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80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9
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它涉及给水管材设备领域,它包括右侧管体、自贴合机构、管体腔孔、密封限位圈、左侧管体,右侧管体一侧连接左侧管体,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外侧设有自贴合机构,密封限位圈设置在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内,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内设有管体腔孔,自贴合机构由橡胶软垫、软纤维层、填充密封层、粘合连接层、管体组成,橡胶软垫一侧设置在软纤维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其自贴合机构,使其设备在安装使用时,不会因其安装和建筑物等原因造成设备本体的磨损,更好的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安全,且能够有效的填补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更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
本技术涉及给水管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和人类文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水危机已成为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是我国支柱产业,做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是实现节水、节能、防治水质污染的具体手段,也是做好节能减排和实现环保的迫切需求。给水管,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管材,不生锈、不结垢、不缩径、流体阻力小、可有效减低供水能耗、提高用水点给水量,是一种理想的管网用管道,弯型给水管用于连接直型给水管之间的连接,使其管道更好的进行铺设,给水管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铺设时,其常用于建筑物拐角处或墙体角落处,从而容易导致其设备弯折处的内边和外边最为容易受到外界的磨损和碰撞,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发生设备磨损处破裂,且安装方法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设备与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缝隙,较为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设备在进行铺设时,其常用于建筑物拐角处或墙体角落处,从而容易导致其设备弯折处的内边和外边最为容易受到外界的磨损和碰撞,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发生设备磨损处破裂,且安装方法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设备与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缝隙,较为不美观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它包括右侧管体、自贴合机构、管体腔孔、密封限位圈、左侧管体,所述右侧管体一侧连接左侧管体,所述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外侧设有自贴合机构,所述密封限位圈设置在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内,所述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内设有管体腔孔,所述自贴合机构由橡胶软垫、软纤维层、填充密封层、粘合连接层、管体组成,所述橡胶软垫一侧设置在软纤维层上,所述软纤维层与填充密封层相连接,所述填充密封层一侧通过粘合连接层与管体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自贴合机构设有两个,且设置在右侧管体与左侧管体内外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厚度为12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水管的安装铺设时,工作人员进行直型给水管的铺设,当需要管道进行弯折变道时,则可以使用本设备,使用本设备时,工作人员应当直型给水管与本设备连接完全,即接触到密封限位圈,并应用防水胶进行连接,而当设备安装至角落时,其橡胶软垫能够根据建筑物外体进行变化迎合,而软纤维层能够增加自贴合机构的拉扯性能,并在通过填充密封层与粘合连接层的相互连接,进一步的保证了设备的耐磨性,在安装完成后,其橡胶软垫能够有效的密合建筑物,从而不会有缝隙产生,而橡胶软垫在长时间的暴露空气中,会慢慢变硬,从而更好的弥补缝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其自贴合机构,使其设备在安装使用时,不会因其安装和建筑物等原因造成设备本体的磨损,更好的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安全,且能够有效的填补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更为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自贴合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右侧管体1、自贴合机构2、管体腔孔3、密封限位圈4、左侧管体5、橡胶软垫21、软纤维层22、填充密封层23、粘合连接层24、管体25。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右侧管体1、自贴合机构2、管体腔孔3、密封限位圈4、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一侧连接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外侧设有自贴合机构2,所述密封限位圈4设置在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设有管体腔孔3,所述自贴合机构2由橡胶软垫21、软纤维层22、填充密封层23、粘合连接层24、管体25组成,所述橡胶软垫21一侧设置在软纤维层22上,所述软纤维层22与填充密封层23相连接,所述填充密封层23一侧通过粘合连接层24与管体25相连接。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贴合机构2设有两个,且设置在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外两侧,所述管体25厚度为12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水管的安装铺设时,工作人员进行直型给水管的铺设,当需要管道进行弯折变道时,则可以使用本设备,使用本设备时,工作人员应当直型给水管与本设备连接完全,即接触到密封限位圈4,并应用防水胶进行连接,而当设备安装至角落时,其橡胶软垫21能够根据建筑物外体进行变化迎合,而软纤维层22能够增加自贴合机构2的拉扯性能,并在通过填充密封层23与粘合连接层24的相互连接,进一步的保证了设备的耐磨性,在安装完成后,其橡胶软垫21能够有效的密合建筑物,从而不会有缝隙产生,而橡胶软垫21在长时间的暴露空气中,会慢慢变硬,从而更好的弥补缝隙。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右侧管体(1)、自贴合机构(2)、管体腔孔(3)、密封限位圈(4)、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一侧连接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外侧设有自贴合机构(2),所述密封限位圈(4)设置在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设有管体腔孔(3);/n所述自贴合机构(2)由橡胶软垫(21)、软纤维层(22)、填充密封层(23)、粘合连接层(24)、管体(25)组成,所述橡胶软垫(21)一侧设置在软纤维层(22)上,所述软纤维层(22)与填充密封层(23)相连接,所述填充密封层(23)一侧通过粘合连接层(24)与管体(2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贴合的弯型给水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右侧管体(1)、自贴合机构(2)、管体腔孔(3)、密封限位圈(4)、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一侧连接左侧管体(5),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外侧设有自贴合机构(2),所述密封限位圈(4)设置在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所述右侧管体(1)与左侧管体(5)内设有管体腔孔(3);
所述自贴合机构(2)由橡胶软垫(21)、软纤维层(22)、填充密封层(23)、粘合连接层(24)、管体(25)组成,所述橡胶软垫(21)一侧设置在软纤维层(22)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健徐国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利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