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汉杰专利>正文

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09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该装置包括桥面,桥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柱与右立柱,左立柱与右立柱的底部均固定有支座;左立柱上方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套,螺杆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将支座及其上方的立柱固定在桥面的两侧,固定效果较好、安装较为灵活,通过弹性支座可以缓冲立柱受到的压力,避震减震,保护支座上方安装的装置;通过红外测距仪、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的配合使用,可以检测车辆高度并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同时控制LED灯发出禁止通行的红光,同时显示屏会显示出请司机更换路线的文字提醒,简单直观,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限高设备
,具体是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
技术介绍
道路和桥梁上经常会设置限高装置,通过限高装置限制进入该路段的车辆高度,避免高度过高的车辆对路面或桥梁造成损伤。目前国内道路上使用的限高架,主要采用固定式和智能化远程控制高度等两种限高架。对于多数道路,大多采用固定式的限高架;这类限高架使用沿袭已久,在日益现代化的道路上,其灵活性差、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特殊处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用于桥头的限高装置往往采用固定式的限高架,灵活性较差,同时这种限高架无法检测车辆高度、无法给司机提示预警信息,使用较为不便。因而需要一种灵活性高、结构稳固,同时能够给司机提示预警信息的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包括桥面,所述桥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柱与右立柱,所述左立柱与右立柱的底部均固定有支座;所述左立柱上方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限位块;所述右立柱上方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有滑杆限位块;所述螺套与滑套之间固定有顶梁,所述顶梁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报警器,所述顶梁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显示屏;所述顶梁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安装架固定有限高杆;所述限高杆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测距仪,所述限高杆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多个LED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通过多个弹性支座弹性连接;所述下支座上方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立柱内部的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立柱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蓄电池。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立柱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上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控制器和数据处理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立柱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上设置有安全锁,所述安全门上靠近安全锁的一侧固定有把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将支座及其上方的立柱固定在桥面的两侧,固定效果较好,通过弹性支座可以缓冲立柱受到的压力,避震减震,保护支座上方安装的装置;2、通过红外测距仪检测桥面上通行车辆的高度,当车辆较高时,启动电机转动螺杆,并通过与螺套、滑杆和滑套的配合使用,使顶梁及其下方的限高杆向上移动,抬升限高杆的高度以供车辆通过;3、当红外测距仪检测到车辆过高无法通行时,红外测距仪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数据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同时控制LED灯,发出禁止通行的红光,提醒司机无法通行,此时显示屏会显示出请司机更换路线的文字提醒,简单直观,便于实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左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左立柱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桥面、2-左立柱、3-右立柱、4-螺杆、5-螺套、6-螺杆限位块、7-滑杆、8-滑套、9-滑杆限位块、10-顶梁、11-显示屏、12-报警器、13-安装架、14-限高杆、15-红外测距仪、16-LED灯、17-支座、21-控制器、22-蓄电池、23-支板、24-数据处理器、25-电机、26-安全门、27-把手、28-安全锁、171-上支座、172-下支座、173-紧固螺栓、174-弹性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柱2与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与右立柱3的底部均固定有支座17;所述左立柱2上方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套5,所述螺杆4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限位块6;所述右立柱3上方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8,所述滑杆7的顶端固定有滑杆限位块9;所述螺套5与滑套8之间固定有顶梁10,所述顶梁10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报警器12,所述顶梁10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顶梁10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安装架13固定有限高杆14;所述限高杆14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测距仪15,所述限高杆14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多个LED灯16。实施例2请参阅图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左立柱2内部的上方安装有电机25,所述电机25输出轴的一端与螺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左立柱2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蓄电池22;所述左立柱2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支板23,所述支板23上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控制器21和数据处理器24;所述左立柱2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安全门26,所述安全门26上设置有安全锁28,所述安全门26上靠近安全锁28的一侧固定有把手27;所述支座17包括上支座171和下支座172,所述上支座171与下支座172之间通过多个弹性支座174弹性连接;所述下支座172上方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73。使用时,通过紧固螺栓173将支座17及其上方的立柱固定在桥面的两侧,通过弹性支座174缓冲立柱受到的压力、避震减震,保护支座17上方安装的装置;通过红外测距仪15检测桥面1上通行车辆的高度,当车辆较高时,启动电机25转动螺杆4,并通过与螺套5、滑杆7和滑套8的配合使用,使顶梁10及其下方的限高杆14向上移动,抬升限高杆14的高度以供车辆通过;当红外测距仪15检测到车辆过高无法通行时,红外测距仪15将检测数据反馈至数据处理器24中进行处理,并通过控制器21控制报警器12发出报警声,同时控制LED灯,发出禁止通行的红光,提醒司机无法通行,此时显示屏11会显示出请司机更换路线的文字提醒,简单直观,便于实际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柱(2)与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与右立柱(3)的底部均固定有支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2)上方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套(5),所述螺杆(4)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限位块(6);所述右立柱(3)上方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8),所述滑杆(7)的顶端固定有滑杆限位块(9);/n所述螺套(5)与滑套(8)之间固定有顶梁(10),所述顶梁(10)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报警器(12),所述顶梁(10)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顶梁(10)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安装架(13)固定有限高杆(14);所述限高杆(14)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测距仪(15),所述限高杆(14)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多个LED灯(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包括桥面(1),所述桥面(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柱(2)与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与右立柱(3)的底部均固定有支座(1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2)上方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套(5),所述螺杆(4)的顶端固定有螺杆限位块(6);所述右立柱(3)上方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8),所述滑杆(7)的顶端固定有滑杆限位块(9);
所述螺套(5)与滑套(8)之间固定有顶梁(10),所述顶梁(10)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报警器(12),所述顶梁(10)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顶梁(10)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安装架(13)固定有限高杆(14);所述限高杆(14)底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测距仪(15),所述限高杆(14)前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多个LED灯(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自动升降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7)包括上支座(171)和下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群王汉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汉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