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秋姑专利>正文

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00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端对称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之间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一侧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下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辅助机构、所述挤压机构、所述烘干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辅助机构对称设置的下辅助辊、上辅助辊对经过的布料进行初步去水以及去水后的碾平操作,提高了去水效果和减少去水后需要再次进行碾平的操作;通过挤压机构的下辊、上辊可调节设置、烘干机构的烘干罩上下侧烘干、辅助机构的一体化设置,使布料在印染后经过本装置后即可进行下工序的裁切加工,使整个操作过程简单,节省了加工时间,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用各种纱线纤维纺织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比如纺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纱线分为:①短纤维纱,由短纤维(天然短纤维或化纤切段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拈纱等。②连续长丝,如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分加拈或不加拈、光滑长丝或变形长丝等。③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例如涤棉长丝包芯纱等。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拈而成。纺织布纺织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其中在纺织布印染后需要对纺织布进行脱水烘干处理,目前多是通过将印染后的布料收卷在烘干筒内,放入离心机中进行脱水,然后再进行开布,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点:1、在离心脱水后需要移动到碾平装置上进行祛皱操作,增加了人工成本;2、操作工序较大,过程复杂,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端对称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之间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一侧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下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辅助机构、所述挤压机构、所述烘干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架焊接,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机构、所述挤压机构配合的滑槽;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下辅助辊、上辅助辊,所述上辅助辊设置在所述下辅助辊正上方,所述上辅助辊前后两端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上端设置有弹簧,其中一侧所述下辅助辊下端设置有第一吸附带,所述第一吸附带下侧设置有第一斜板;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下辊、上辊,所述下辊、所述上辊呈竖直状设置,所述下辊下侧设置有第二吸附带,所述第二吸附带下侧设置有第二斜板,所述上辊与所述下辊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两者间距的调整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罩,所述烘干罩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烘干罩内侧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烘干罩进气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端部连接有送风机。进一步设置:所述下辅助辊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上辅助辊与所述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动块、所述侧板焊接。如此设置,通过两侧的所述下辅助辊、所述上辅助辊对进出装置布料进行初步除水和去水后进行碾平操作。进一步设置: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辊、所述上辊前后两端的滑块,前侧所述滑块上穿设有双螺旋丝杠,所述双螺旋丝杠上端设置有伺服电机,后侧所述滑块上穿设有光杠,前侧所述滑块与所述双螺旋丝杠螺纹连接,后侧所述滑块与所述光杠滑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双螺旋丝杠转动,使所述下辊、所述上辊相对移动,调整两者间的间隙,对通过的布料进行挤压去水。进一步设置: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辊前后两端的滑块,所述滑块上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柱,所述下辊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上辊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电动伸缩柱推动所述滑块向下移动,使所述下辊、所述上辊间的间隙变动,对通过的布料进行挤压去水。进一步设置:所述烘干罩呈倒型漏斗状,所述烘干罩与所述侧板焊接,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烘干罩管接头连接。如此设置,所述送风机将气流通过所述通气管吹入所述烘干罩内,对所述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进行吹出,对经过的布料双侧进行烘干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辅助机构对称设置的下辅助辊、上辅助辊对经过的布料进行初步去水以及去水后的碾平操作,提高了去水效果和减少去水后需要再次进行碾平的操作;2、通过挤压机构的下辊、上辊可调节设置、烘干机构的烘干罩上下侧烘干、辅助机构的一体化设置,使布料在印染后经过本装置后即可进行下工序的裁切加工,使整个操作过程简单,节省了加工时间,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的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的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的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的辅助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撑机构;11、支撑架;12、侧板;2、辅助机构;21、下辅助辊;22、上辅助辊;23、滑动块;24、弹簧;25、第一吸附带;26、第一斜板;3、挤压机构;31、下辊;32、上辊;33、滑块;34、双螺旋丝杠;35、伺服电机;36、光杠;37、第二吸附带;38、第二斜板;39、电动伸缩柱;4、烘干机构;41、烘干罩;42、通气管;43、电热丝;44、送风机;5、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上端对称设置有辅助机构2,辅助机构2之间设置有挤压机构3,挤压机构3一侧设置有烘干机构4,挤压机构3下侧设置有收集箱5,辅助机构2、挤压机构3、烘干机构4与支撑机构1连接;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端前后对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对称设置有辅助机构(2),所述辅助机构(2)之间设置有挤压机构(3),所述挤压机构(3)一侧设置有烘干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3)下侧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辅助机构(2)、所述挤压机构(3)、所述烘干机构(4)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n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侧板(12),所述侧板(12)与所述支撑架(11)焊接,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机构(2)、所述挤压机构(3)配合的滑槽;/n所述辅助机构(2)包括下辅助辊(21)、上辅助辊(22),所述上辅助辊(22)设置在所述下辅助辊(21)正上方,所述上辅助辊(22)前后两端设置有滑动块(23),所述滑动块(23)与所述侧板(1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23)上端设置有弹簧(24),其中一侧所述下辅助辊(21)下端设置有第一吸附带(25),所述第一吸附带(25)下侧设置有第一斜板(26);/n所述挤压机构(3)包括下辊(31)、上辊(32),所述下辊(31)、所述上辊(32)呈竖直状设置,所述下辊(31)下侧设置有第二吸附带(37),所述第二吸附带(37)下侧设置有第二斜板(38),所述上辊(32)与所述下辊(31)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两者间距的调整机构;/n所述烘干机构(4)包括烘干罩(41),所述烘干罩(41)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烘干罩(41)内侧设置有电热丝(43),所述烘干罩(41)进气端设置有通气管(42),所述通气管(42)端部连接有送风机(44)。/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纺织加工的祛皱型布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上端对称设置有辅助机构(2),所述辅助机构(2)之间设置有挤压机构(3),所述挤压机构(3)一侧设置有烘干机构(4),所述挤压机构(3)下侧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辅助机构(2)、所述挤压机构(3)、所述烘干机构(4)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端前后对称设置有侧板(12),所述侧板(12)与所述支撑架(11)焊接,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机构(2)、所述挤压机构(3)配合的滑槽;
所述辅助机构(2)包括下辅助辊(21)、上辅助辊(22),所述上辅助辊(22)设置在所述下辅助辊(21)正上方,所述上辅助辊(22)前后两端设置有滑动块(23),所述滑动块(23)与所述侧板(1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23)上端设置有弹簧(24),其中一侧所述下辅助辊(21)下端设置有第一吸附带(25),所述第一吸附带(25)下侧设置有第一斜板(26);
所述挤压机构(3)包括下辊(31)、上辊(32),所述下辊(31)、所述上辊(32)呈竖直状设置,所述下辊(31)下侧设置有第二吸附带(37),所述第二吸附带(37)下侧设置有第二斜板(38),所述上辊(32)与所述下辊(31)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两者间距的调整机构;
所述烘干机构(4)包括烘干罩(41),所述烘干罩(41)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烘干罩(41)内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秋姑
申请(专利权)人:何秋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