体1竖立在地面上,支撑架体1上水平滑动设置有栽培槽2,支撑架体1允许栽培槽2沿其周侧做循环运动。且支撑架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件和传动组件4,传动组件4将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栽培槽2传动连接。栽培槽2为普通塑料栽培槽2,为保证通气性和透水性在栽培槽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0033]支撑架体1为框架式金属支撑架,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且为栽培槽2的安装基础。支撑架体1的长度方向与栽培槽2的长度方向同向,支撑架体1各处的长度均相等,支撑架体1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增大呈向下张开设置,且支撑架体1宽度方向向下的张开角度范围为60度至50度,优选50度。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体1宽度方向两侧架体的周侧均开设有引导滑道11,两条引导滑道11的各部分尺寸均对应相同,两条引导滑道11呈相对设置,且两条引导滑道11均为循环封闭结构。栽培槽2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滑动块21,栽培槽2长度方向一端的滑动块21嵌设在支撑架体1长度方向一侧的引导滑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1),所述支撑架体(1)上滑动设置有栽培槽(2),所述支撑架体(1)允许栽培槽(2)沿其周侧做循环运动;所述支撑架体(1)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栽培槽(2)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水轮机(3),所述水轮机(3)包括安装壳体(31)、动力输出轴(32)以及叶轮(33),所述动力输出轴(32)转动设置在安装壳体(31)的中部,所述动力输出轴(32)的一端穿出安装壳体(31),所述动力输出轴(32)穿出安装壳体(31)的一端安装有输出齿轮(36);所述叶轮(33)在动力输出轴(32)上绕其轴线设置有多个,任一所述叶轮(33)均位于安装壳体(31)内,且所述安装壳体(31)的上侧设置有进水管(34),所述安装壳体(31)的下侧设置有出水口(3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一传动链(4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在栽培槽(2)长度方向一侧的支撑架体(1)上下两侧的拐角处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一传动链(42)依次绕设支撑架体(1)上下两侧拐角处的第一传动齿轮(4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与输出齿轮(3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42)与栽培槽(2)紧固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在栽培槽(2)长度方向两侧的支撑架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赞彬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农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