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74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依次包括支撑环、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弹性O型密封圈和压环。使用时将本密封件装入超高压泵内,使活塞杆穿过密封件中部的穿孔,压环上设置有泄压孔从而可快速进行泄压防止窜动,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在挤压变形的过程中提供两个方向的预密封并对整个密封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密封件窜动和疲劳。第三层的第二密封环上部的环形锥台受到弹性O型密封圈的挤压后压紧至活塞杆表面进而起到密封和刮油的作用,第四层的第一密封环对整体进行辅助密封。支撑环则对上述四层密封环进行支撑。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不易窜动,且不易疲劳变形,密封效果更好,且各个部件方便更换,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
本技术涉及密封领域,特别是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
技术介绍
气体或液体超高压增压泵工作原理是使用低压气体驱动活塞杆,活塞杆对目标气体或液体进行压缩升压,最高输出气体150MPa,液体300MPa。为防止高压力气体和液体泄漏或回流,活塞杆输出端一般使用组合型弹簧蓄能密封件进行密封,并通过单层或双层不锈钢弹簧提供弹性,从而达到长期密封效果。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弹簧蓄能密封件的预密封只在活塞杆的直径方向提供了预密封作用,运动方向没有提供预压紧,而活塞杆工作时,运动方向的正负压力交替变化,使T型圈发生窜动并频繁地压向弹簧,使弹簧产生疲劳,影响直径方向的预密封效果,最终失效并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在活塞杆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窜动和疲劳的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本技术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槽;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于支撑环上表面,所述第一密封环底部设置有插设于锥形环槽内的锥形凸台;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上方并与聚四氟乙烯密封上表面环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台,所述第二密封环上表面设置有位于锥形环台外侧的承接面;弹性O型密封圈,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锥形环台上并可抵接于所述承接面;压环,所述压环设置于第二密封环上部并与锥形环台上表面抵接,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位于压环和承接面之间,所述压环上设置有若干泄压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孔为六个,六个泄压孔沿压环的周向均匀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环为紫铜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密封环为改性聚四氟乙烯密封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密封环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密封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本密封件装入超高压泵内,使活塞杆穿过密封件中部的穿孔,第一层的压环上设置有泄压孔,活塞杆在工作时可使正压力通过泄压孔快速传递至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上,负压时可通过泄压孔快速进行泄压从而防止窜动,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的外侧被活塞缸壁挤压从而产生变形,变形后在运动方向受到压环的挤压,从而提供两个方向的预密封,并且在正负压力的交替过程中缓慢舒张,从而对整个密封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密封件窜动和疲劳。弹性O型密封圈不直接与活动的活塞杆接触,起到静密封的作用,第三层的第二密封环周侧与活塞缸侧壁贴紧,从而防止弹性O型密封圈被挤压到第二密封环与活塞缸的缝隙中遭到损坏,上部的环形锥台受到弹性O型密封圈的挤压后,将压力传递至锥形环台的顶部从而压紧至活塞杆表面,进而起到密封和刮油的作用,第四层的第一密封环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从而使本密封件在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失效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密封效果。而第五层的支撑环则起到对上述四层密封环的支撑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不易窜动,且不易疲劳变形,密封效果更好,且各个部件方便更换,成本更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包括:支撑环10,所述支撑环1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槽11;第一密封环20,所述第一密封环20设置于支撑环10上表面,所述第一密封环20底部设置有插设于锥形环槽11内的锥形凸台21;第二密封环30,所述第二密封环30设置于第一密封环20上方并与聚四氟乙烯密封上表面环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台31,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位于锥形环台31外侧的承接面32;弹性O型密封圈40,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40套设于所述锥形环台31上并可抵接于所述承接面32;压环50,所述压环50设置于第二密封环30上部并与锥形环台31上表面抵接,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40位于压环50和承接面32之间,所述压环50上设置有若干泄压孔51。使用时将本密封件装入超高压泵内,使活塞杆穿过密封件中部的穿孔,第一层的压环50上设置有泄压孔51,活塞杆在工作时可使正压力通过泄压孔51快速传递至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40上,负压时可通过泄压孔51快速进行泄压从而防止窜动,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40的外侧被活塞缸壁挤压从而产生变形,变形后在运动方向受到压环50的挤压,从而提供两个方向的预密封,并且在正负压力的交替过程中缓慢舒张,从而对整个密封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密封件窜动和疲劳。弹性O型密封圈40不直接与活动的活塞杆接触,起到静密封的作用,第三层的第二密封环30周侧与活塞缸侧壁贴紧,从而防止弹性O型密封圈40被挤压到第二密封环30与活塞缸的缝隙中遭到损坏,上部的环形锥台受到弹性O型密封圈40的挤压后,将压力传递至锥形环台31的顶部从而压紧至活塞杆表面,进而起到密封和刮油的作用,第四层的第一密封环20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从而使本密封件在第二层的弹性O型密封圈40失效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密封效果。而第五层的支撑环10则起到对上述四层密封环的支撑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不易窜动,且不易疲劳变形,密封效果更好,且各个部件方便更换,成本更低。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泄压孔51为六个,六个泄压孔51沿压环50的周向均匀布置。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支撑环10为紫铜环。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第一密封环20为改性聚四氟乙烯密封环。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密封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环(10),所述支撑环(1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槽(11);/n第一密封环(20),所述第一密封环(20)设置于支撑环(10)上表面,所述第一密封环(20)底部设置有插设于锥形环槽(11)内的锥形凸台(21);/n第二密封环(30),所述第二密封环(30)设置于第一密封环(20)上方并与聚四氟乙烯密封上表面环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台(31),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位于锥形环台(31)外侧的承接面(32);/n弹性O型密封圈(40),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40)套设于所述锥形环台(31)上并可抵接于所述承接面(32);/n压环(50),所述压环(50)设置于第二密封环(30)上部并与锥形环台(31)上表面抵接,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40)位于压环(50)和承接面(32)之间,所述压环(50)上设置有若干泄压孔(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泵组合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环(10),所述支撑环(1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槽(11);
第一密封环(20),所述第一密封环(20)设置于支撑环(10)上表面,所述第一密封环(20)底部设置有插设于锥形环槽(11)内的锥形凸台(21);
第二密封环(30),所述第二密封环(30)设置于第一密封环(20)上方并与聚四氟乙烯密封上表面环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锥形环台(31),所述第二密封环(30)上表面设置有位于锥形环台(31)外侧的承接面(32);
弹性O型密封圈(40),所述弹性O型密封圈(40)套设于所述锥形环台(31)上并可抵接于所述承接面(32);
压环(50),所述压环(50)设置于第二密封环(30)上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明秦泽明李厚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加士特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