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喆专利>正文

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33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工程模板本体和支撑板,所述工程模板本体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右侧栓接有固定箱,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插杆,所述支撑板顶部正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右侧栓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柱和第一滑套的配合,可对顶杆提供滑动支撑,通过连接杆、第二滑套、第二移动座和推杆的配合,可对顶杆进行推力,从而可根据需要对工程模板本体进行快速支撑限位,增强了工程模板本体的固定效果,防止工程模板本体出现松动,避免了混凝土外泄,减少了工作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了工程模板本体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模板领域,具体为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对于滑动模板,自升模板则增设提升动力以及提升架、平台等构成,模板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在建筑房屋过程中,需要用建筑工程模板搭建模型,在建筑工程模板搭建时,需要对其进行支撑固定,然后对建筑工程模板搭建的模型进行浇筑,传统的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稳定性差,由于混凝土在浇注时,会对建筑工程模板产生作用力,易导致建筑工程模板出现松动,会让混凝土外泄,给施工人员带来不便,严重时会使建筑工程模板发生倒塌,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工程模板本体和支撑板,所述工程模板本体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右侧栓接有固定箱,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插杆,所述支撑板顶部正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右侧栓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移动座的一侧通过第二活动轴与固定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杆、顶杆、滑柱、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二移动座和推杆,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的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通过第三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移动座的一侧通过第四活动轴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左侧贯穿固定箱并与连接板的右侧栓接,所述固定箱内腔的正面横向栓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背面与顶杆正面的右侧栓接,所述第二移动座的背面栓接有推杆,所述固定箱背面的右侧嵌设有第二滑套,所述推杆远离第二移动座的一侧贯穿第二滑套并向外侧延伸。优选的,所述固定箱背面的左侧栓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左侧的中心处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推杆的左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配合丝杆使用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第二移动座配合使用的第一滑块。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正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第一移动座配合使用的第二滑块。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正面与第二移动座的背面栓接,所述弹簧的背面与固定箱内腔背面的右侧栓接。优选的,所述推杆的背面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远离推杆的一侧栓接有拉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滑柱和第一滑套的配合,可对顶杆提供滑动支撑,通过连接杆、第二滑套、第二移动座和推杆的配合,可对顶杆进行推力,使顶杆可以推动第一移动座,从而可根据需要对工程模板本体进行快速支撑限位,增强了工程模板本体的固定效果,防止工程模板本体出现松动,避免了混凝土外泄,减少了工作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了工程模板本体坍塌的风险,解决了传统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丝杆和限位槽的配合,可对推杆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推杆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移动,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可对第二移动座进行滑动支撑,提高了第二移动座的滑行速度,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可对第一移动座进行滑动支撑,增强了第一移动座的稳定性,通过弹簧的配合,可对第二移动座和固定箱之间提供弹性缓冲,增强了第二移动座和固定箱之间缓冲效果,通过拉环的配合,便于施工人员快速推动或拉取推杆,节约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箱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移动座和连接杆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推杆、拉环和限位槽的结构立体图。图中:1、工程模板本体;2、支撑板;3、固定箱;4、插杆;5、第一移动座;6、支撑杆;7、支撑机构;71、连接杆;72、顶杆;73、滑柱;74、第一滑套;75、第二滑套;76、第二移动座;77、推杆;8、丝杆;9、限位槽;10、弹簧;11、拉环;12、第一滑槽;13、第一滑块;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工程模板本体1和支撑板2,工程模板本体1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固定座,支撑板2顶部的右侧栓接有固定箱3,支撑板2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插杆4,支撑板2顶部正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5,第一移动座5的右侧栓接有连接板,第一移动座5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远离第一移动座5的一侧通过第二活动轴与固定座的内腔活动连接,固定箱3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7,本技术通过滑柱73和第一滑套74的配合,可对顶杆72提供滑动支撑,通过连接杆71、第二滑套75、第二移动座76和推杆77的配合,可对顶杆72进行推力,使顶杆72可以推动第一移动座5,从而可根据需要对工程模板本体1进行快速支撑限位,增强了工程模板本体1的固定效果,防止工程模板本体1出现松动,避免了混凝土外泄,减少了工作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了工程模板本体1坍塌的风险,解决了传统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支撑机构7包括连接杆71、顶杆72、滑柱73、第一滑套74、第二滑套75、第二移动座76和推杆77,固定箱3内腔的右侧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工程模板本体(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模板本体(1)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右侧栓接有固定箱(3),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插杆(4),所述支撑板(2)顶部正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5),所述第一移动座(5)的右侧栓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移动座(5)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远离第一移动座(5)的一侧通过第二活动轴与固定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箱(3)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工程模板本体(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模板本体(1)右侧的底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右侧栓接有固定箱(3),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插杆(4),所述支撑板(2)顶部正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座(5),所述第一移动座(5)的右侧栓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移动座(5)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远离第一移动座(5)的一侧通过第二活动轴与固定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箱(3)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7)包括连接杆(71)、顶杆(72)、滑柱(73)、第一滑套(74)、第二滑套(75)、第二移动座(76)和推杆(77),所述固定箱(3)内腔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座(76),所述第二移动座(76)的顶部和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通过第三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1),所述连接杆(71)远离第二移动座(76)的一侧通过第四活动轴活动连接有顶杆(72),所述顶杆(72)的左侧贯穿固定箱(3)并与连接板的右侧栓接,所述固定箱(3)内腔的正面横向栓接有滑柱(73),所述滑柱(7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套(74),所述第一滑套(74)的背面与顶杆(72)正面的右侧栓接,所述第二移动座(76)的背面栓接有推杆(7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喆徐宏钢包连伟韩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