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伟杰专利>正文

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60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涉及广告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风扇屏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右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副,所述支撑架左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底部,所述第二转动副连接有缓冲架组,所述缓冲架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副,所述第三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中央,所述缓冲架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空心柱;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并且穿进所述空心柱的活动杆;以及设置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之间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弹簧组件两端分别抵住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快捷、结构可靠以及稳定运行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
本技术涉及广告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
技术介绍
3D全息风扇屏别称3D全息广告机、全息风扇、3D风扇等,学名:3D全息智能炫屏,原理是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技术(POV)通过高密列位的2页或4页LED灯珠电路板高速旋转在人眼中呈现3D视觉效果。因为人眼可识别帧率为24帧/秒,当高密列位的LED灯珠电路板高速旋转后,当转速与每秒刷新帧率匹配超过24帧/秒后,即可在人眼中停留下稳定的影像。当呈现的内容为3D素材时,即可呈现3D全息视觉效果,因为工作原理为LED扇叶高速旋转,所以也被称之为3D风扇屏。目前3D全息风扇屏主要被使用的场所为商家店铺的橱窗内、门头上或商品展示墙上,通过接入电网后在固定场所展示播放内容且只能在室内或有遮挡雨水的半封闭环境内使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播放广告内容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能够让整个风扇屏本体能够快速安装在非机动车上,同时提高其抗震性能,让风扇屏本体能够在非机动车上稳定安全地运行,从而实现提高其广告投放效果。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包括风扇屏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右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副,所述支撑架左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底部,所述第二转动副连接有缓冲架组,所述缓冲架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副,所述第三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中央,所述缓冲架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空心柱;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并且穿进所述空心柱的活动杆;以及设置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之间的弹簧组件;其中,所述弹簧组件两端分别抵住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具体地,空心柱上套设有下挡块,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上挡块,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挡块与下挡块上,通过下挡块与上挡块来挤压或拉伸弹簧组件。具体地,活动杆中心线与所述空心柱中心线共线,所述活动杆底面不接触所述空心柱内壁底面。能够让活动杆穿设在空心柱中央。具体地,支撑架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副,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副上均连接一个所述缓冲架组。通过两个缓冲架组来进行缓冲减振,从而提高稳定性。具体地,风扇屏本体包括屏体和设置在所述屏体背面中央的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底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副。利用保持组件来连接第三转动副,以此对屏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整个风扇屏本体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屏体底部设置有保持块,所述保持块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同样的,利用保持块来连接第三转动副,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风扇屏本体的结构强度。具体地,保持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非机动车内部电源的电力设备,所述电力设备用于在所述屏体内部形成3D全息投影。利用电力设备来驱动屏体,从而在屏体内部形成3D全息投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本技术中,整个支撑体通过螺纹连接结构或其他连接结构固定在非机动车上,由于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因此支撑架也能稳定固定在非机动车上;风扇屏本体底部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支撑架相连,而风扇屏本体背面中部通过第三转动副连接在缓冲架组上,缓冲架组又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在支撑架上,因此实现了整个风扇屏本体架设在支撑架上,以此,实现对风扇屏本体的固定,让其快速安装在非机动车上;更关键的是,活动杆能够在空心柱内滑动,在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对活动杆的滑动起到牵引和抵抗作用,而风扇屏本体在绕第一转动副和第三转动副转动的过程中,活动杆会从空心柱内拉出或压进,带动弹簧组件进行拉伸或压缩,从而让弹簧组件产生弹力,以此弹力对抗风扇屏本体的移动,让其保持平衡,当非机动车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幅度的振动,而上述弹力能够有效抵消和补偿风扇屏本体的移动,从而让整个3D全息显示屏组件能够在非机动车上稳定安全地运行,进而提高其广告投放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架组与支撑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1-风扇屏本体,11-保持组件,12-保持块,13-屏体,2-支撑体,3-支撑架,31-第一转动副,32-第二转动副,4-缓冲架组,41-第三转动副,42-空心柱,421-下挡块,43-活动杆,431-上挡块,44-弹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包括风扇屏本体1、和支撑体2,支撑体2上设置有支撑架3,支撑架3右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副31,支撑架3左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副32,第一转动副31连接风扇屏本体1背面底部,第二转动副32连接有缓冲架组4,缓冲架组4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副41,第三转动副41连接风扇屏本体1背面中央,缓冲架组4包括:连接第二转动副32的空心柱42;连接第三转动副41并且穿进空心柱42的活动杆43;以及设置空心柱42和活动杆43之间的弹簧组件44;其中,弹簧组件44两端分别抵住空心柱42和活动杆43。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支撑体2通过螺纹连接结构或其他连接结构固定在非机动车上,由于支撑架3设置在支撑体2上,因此支撑架3也能稳定固定在非机动车上;风扇屏本体1底部通过第一转动副31与支撑架3相连,而风扇屏本体1背面中部通过第三转动副41连接在缓冲架组4上,缓冲架组4又通过第二转动副32连接在支撑架3上,因此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屏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右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副,所述支撑架左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底部,所述第二转动副连接有缓冲架组,所述缓冲架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副,所述第三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中央,所述缓冲架组包括:/n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空心柱;/n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并且穿进所述空心柱的活动杆;以及/n设置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之间的弹簧组件;其中,/n所述弹簧组件两端分别抵住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屏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右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副,所述支撑架左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底部,所述第二转动副连接有缓冲架组,所述缓冲架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副,所述第三转动副连接所述风扇屏本体背面中央,所述缓冲架组包括:
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空心柱;
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并且穿进所述空心柱的活动杆;以及
设置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之间的弹簧组件;其中,
所述弹簧组件两端分别抵住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上套设有下挡块,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上挡块,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用的3D全息风扇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冯伟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