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23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主机板固定装置,用来将一具安装孔的主机板固定在一电子设备内,该主机板固定装置包括一承载板、一托架及一固定件,该承载板对应该主机板的安装孔凸设若干卡钩,其特征在于:该托架固定在该主机板底部,其前端形成一前后倾斜的第一配合部及一第一定位部,该固定件可移动地固定在该承载板上,其后端对应该托架的第一配合部形成一第二配合部,对应该托架的第一定位部形成一第二定位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机板固定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主机板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便捷地达成主机板在电子设备内的安装及拆卸的主机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电脑机壳的主机板承载架是与电脑机壳的基座一体成型,主机板则装设在该承载架上。组装时,主机板常常需要通过若干螺钉锁固在该承载架上,因而组装过程繁琐,速度缓慢,由于某单一环节出现问题还会使整条装配停线停产,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在更换或维修主机板上的组件时,由于电脑机壳内空间限制,若不将主机板自电脑机壳内取出,不但操作不便,还容易损坏电脑机壳内其它组件,而该种结构中,如果要将该主机板拆下移出,需要借助工具将这些螺钉一一拆下,将大大影响操作的便利性。所以,业界提出将主机板承载架与电脑机壳的基座分离,使主机板先组装到承载架成为主机板组合,再将该主机板组合装配到电脑机壳的基座上的方案,即借助模块化的方式简化生产线、提升组装效率、增加组装拆卸的便利性。同时,还不断朝向减少螺钉使用数量的研发方向发展,进一步简化主机板组装拆卸过程。此类可移除式主机板承载架在电脑机壳中的安装及移除方式可参照台湾专利申请第84201628号,其揭示的主机板承载架是以弹簧锁扣方式实现其在电脑机壳内的拆装,然而,该弹簧锁扣装置的结构复杂,组成组件很多,不但所达成的功效有限,同时还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又如中国专利第00201452.1号,其揭示的结构为,在电脑机壳的承板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凸体,凸体顶部中央开设一螺孔,主机板放置在该凸体上,主机板的固定孔与螺孔相对,通过螺钉将主机板固定在电脑机壳内,其多颗螺钉的使用使主机板的组装拆卸繁琐。另外,一般可移除式主机板承载架在拆卸时,其多朝向操作者施力的方向移动解锁,如果此方向的空间有限,则极易损坏固定在该方向上的其它组-->件,极大降低了拆卸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便捷地实现主机板在电子设备内安装及拆卸的主机板固定装置。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用来将一具若干安装孔的主机板固定在一电子设备内,该主机板固定装置包括一承载板、一托架及一固定件;该承载板对应该主机板的安装孔凸设若干卡钩,该托架可固定在该主机板底部,其前端形成一前后倾斜的第一配合部及一第一定位部;该固定件可移动地固定在该承载板上,其后端对应该托架的第一配合部形成一第二配合部,对应该托架的第一定位部形成一第二定位部。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在拆卸主机板时,只需通过作动一固定在承载板的固定件,使其上具斜面的第二配合部与固定在该主机板底部具斜面的第一配合部的相互配合,实现该主机板及托架的组合体在垂直于该固定件的运动方向上运动,来实现自该承载板拆卸该主机板,从而避开该主机板运动方向上的空间限制。【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及主机板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的固定件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的承载板与固定件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的托架与主机板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及主机板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的主机板拆卸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主机板固定装置,可用来将一主机板10固定到一电子设备内,其包括一托架20、一固定件40、一弹性元件60及一承载板80。该主机板10上开设若干安装孔(图未标号)及四锁固孔12,该安装孔包括一较大的贯穿孔14及一较小的固定孔16。该托架20固定在该主机板10底部,是由一板体一体制作而成,其在四角处分别凸设一凸部22,该凸部22对应该主机板10的锁固孔12分别开设一-->锁固孔24。该托架20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一“L”形折边26,该折边26末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前后倾斜的第一配合部27,该第一配合部27末端是一水平的第一定位部29,该折边26末端其余部分还向上弯折形成一作动部28。该托架20也开设若干安装孔(图未标号),该安装孔包括一贯穿孔30及一固定孔32。该固定件40在后端对应该托架20的第一配合部27凸设一具前后倾斜的斜面44的第二配合部42,该固定件40还开设两贯穿的滑槽46、48,该滑槽48一端形成一抵靠部49,该弹性元件60可容置在该滑槽80中。该固定件40一侧端还向上垂直延伸形成一扳动部50,该扳动部50的内侧底部凸设一导引部52,该导引部52内侧对应该托架20的第一定位部29凸设一第二定位部54,该第二定位部54后端上部是一向后倾斜的定位面56。该承载板80对应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的安装孔凸设若干卡钩82,该卡钩82包括一较细的颈部84及一较粗的头部86,其中该头部86的直径小于该安装孔的贯穿孔14、30的直径,但大于该固定孔16、32的直径,该颈部84的直径则小于该固定孔16、32的直径。该承载板80对应该固定件40的滑槽46、48向上凸设两具螺孔(图未标号)的固定柱88。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组装时,该固定件40固定在该承载板80上,该主机板10及该托架20的组合体通过该固定件40可方便实现自该承载板80安装或拆卸。将该固定件40固定在该承载板80时,先使该滑槽46、48分别套设该承载板80的固定柱88,再将该弹性元件60压入该滑槽48中,使其一端抵靠在该滑槽48的抵靠部49,另一端则通过一大头螺丝90固定在该滑槽48中的固定柱88上,最后将另一大头螺丝90螺锁在该另一固定柱88上。因为该大头螺丝90的头部大于这些滑槽46、48的宽度,所以该固定件40可移动地固定在该承载板80上。当该固定件40未受外力作用时,由于该弹性元件60的扩张力,该两大头螺丝90分别位于该固定件40的滑槽46、48的一端。将该托架20固定在该主机板10底部时,通过若干螺丝95穿经该托架20的锁固孔24及该主机板10的锁固孔12便可。将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的组合体装设到该承载板80上时,先使该主机板10及该托架20的安装孔的贯穿孔14、30分别套设对应的该承载板80的卡钩82。然后,向下按压该组合体,该托架20面向该固定件40的导引部52-->一侧将抵压该导引部52,迫使该固定件40通过滑槽46、48沿该两固定柱88向一侧运动,此时该弹性元件60受进一步压缩。同时该固定件40的第二定位部54与该托架20的第一定位部29错位,从而使该组合体可运动到底部。最后,向后推动该组合体,使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的安装孔的固定孔16、32卡扣该承载板80的卡钩82的颈部84,则该托架20脱离该固定件40的导引部52,该固定件40通过该弹性元件60弹性复原,从而使该固定件40的第二定位部54的定位面56抵靠该托架20的第一定位部29,来实现将该主机板10固定在该承载板80上。请继续参照图6,拆卸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时,扳动该固定件40的扳动部50使其向一侧运动,并使该弹性元件60继续受压缩,则该固定件40的第二配合部42的斜面44沿该第一配合部27运动,从而拉动该托架20朝向该固定件40运动,来使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的安装孔的贯穿孔14、30运动到该承载板80的卡钩82。向上作动该主机板10及托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板固定装置,用来将一具安装孔的主机板固定在一电子设备内,该主机板固定装置包括一承载板、一托架及一固定件,该承载板对应该主机板的安装孔凸设若干卡钩,其特征在于:该托架固定在该主机板底部,其前端形成一前后倾斜的第一配合部及一第一定位部,该固定件可移动地固定在该承载板上,其后端对应该托架的第一配合部形成一第二配合部,对应该托架的第一定位部形成一第二定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一侧向上凸设两固定柱,该固定件对应该承载板的固定柱开设两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上开设若干锁固孔,该托架在四角处分别凸设一凸部,该凸部对应该主机板的锁固孔开设若干锁固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架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一L形折边,该折边末端向下弯折形成该第一配合部及该第一定位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隆高先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