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951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和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柱与所述预制梁的耗能连接组件;本申请通过在预制柱的柱侧钢板上安装第一工字钢,预制梁端部设置第二工字钢,在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工字钢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工字钢翼缘和第二工字钢翼缘连接第二连接板,二者作为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工字钢的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工字钢腹板和第二工字钢腹板分别连接第一π型钢,在一个第一π型钢翼缘上设置T型钢,另一个上设置第二π型钢,传递剪力和自复位荷载;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黄铜板,地震时黄铜板与第一连接板、第一π型钢分别产生相对运动,形成摩擦耗能,消耗地震能量。耗地震能量。耗地震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公开一般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梁柱节点是钢框架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避免结构的脆性破坏。为了提高梁柱节点的塑性转动能力,其消能减震设计成为了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强震作用下整体结构通过在梁端产生塑性铰,塑性铰就是一个结构构件在受力时出现某一点相对面的纤维屈服但未破坏,则认为此点为一塑性铰,这样一个构件就变成了两个构件加一个塑性铰,塑性铰两边的构件都能做微转动。现如今的梁柱节点大多采用螺栓或焊接达到节点固接,此种连接方法使得梁柱节点缺乏塑性转动能力,会使得主体在强地震过程中结构损伤过大,且震后残余变形较大,很难修复,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的震后残余变形较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具有自复位能力,减小整体结构残余变形,安装简便且安装效率高的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包括:预制柱、预制梁和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柱与所述预制梁的耗能连接组件;
[0005]所述预制柱侧壁设置有柱侧钢板,且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所述预制梁端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工字钢;
[0006]所述耗能连接组件包括:两设置在所述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工字钢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工字钢上、下翼缘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的上、下翼缘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腹板连接的第一π型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翼缘端部、所述第二工字钢翼缘端部相邻设置;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翼缘上设置有第二π型钢,另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翼缘上设置有T型钢,且所述T型钢的腹板位于所述第二π型钢的两个腹板之间;所述第二π型钢的两个腹板与所述T型钢的腹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黄铜板。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π型钢翼缘之间还设置有自复位组件。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水平贯穿两个所述第一π型钢翼缘的刚性螺杆和套设在所述刚性螺杆上的碟形弹簧;所述刚性螺杆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碟形弹簧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π型钢之间。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黄铜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π型钢的两
个腹板以及所述T型钢的腹板连接,且所述螺栓上套有所述碟形弹簧。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工字钢上、下翼缘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以及第二工字钢上、下翼缘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垫板,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π型钢翼缘的长度以及所述T型钢翼缘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π型钢翼缘的长度。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S1:在预制工厂加工制作预制柱、预制梁;
[0014]步骤S2:将耗能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一工字钢、第二工字钢之间;
[0015]步骤S3:将自复位组件安装在耗能连接组件上。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具体地通过在预制柱侧壁设置柱侧钢板,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并在预制梁的端部设置第二工字钢;通过在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工字钢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并且在第一工字钢上、下翼缘以及第二工字钢的上、下翼缘连接第二连接板,二者作为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工字钢之间的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工字钢腹板以及第二工字钢腹板分别连接第一π型钢,以传递剪力以及自复位组件荷载;通过在一个第一π型钢翼缘上设置第二π型钢,在另一个第一π型钢翼缘上设置T型钢,用于传递剪力以及自复位组件荷载;通过在第二π型钢的两个腹板与T型钢的腹板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黄铜板,在地震时,黄铜板与第一接板之间、黄铜板与第二π型件腹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形成摩擦耗能,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
[0017]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通过在两个第一π型钢翼缘设置水平贯穿的刚性螺杆,且其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将碟形弹簧套设在刚性螺杆上,使其位于限位部和与限位部相邻的第一π型钢之间,一方面,连接两个第一π型钢,另一方面,与碟形弹簧配合产生自复位荷载,实现自复位能力。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预制柱;2、预制梁;3、柱侧钢板;4、第一工字钢;5、第二工字钢;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一π型钢;9、第二π型钢;10、T型钢;11、刚性螺杆;12、碟形弹簧;13、限位部;14、垫板;15、黄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和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柱1与所述预制梁2的耗能连接组件;
[0025]所述预制柱1侧壁设置有柱侧钢板3,且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4;所述预制梁2端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工字钢5;
[0026]所述耗能连接组件包括:两设置在所述第一工字钢4与所述第二工字钢5之间的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上、下翼缘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5的上、下翼缘连接的第二连接板7和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5腹板连接的第一π型钢8;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翼缘端部、所述第二工字钢5翼缘端部相邻设置;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8翼缘上设置有第二π型钢9,另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8翼缘上设置有T型钢10,且所述T型钢10的腹板位于所述第二π型钢9的两个腹板之间;所述第二π型钢9的两个腹板与所述T型钢10的腹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之间均设置有黄铜板15。
[0027]在本实施例中,柱侧钢板3,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和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柱(1)与所述预制梁(2)的耗能连接组件;所述预制柱(1)侧壁设置有柱侧钢板(3),且其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工字钢(4);所述预制梁(2)端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工字钢(5);所述耗能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工字钢(4)与所述第二工字钢(5)之间的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上、下翼缘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5)的上、下翼缘连接的第二连接板(7)和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工字钢(5)腹板连接的第一π型钢(8);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字钢(4)翼缘端部、所述第二工字钢(5)翼缘端部相邻设置;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8)翼缘上设置有第二π型钢(9),另一个所述第一π型钢(8)翼缘上设置有T型钢(10),且所述T型钢(10)的腹板位于所述第二π型钢(9)的两个腹板之间;所述第二π型钢(9)的两个腹板与所述T型钢(10)的腹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之间均设置有黄铜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π型钢(8)翼缘之间还设置有自复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新戎贤李晨晨李艳艳刘平赵茜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