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晓荣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18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良姜280~320份、天花粉280~320份、白术280~320份、莪术180~220份、丹参180~220份、海螵蛸80~120份、大黄80~120份、甘松40~80份、枳壳80~120份、白芍40~80份、鸡内金40~80份、蒲公英60~100份、黄芩40~80份、桔梗40~8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具有温脾散寒、养阴和胃、行气化瘀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尤其对脾胃虚寒证的慢性胃炎的患者疗效最佳。慢性胃炎的患者疗效最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上患者多见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胃炎患者多伴有胃部不适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恶心、反酸、嗳气、腹部胀气、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该病程呈现绵长,且病变证机错综复杂。因此,该疾病比较难以有效进行根治。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改变,加之受到多重因素复合影响,其该类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0003]慢性胃炎在中医上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外感邪气、饮食所伤、或由情志不遂等多种病因引起。但在慢性胃炎发病之初,该病情和病变脏腑较为单一,但日久则相互影响转化。或该病表现出,可由实转虚或虚实错杂状况。疾病的发生基本上多因外邪、气滞、食停、热郁、血瘀、湿阻等病;或因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等病因所引起。《内经》曰:“正气尚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因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根本。或因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病因诱发,导致脾胃虚弱。水谷不归正化,反致热、痰、湿、气、瘀等病理。又如,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清,胃则不降浊,气机阻滞,则“百病生焉”。关于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类型研究,大致可为五个主要证型,其中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脾胃湿热型。
[000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主要有抑制胃酸的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药。而对于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有:果胶铋,磷酸铝凝胶,氢氧化铝凝胶等。但上述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大多只是治标不治本。且上述西药的长期服用会产生诸多胃肠道及肝肾等不良反应。然而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方面,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可对该类疾病在治疗和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上有着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具有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制备工艺操作简便、产品内在质量稳定性可靠的优点。
[0006]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研究摸索总结,寻找到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组方配比,并完成本专利技术。根据临床辩证实践总结发现,该病常见胃脘部隐痛,胃痛缠绵,痛有定处而拒按,杂饮食不佳,神倦乏力,手足不温,舌质紫暗等。本方所治之证因脾胃中焦虚寒兼有血瘀为主要病机。故方中选以方中高良姜,性辛温,味热,归脾胃经。有温助中焦之阳,散寒止痛之功。然“胃常喜润恶燥”加之体内日久化热,热甚伤阴,导致阴液亏虚。故方中配以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可生津润燥。两药相配,共为君药。方中辅以白术,可健脾益气,使得脾气健旺,水谷精微生化有源。该病因久病耗气,而致气衰无力,气虚血运不畅而致气虚血瘀之症。方中配以莪术,性辛,苦温,不仅能行气止痛,还可消积和胃之功。再加入丹参,性苦寒,其善能活血化瘀,还具有祛瘀生新而不伤正之妙。上述三药共为臣药。
[0007]方中还配以海螵蛸,可抑制胃酸分泌,起制酸止痛之效。方中配以大黄,苦寒,泻热逐瘀。本方用之,可起到荡涤胃肠湿热瘀毒,导湿热从下而出。又因脾胃居以中焦,主收纳与运化水谷,气机易阻滞。故方中加以甘松,芳香行气,醒脾健胃之功。配以枳壳,性苦辛凉,善理气消胀,可畅通脘腹之气滞。白芍以养血益阴,柔肝止痛。方中辅以鸡内金,能健胃消食。加以蒲公英,性味苦寒,可清热解毒。黄芩,可清化体内湿热。上述诸药,共为佐药。最后方中选以桔梗,辛散苦泄,为药中之周楫,开宣肺气,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使得本方具有温脾散寒、养阴和胃、行气化瘀之功。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尤其对脾胃虚寒证的慢性胃炎的患者疗效最佳。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良姜280~320份、天花粉280~320份、白术280~320份、莪术180~220份、丹参180~220份、海螵蛸80~120份、大黄80~120份、甘松40~80份、枳壳80~120份、白芍40~80份、鸡内金40~80份、蒲公英60~100份、黄芩40~80份、桔梗40~80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优选,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良姜300份、天花粉300份、白术300份、莪术200份、丹参200份、海螵蛸100份、大黄100份、甘松60份、枳壳100份、白芍60份、鸡内金60份、蒲公英80份、黄芩60份、桔梗60份。
[001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可以采用常规的煎煮方法制备成口服制剂。
[0012]优选的,所述中药制剂可以为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
[0013]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组成:
[0014]⑴
、取天花粉、海螵蛸、鸡内金进行混合,并粉碎成细粉;
[0015]⑵
、再取高良姜、白术、莪术、丹参、大黄、甘松、枳壳、白芍、蒲公英、黄芩、桔梗药材,加水煎煮1~3次,加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40~100分钟,上述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真空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3~1.12的中药浓缩液,再采用喷雾浓缩干燥成浸膏粉,再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001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组成:
[0017]⑴
、取天花粉、海螵蛸、鸡内金进行混合,并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0018]⑵
、再取高良姜、白术、莪术、丹参、大黄、甘松、枳壳、白芍、蒲公英、黄芩、桔梗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60分钟,第二次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40分钟,上述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真空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3~1.12的中药浓缩液,再采用喷雾浓缩干燥成浸膏粉,再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0019]优选的,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40~160℃,排风温度:80~90℃。
[0020]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0021]我们提供本专利技术试验筛选部分内容,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整体创造性。
[0022]1.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
[0023]取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最佳处方剂量配比:高良姜300g、天花粉300g、白术300g、莪术200g、丹参200g、海螵蛸100g、大黄100g、甘松60g、枳壳100g、白芍60g、鸡内金60g、蒲公英80g、黄芩60g、桔梗60g,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
60分钟,第二次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40分钟,上述煎煮液,采用微孔滤膜滤过,合并滤液,减压真空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8~1.12的中药浓缩液,以干膏得率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
[0024]⑴
、将试验本专利技术中药提取液进行浓缩、定容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良姜280~320份、天花粉280~320份、白术280~320份、莪术180~220份、丹参180~220份、海螵蛸80~120份、大黄80~120份、甘松40~80份、枳壳80~120份、白芍40~80份、鸡内金40~80份、蒲公英60~100份、黄芩40~80份、桔梗40~80份。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荣张莉王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韩晓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