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及黑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00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包括呈长条状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下窄上宽的结构,其底面朝内侧凹陷形成进光槽,所述进光槽平行设置有光源件,其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偏光机构,所述偏光机构由多个偏光单元组成,所述偏光单元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偏光单元覆盖于整个出光面。这种黑板灯偏光透镜,通过在透镜本体的出光面设置了偏光机构,且该偏光机构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偏光单元组成,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控光处理,从而增加了黑板灯之间的间隙照度,降低灯与灯之间的暗区,提高了整个黑板的照明均匀度,提升照明舒适性。本申请还提供了采用上述黑板灯偏光透镜的黑板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及黑板灯
本技术涉及LED学校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及黑板灯。
技术介绍
在教室中,黑板灯通过增加黑板的亮度,方便教师书写和学生清楚阅读到黑板上的内容。现有的黑板灯照明系统通常存在照明不均匀的问题:(1)标准黑板的长度为4米,而一般黑板灯的长度为1米或1.2米,通常情况下,在一个黑板的前侧会装2根或者3根黑板灯。灯与灯之间存在间距,一般情况下,这个间距在0.2米至0.5米之间。由于该间距的存在,使得黑板灯的光线无法到达该间距的照明区域,造成两灯之间的黑板存在一定的暗度。(2)在黑暗两端的照度值,一般情况下也会比黑板中心位置的照度值偏低,产生几个暗区,导致黑板灯的整体照度均匀度下降,降低照明舒适度。公开号为CN209229640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LED灯透镜结构及LED黑板灯,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一侧为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为TIR光学面,透镜本体另一侧为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为双曲线光学面,双曲线光学面与TIR光学面相对。透镜本体上端为出光面,出光面为偏光光学面;透镜本体下端为入射面,入射面设置为凹槽,凹槽具有底部及位于底部两侧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凹槽的底部为TIR光学面,与偏光光学面相对,凹槽的第一侧部靠近双曲线光学面。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黑板中间区域,但是对于黑板两端,尤其是黑板灯两端较难到达的照明区域,仍存在照度值偏低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黑板灯透镜结构进行改进,以增加黑板两端的照度值,提升整体照明均匀度。专利技术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通过在透镜本体的出光面设置了偏光机构,且该偏光机构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偏光单元组成,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控光处理,从而增加了黑板灯之间的间隙照度,降低灯与灯之间的暗区,提高了整个黑板的照明均匀度,提升照明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包括呈长条状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下窄上宽的结构,其底面朝内侧凹陷形成进光槽,所述进光槽平行设置有光源件,其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偏光机构,所述偏光机构由多个偏光单元组成,所述偏光单元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偏光单元覆盖于整个出光面。在该黑板灯偏光透镜中,出光面上设置有偏光机构,该偏光机构由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偏光单元组成,并覆盖于透镜的整个出光面,可以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偏光处理,使光线可以到达黑板灯之间的间隙中,对黑板的两端进行补光,从而提高黑板两端的照度值,提升照明均匀度。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偏光单元包括偏光底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垂直面和控光面,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均垂直于所述偏光底面且长度不同,所述控光面为连接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的斜面,所述控光面与所述偏光底面之间形成夹角θ。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5°-25°。经过优化设计,在偏光单元中,控光面与偏光底面之间形了5°-25°的夹角,光线向着增厚的一端偏转,从而达到将光线向端部照射的目的,提升黑板的整体照明均匀度。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偏光单元均匀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偏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呈阵列排布。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偏光机构与透镜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透镜本体的材质为PMMA、PC、硅胶或玻璃。本申请还提供了采用上述黑板灯偏光透镜的黑板灯,所述黑板灯至少设置在黑板的两端。在黑板照明系统中,将采用了偏光透镜的黑板灯设置在黑板的两端,由于偏光机构的补光作用,可以提升黑板两端的照度值,经测试,整个黑板的照度均匀度由75%提升至83%。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黑板灯偏光透镜,在透镜本体的出光面设置了偏光机构,且该偏光机构有多个截面呈梯形的偏光单元组成,这些偏光单元覆盖于整个出光面,从而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进行控光处理,这样可以增加黑板灯之间的间隙照度,降低灯与灯之间的暗区,并提高了整个黑板的照明均匀度,提升照明舒适性。(2)本技术的黑板灯,采用了上述的黑板灯偏光透镜,并设置在黑板的两端,由于透镜中偏光机构的补光作用,可以提升黑板两端的照度值,整个黑板的照度均匀度由75%提升至83%。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黑板灯偏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偏光机构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偏光单元对光线处理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黑板灯偏光透镜对光线处理的光学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黑板灯对光线处理的光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黑板灯偏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偏光机构的截面图,图3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偏光单元对光线处理的示意图,而图4为本实施例的黑板灯偏光透镜对光线处理的光学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图4,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00,透镜本体100为TIR形式的长条状透镜结构,其下窄上宽。如对透镜本体100做垂直剖切处理,其垂直于长轴方向的每个截面都是相同的,即透镜本体100为均匀一体的光学部件,材质可以为PMMA、PC、硅胶或玻璃。在透镜本体100的底面朝内侧凹陷形成了进光槽1,与透镜本体100配套的光源件,如LED灯条,就平行设置在该进光槽1中。透镜本体100的顶面为出光面2。通常情况下,出光面2为一平面,也有根据效果需要进行磨砂的表面处理。但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2上设置有偏光机构3,该偏光机构3是有多个偏光单元31组成的波纹形结构件,每个偏光单元3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偏光单元31覆盖于整个出光面2,即在出光面2的端部也是设置了这些偏光单元31的。本实施例的偏光机构3与透镜本体100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在注塑时,通过预定的模具,便可以制备得到具有特定形状的偏光机构3.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偏光单元31是平行于透镜本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包括呈长条状的透镜本体(100),所述透镜本体(100)具有下窄上宽的结构,其底面朝内侧凹陷形成进光槽(1),所述进光槽(1)平行设置有光源件,其顶面为出光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2)上设置有偏光机构(3);所述偏光机构(3)由多个偏光单元(31)组成,所述偏光单元(3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偏光单元(31)覆盖于整个出光面(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板灯偏光透镜,包括呈长条状的透镜本体(100),所述透镜本体(100)具有下窄上宽的结构,其底面朝内侧凹陷形成进光槽(1),所述进光槽(1)平行设置有光源件,其顶面为出光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2)上设置有偏光机构(3);所述偏光机构(3)由多个偏光单元(31)组成,所述偏光单元(31)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偏光单元(31)覆盖于整个出光面(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单元(31)包括偏光底面(311)、第一垂直面(312)、第二垂直面(313)和控光面(314),第一垂直面(312)和第二垂直面(313)均垂直于所述偏光底面(311)且长度不同,所述控光面(314)为连接第一垂直面(312)和第二垂直面(313)的斜面,所述控光面(314)与所述偏光底面(31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淑军伍德生吴海生邓栋材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