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减振机构和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17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底座、电机和螺钉,底座上设置有螺钉柱,螺钉柱设有沉台,电机设有横梁臂,横梁臂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设有与固定孔侧壁抵接的减振胶圈,且减振胶圈的底部与沉台抵接,减振胶圈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并与螺钉柱配合。空气净化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盖、机身和电机减振机构,机身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网、风道和风轮。通过减振胶圈的可压缩性,减振胶圈能够垂直塞入固定孔;通过将减振胶圈与固定孔侧壁抵接,螺钉穿过通孔与螺钉柱配合,使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方,电机的转轴在转动时,能够通过该设计达到消除整机振动及异响的情况发生。振动及异响的情况发生。振动及异响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减振机构和空气净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的电机放置在底座上,然后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螺钉与电机刚性接触,电机与底座刚性接触。那么该空气净化器开机时,通过电机带动风轮转动,电机转子高速切向运动,电机高速运动过程,根据相对论,电机定子外壳会受到反冲力,电机自身会振动。因电机与底座刚性接触,电机振动引起底座振动,进而使整机出现晃动及噪音异响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净化器,通过优化电机减振,消除整机晃动及异响,从而解决上述所述空气净化器整机出现晃动及噪音异响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包括底座、电机和螺钉,底座上设置有螺钉柱,所述螺钉柱设有沉台,所述电机设有横梁臂,所述横梁臂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有与固定孔侧壁抵接的减振胶圈,且减振胶圈的底部与沉台抵接,所述减振胶圈设有通孔,所述螺钉穿过通孔并与螺钉柱配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减振胶圈设置有两个外圈,两个所述外圈之间设置有内圈,所述外圈φF大于内圈φG。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设有内圈能够塞入固定孔的开口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螺钉的头部φH与减振胶圈的φF及φG大小关系为φF>φH>φG。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的宽度C的范围为C=ΦG

ΦH+(3~5)。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进导口、直线段和出导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导口与直线段形成角度A,角度A的范围为30
°
~45
°
;所述出导口的弧形形成角度B,角度B的范围为60
°
~75
°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段的长度为E,E=(ΦG

ΦD)*K;K为系数,系数的范围为1.2~1.4。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顶盖、机身,所述顶盖设置于机身的上侧,所述机身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网、风道和风轮;所述风道朝向顶盖的一端设有风道进风口,另一端设有风道出风口;所述机身的侧壁设有进风孔及出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出风孔上侧,还包括电机减振机构,所述电机减振机构设置于机身下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的内部设有气流流出风道出风口时进行二次导流的第一圆柱段及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与第二圆柱段的衔接处呈周向扩展,所述第一圆柱段的
直径小于第二圆柱段的直径;所述风轮部分收容于风道内,所述风轮远离电机的端部位于第三圆柱段与第一圆柱段的衔接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减振胶圈的可压缩性,减振胶圈能够垂直塞入固定孔;通过将减振胶圈与固定孔侧壁抵接,螺钉穿过通孔与螺钉柱配合,使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方,电机的转轴在转动时,能够通过该设计达到消除整机振动及异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减振机构的爆炸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1的V部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1的W部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减振机构的螺钉视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净化器视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爆炸视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6的U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包括底座62、电机61和螺钉63,底座上62设置有螺钉柱621,螺钉柱621设有沉台622,电机61设有横梁臂611,横梁臂61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615,固定孔615设有与固定孔615侧壁抵接的减振胶圈64,且减振胶圈64的底部与沉台抵接,减振胶圈64设有通孔643,螺钉63穿过通孔643并与螺钉柱621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62用于固定电机61,沉台622用于为减振胶圈64提供一个放置的平台,固定孔615用于为减振胶圈64提供一个固定的结构,通孔643用于为螺钉63提供一个能够穿过减振胶圈64的空间,螺钉63与螺钉柱621用于将电机61与底座62固定连接,减振胶圈64用于为电机61转动时消除电机所带来的振动。具体的,通过减振胶圈64的可压缩性,减振胶圈64能够垂直塞入固定孔615;通过将减振胶圈64与固定孔615侧壁抵接,螺钉63穿过通孔与螺钉柱621配合,使电机61固定在底座上方,电机61的转轴在转动时,能够通过该设计达到消除整机振动及异响的情况发生。
[0025]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减振胶圈64设置有两个外圈,两个外圈之间设置有内圈,外圈φF大于内圈φG。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胶圈64垂直塞入固定孔615后,减振胶圈64的内圈φG与固定孔615的孔壁抵接并且外圈φF覆盖住固定孔615。
[0026]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固定孔615设有内圈能够塞入固定孔615的开口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槽用于为减振胶圈64提供一个内圈能够塞入固定孔615的空间。
[0027]请参考图1、图2和图4,螺钉63的头部φH与减振胶圈64的φF及φG大小关系为φF>φH>φG。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ΦF>ΦH>ΦG的关系,确保螺钉63的头部可以下压时固定减振胶圈64,其中ΦH根据整机跌落及运转扭矩力计算得出。具体的,螺钉63在与螺钉柱621配合紧固时,螺钉63的头部会下压减振胶圈64达到进一步固定减振胶圈64的效果。
[0028]请参考图1至图4,开口槽的宽度C的范围为C=ΦG

ΦH+(3~5)。在本实施方式中,
开口槽的宽度C的范围为C=ΦG

ΦH+(3~5)为最佳宽度。
[0029]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开口槽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进导口612、直线段613和出导口614。进导口612与直线段613形成角度A,角度A的范围为30
°
~45
°
;出导口614的弧形形成角度B,角度B的范围为60
°
~75
°
。直线段613的长度为E,E=(ΦG

ΦD)*K;K为系数,系数的范围为1.2~1.4。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槽的角度A根据整机跌落及运转扭矩力得出最优角度的范围为30
°
~45
°
,开口槽的角度B根据整机跌落及运转扭矩力得出最优角度的范围为60
°
~75
°
,直线段E根据减振胶圈64内径ΦG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减振机构,包括底座、电机和螺钉,底座上设置有螺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柱设有沉台,所述电机设有横梁臂,所述横梁臂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有与固定孔侧壁抵接的减振胶圈,且减振胶圈的底部与沉台抵接,所述减振胶圈设有通孔,所述螺钉穿过通孔并与螺钉柱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胶圈设置有两个外圈,两个所述外圈之间设置有内圈,所述外圈φF大于内圈φ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设有内圈能够塞入固定孔的开口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头部φH与减振胶圈的φF及φG大小关系为φF>φH>φ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C的范围为C=ΦG

ΦH+(3~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进导口、直线段和出导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导口与直线段形成角度A,角度A的范围为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枢何爱民王承祥聂建圣张相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生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