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22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电机和电机底座,装置外壳内部设有电机,且电机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电机下端设有电机底座,且电机底座与电机固定连接,电机底座下端设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与电机底座固定连接。该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稳定,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将锚栓进行预埋时通过加强装置本身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出现锚栓掉落的现象,并且通过加强装置的动力使得装置预埋锚栓位置不会产生偏差,避免了需要重新返工而耽误人力物力,有利于实际使用,并装置移动方便,避免因为移动装置而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然而现有的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结构设计单一,在将锚栓进行预埋时由于装置本身稳定性不够容易出现锚栓掉落的现象,并且由于装置动力不足容易产生锚栓预埋位置产生偏差,导致需要重新返工耽误人力物力不利于实际使用,并大多数装置移动不便以至于移动装置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下降。因此,需要在现有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结构设计单一,在将锚栓进行预埋时由于装置本身稳定性不够容易出现锚栓掉落的现象,并且由于装置动力不足容易产生锚栓预埋位置产生偏差,导致需要重新返工耽误人力物力不利于实际使用,并大多数装置移动不便以至于移动装置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通过设置电机、传动杆、拉杆、撞击锤和固定杆,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将锚栓进行预埋时通过加强装置本身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出现锚栓掉落的现象,并且通过加强装置的动力使得装置预埋锚栓位置不会产生偏差,避免了需要重新返工而耽误人力物力,有利于实际使用,并装置移动方便,避免因为移动装置而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包括装置外壳、电机和电机底座,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电机,且电机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下端设有电机底座,且电机底座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座下端设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与电机底座固定连接,并贯通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底部设有拉杆底座,且拉杆底座的顶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并且拉杆底座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底部设有拉杆保护外壳,且拉杆保护外壳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底座的底部设有拉杆,且拉杆与拉杆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底部设有撞击锤,且撞击锤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保护外壳底部设有锚栓接口,且锚栓接口与拉杆保护外壳贯通连接,所述锚栓接口顶部设有拉杆,且拉杆与锚栓接口固定连接,所述拉杆顶部设有撞击锤,且撞击锤和拉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上端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传动杆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松紧环,且松紧环与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装置外壳顶部设有吊环底座,且吊环底座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吊环底座顶部设有吊环,且吊环与吊环底座固定连接,并且吊环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横切面呈矩形状围绕电机,且松紧环呈正圆形。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表面上设置有一圈圆形的散热孔,且传动杆上端3cm处贯通设置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拉杆保护外壳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长度为30cm和20cn的拉杆,且拉杆的相对方向均设有撞击锤。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电池连接产生电力,且传动杆和拉杆与电机电力连接。优选的,所述拉杆保护外壳底部与锚栓接口贯通连接,且锚栓接口的顶部与拉杆固定,且锚栓接口的底部设有一个凹槽。有益效果:(1)该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将锚栓进行预埋时通过加强装置本身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出现锚栓掉落的现象,并且通过加强装置的动力使得装置预埋锚栓位置不会产生偏差,避免了需要重新返工而耽误人力物力,有利于实际使用,并装置移动方便,避免因为移动装置而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2)该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之优点在于:通过在装置外壳外部设置一圈固定杆加大装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装置在进行工作是出现装置抖动,且通过拉杆保护外壳内拉杆对底部的拉杆进行撞击产生力量使得锚栓能够准确的嵌入预埋地点,从而避免了因为预埋不准确而导致返工,节省了人力资源。(3)其次:由于拉杆保护壳底部的锚栓接口底端设计有凹槽,使得锚栓能够牢固嵌入锚栓接口,避免在预埋过程中出现锚栓掉落,并且锚栓接口贯通与拉杆保护外壳且固定在拉杆底部,从而避免撞击锤在进行撞击时将锚栓震落,加强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拉杆结构示意图。图1-4中:1-装置外壳;2-电机;3-电机底座;4-传动杆;5-连接杆;6拉杆底座;7-拉杆保护壳;8-拉杆;9-撞击锤;10-锚栓接口;11-固定杆;12-吊环;13-松紧环;14-吊环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包括装置外壳1、电机2和电机底座3,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电机2,且电机2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电机2下端设有电机底座3,且电机底座3与电机2固定连接,电机底座3下端设有传动杆4,且传动杆4与电机底座3固定连接,并贯通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传动杆4底部设有拉杆底座6,且拉杆底座6的顶部与传动杆4固定连接,并且拉杆底座6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连接杆5底部设有拉杆保护外壳7,且拉杆保护外壳7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拉杆底座6的底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拉杆底座6固定连接,拉杆8底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与拉杆8固定连接,拉杆保护外壳7底部设有锚栓接口10,且锚栓接口10与拉杆保护外壳7贯通连接,锚栓接口10顶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锚栓接口10固定连接,拉杆8顶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和拉杆8固定连接,传动杆4上端设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与传动杆4贯通连接,固定杆1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松紧环13,且松紧环13与固定杆11活动连接,装置外壳1顶部设有吊环底座14,且吊环底座14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吊环底座14顶部设有吊环12,且吊环12与吊环底座14固定连接,并且吊环12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固定杆11横切面呈矩形状围绕电机2,且松紧环13呈正圆形;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2外围绕的固定杆11能够加强装置稳定性且能够避免电机2带动装置产生的震动而导致预埋锚栓位置出现偏差,并且通过固定杆11底部左右两端的松紧环13能够控制固定杆11对电机2的加固程度。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包括装置外壳(1)、电机(2)和电机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电机(2),且电机(2)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下端设有电机底座(3),且电机底座(3)与电机(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座(3)下端设有传动杆(4),且传动杆(4)与电机底座(3)固定连接,并贯通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底部设有拉杆底座(6),且拉杆底座(6)的顶部与传动杆(4)固定连接,并且拉杆底座(6)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底部设有拉杆保护外壳(7),且拉杆保护外壳(7)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底座(6)的底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拉杆底座(6)固定连接,所述拉杆(8)底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与拉杆(8)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保护外壳(7)底部设有锚栓接口(10),且锚栓接口(10)与拉杆保护外壳(7)贯通连接,所述锚栓接口(10)顶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锚栓接口(1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8)顶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和拉杆(8)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上端设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与传动杆(4)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杆(1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松紧环(13),且松紧环(13)与固定杆(11)活动连接,所述装置外壳(1)顶部设有吊环底座(14),且吊环底座(14)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吊环底座(14)顶部设有吊环(12),且吊环(12)与吊环底座(14)固定连接,并且吊环(12)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承膜建筑混凝土锚栓预埋结构,包括装置外壳(1)、电机(2)和电机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电机(2),且电机(2)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下端设有电机底座(3),且电机底座(3)与电机(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座(3)下端设有传动杆(4),且传动杆(4)与电机底座(3)固定连接,并贯通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底部设有拉杆底座(6),且拉杆底座(6)的顶部与传动杆(4)固定连接,并且拉杆底座(6)的左右两侧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底部设有拉杆保护外壳(7),且拉杆保护外壳(7)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底座(6)的底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拉杆底座(6)固定连接,所述拉杆(8)底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与拉杆(8)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保护外壳(7)底部设有锚栓接口(10),且锚栓接口(10)与拉杆保护外壳(7)贯通连接,所述锚栓接口(10)顶部设有拉杆(8),且拉杆(8)与锚栓接口(10)固定连接,所述拉杆(8)顶部设有撞击锤(9),且撞击锤(9)和拉杆(8)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上端设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与传动杆(4)贯通连接,所述固定杆(1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松紧环(13),且松紧环(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杨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