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晓山专利>正文

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及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16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及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所述双用途组合车轮包括双轮组和单轮组,双轮组包括两个改装胶轮、两个对接器、一个双轮缘轨轮和多个缓冲胶圈,所述的改装胶轮、对接器和双轮缘轨轮都在汽车轮毂轴上同轴联装;用两个改装胶轮的钢圈紧贴对接器作相对设置,两个改装胶轮的中间夹装双轮缘轨轮,缓冲胶圈分别装入双轮缘轨轮的每个轮辐孔中,对接器的对接管装入缓冲胶圈的套管中,螺杆通过对接管的内孔,将改装胶轮、对接器与双轮缘轨轮紧固在汽车轮毂上,使双轮缘的两个外侧面分别紧贴改装胶轮。这种组合车轮所装车辆能在公路和铁路这两种道路上行驶,具有适用性好,转换道路方便,结构简单,易维修等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及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能在铁路和公路上通用的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及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陆上交通分别是以火车为主的轨道运输和汽车为主的公路运输。
[0003]轨道运输优点有运载量大,行驶速度快,事故率低等,安全准时等特点,适合于大载量的远距离运输。轨道摩擦系数小,节省燃料。轨道运输还可用电力驱动而不烧油,能节约石油资源,保护环境。轨轮由钢材制成,对比汽车轮可节省橡胶资源,还有铁路维修费用较少等优点,因此轨道运输成本很低,以致轨道交通至今仍占有很大的运输市场优势。
[0004]公路运输的优点是,公路交通灵活方便,货物在运输中不用再周转,可实现点对点的零担物流,在运输中显得非常重要。公路可供多种车辆行驶,具有多样性,适应性,灵活性,车辆维修方便等重要特点,这就是公路在陆路交通上不可缺少而又得到广泛普及的主要原因。
[0005]早期曾经有人综合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各种特点,设计出多种既能行驶在铁路又能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这类改型车辆以汽车为主,例如在一些改型车的结构上,保留了胶轮,采用液压操控小轨轮方式,虽实现车辆在两种道路上交换行驶,但由于结构复杂和操作麻烦,承载力不足等原因,没能得到推广应用。
[0006]传统火车轨轮是单轮缘结构,轨轮与车轴是紧固连接,用两个轨轮在车轴上组成一个轮对,卡在钢轨上行驶。
[0007]轮缘是用于接触钢轨侧面控制火车行驶方向,单轮缘轨轮的缺点是控轨能力差,对轨道有排斥性,轮对结构粗大笨重,行驶中防侧向力不足。但单轮缘对轨距变化不敏感,大多能自行应对,岔道时也较方便,这是目前火车轨轮广泛应用单轮缘结构的主要原因。
[0008]卡车的橡胶轮胎,有橡胶层与压缩气体双重结合的弹性,橡胶地面磨擦性能好等特点,能在硬化路面上行驶达到灵活方便的运输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安装在载重汽车上的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及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所装车辆能在公路和铁路这两种道路上行驶,具有适用性好,转换道路方便,结构简单,易维修等特点。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双用途组合车轮分为双轮组和单轮组。
[0011]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所述双用途组合车轮的双轮组,其包括两个改装胶轮、两个对接器、一个双轮缘轨轮和多个缓冲胶圈,所述改装胶轮包括钢圈和多个安装用的螺杆;所述双轮缘轨轮包括轮辋、轮辐和关节轴承,所述轮辋包括有双轮缘和中部凹陷
的踏面,所述双轮缘、踏面是轨轮与轨道接触的部位,用于接轨、控轨行驶;轮辋内圈是轮辐,所述轮辐包括有内球面孔和多个轮辐孔,所述轮辐孔呈一个圈状分布在轮辐上,轮辐中心有内球面孔,其孔壁呈内球面形;所述的关节轴承处于轨轮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改装胶轮、对接器和双轮缘轨轮都在汽车轮毂轴上同轴联装;用两个改装胶轮的钢圈紧贴对接器作相对设置,两个改装胶轮的中间夹装双轮缘轨轮,缓冲胶圈分别装入双轮缘轨轮的每个轮辐孔中,对接器的对接管装入缓冲胶圈的套管中,螺杆通过对接管的内孔,将改装胶轮、对接器与双轮缘轨轮紧固在汽车轮毂上,使双轮缘的两个外侧面分别紧贴改装胶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关节轴承包括内球面孔、轴承内圈和楔块,所述轴承内圈外径呈外球面形,为便于装配,等分切为多个轴承瓦,在相邻的轴承瓦之间有缺口,可装入截面相同的楔块,在内球面孔内,配装成一个滑动配合的以球面形为中心,可偏转摆动的关节轴承,装成的关节轴承有内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器为一个圆环形板与多个对接管固接而成,对接管呈一圈状设置在所述圆环形板的同一面上与圆环形板垂直,所述对接管的中空管道贯穿圆环形板,中空管道可配装紧固用的安装螺杆;圆环形板中部的内孔可装配在汽车的轮毂轴上;所述对接器是以两个为一组,在汽车轮毂轴上以对接管相对装配。
[0014]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胶圈为弹性体材料包裏一个中空内孔的套管形成,缓冲胶圈可装入双轮缘轨轮的轮辐孔中,套管的中空内孔配装对接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改装胶轮的胶胎侧面添加有环形冷却水道,双轮缘的两个外侧面分别紧贴两个改装胶轮的冷却水道。
[0016]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所述双用途组合车轮的单轮组,其包括一个双轮缘轨轮、一个改装胶轮、两个对接器、多个缓冲胶圈和一个前轮副;所述改装胶轮包括钢圈和多个安装用的螺杆;所述双轮缘轨轮的结构与上述双轮组中的双轮缘轨轮相同;改装胶轮的钢圈紧贴一个对接器,所述前轮副紧贴另一个对接器,改装胶轮和前轮副中间夹装双轮缘轨轮,缓冲胶圈分别装入双轮缘轨轮的每个轮辐孔中,对接器的对接管装入缓冲胶圈的套管中,螺杆通过对接管的内孔,将改装胶轮、前轮副压板、对接器和双轮缘轨轮紧固在在汽车前轮毂上,使双轮缘的两个外侧面分别紧贴改装胶轮和前轮副的胶压圈。
[0017]所述改装胶轮的胶胎侧面添加有环形冷却水道,双轮缘的一个外侧面紧贴改装胶轮的冷却水道。
[0018]所述前轮副是用于配合汽车的单轮组安装而增设,所述前轮副包括有胶压圈和压板,所述胶压圈呈中空的圆圈状,设有胶压圈内腔,所述的内腔可充入气体;所述压板呈圆盘状,有凹凸两面和与钢圈一致相同的螺杆安装孔及内孔;胶压圈设置在压板的圆盘靠外侧处与压板连接。
[0019]所述的单轮组中的胶胎、关节轴承、对接器和缓冲胶圈的结构与上述双轮组中的结构相同。
[0020]所述的双轮组和单轮组设置在汽车轮轴两端,单轮组安装在前轮轴,双轮组安装在后轮轴,前、后轴双轮缘轨轮的轮距相同,轮缘一致对齐。
[0021]应用于上述的双用途组合车轮的公路与铁路的转换行驶平台,所述平台的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用于连接公路,平台的终端与一种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高轨交接,平台设有定位凸道和胶轮道,所述定位凸道居中,定位凸道两边是胶轮道,所述定位凸道用于吻合车轮胶胎内侧将车轮定位,能使轨轮对齐高轨,所述定位凸道的平面中轴线与高轨所辅的铁路平面中轴线对齐,所述转换行驶平台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制成。
[0022]进一步地,所述胶轮道连接公路,经定位凸道,胶轮道的终端有斜坡道与高轨交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道的长度超过车身的长度,宽度与车轴两端胶轮的内侧距离一致,高度不超过胶胎侧面的胎缘。
[0024]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车轮组行驶高轨时,车轮的充气胶胎呈离地悬挂状态,其功能转变为弹性气囊体挟持双轮缘轨轮,所述被挟持的双轮缘轨轮以关节轴承为中心,具备摆动偏转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用轮胎的弹性夹装双轮缘轨轮这种方法来克服在轨行驶时,因岔道、弯道、轨道扭曲产生的轨距偏差等多种障碍,也能使车辆在轨行驶中如因侧风产生的横向冲击力、因轮轨产生振动、噪声等及一些非正常状态导致的多种问题得到解决,其结构相对简单。
[0025]轮胎夹装双轮缘轨轮,利用气囊的弹性效应使轨轮偏转克服障碍后又能回到原位正常行驶。轨轮采用双轮缘结构,每个轨轮都具有独自的控轨能力,无排斥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用途组合车轮的双轮组,其包括两个改装胶轮(1)、两个对接器(3)、一个双轮缘轨轮(7)和多个缓冲胶圈(20),所述改装胶轮(1)包括钢圈(5)和多个安装螺杆(15);所述双轮缘轨轮(7)包括轮辋(8)、轮辐(9)和关节轴承,所述轮辋(8)包括有双轮缘(17)和中部凹陷的踏面(16),所述双轮缘(17)、踏面(16)是轨轮与轨道接触的部位,用于接轨、控轨行驶;轮辋(8)内圈是轮辐(9),所述轮辐(9)包括有内球面孔(14)和多个轮辐孔(10),所述轮辐孔(10)呈一个圈状分布在轮辐(9)上,轮辐(9)中心有内球面孔(14),其孔壁呈内球面形;所述的关节轴承处于轨轮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改装胶轮(1)、对接器(3)和双轮缘轨轮(7)都在汽车轮毂轴(18)上同轴联装;用两个改装胶轮(1)的钢圈(5)紧贴对接器(3)作相对设置,两个改装胶轮(1)的中间夹装双轮缘轨轮(7),缓冲胶圈(20)分别装入双轮缘轨轮的每个轮辐孔(10)中,对接器(3)的对接管(3

1)装入缓冲胶圈(20)的套管(21)中,螺杆(15)通过对接管(3

1)的内孔,将改装胶轮(1)、对接器(3)与双轮缘轨轮(7)紧固在汽车轮毂(18)上,使双轮缘(17)的两个外侧面分别紧贴改装胶轮(1)。2.一种双用途组合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用途组合车轮的单轮组,其包括一个双轮缘轨轮(7)、一个改装胶轮(1)、两个对接器(3)、多个缓冲胶圈(20)和一个前轮副(25);所述改装胶轮(1)包括钢圈(5)和多个安装螺杆(15);所述双轮缘轨轮(7)包括轮辋(8)、轮辐(9)和关节轴承,所述轮辋(8)包括有双轮缘(17)和中部凹陷的踏面(16),所述双轮缘(17)、踏面(16)是轨轮与轨道接触的部位,用于接轨、控轨行驶;轮辋(8)内圈是轮辐(9),所述轮辐(9)包括有内球面孔(14)和多个轮辐孔(10),所述轮辐孔(10)呈一个圈状分布在轮辐(9)上,轮辐(9)中心有内球面孔(14),其孔壁呈内球面形;所述的关节轴承处于轨轮的中心位置;改装胶轮(1)的钢圈(5)紧贴一个对接器(3),所述前轮副(25)紧贴另一个对接器(3),改装胶轮(1)和前轮副(25)中间夹装双轮缘轨轮(7),缓冲胶圈(20)分别装入双轮缘轨轮(7)的每个轮辐孔(10)中,对接器(3)的对接管(3

1)装入缓冲胶圈(20)的套管(21)中,螺杆(15)通过对接管(3

1)的内孔,将改装胶轮(1)、前轮副压板(24)、对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山
申请(专利权)人:谢晓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