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80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和加热箱,沉淀箱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连接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沉淀箱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沉淀箱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密封块呈圆锥形,沉淀箱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沉淀箱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锥形槽的底端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密封块和锥形槽的设计,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静置时将沿着锥形槽落下,同时密封块圆锥形的设计可以使污泥颗粒能够沿着密封块的上表面滑落至锥形槽的内部,进而能减少沉淀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泥处理的
,具体涉及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是指对对污泥进行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无害化加工过程,而在污泥处理中进行脱水步骤时,处理的污水常常会携带较小的污泥颗粒,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污泥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收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污泥处理后污水的回收装置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过滤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而过滤过程中极易发生过滤网堵塞的现象,处理起来十分麻烦,过滤后的加热消毒过程会产生污水的蒸发,直接排出至外界极易污染环境,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加热中产生的热能,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和加热箱,所述沉淀箱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沉淀箱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沉淀箱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1)和加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2),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沉淀箱(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4),所述沉淀箱(1)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螺纹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7),所述密封块(7)呈圆锥形,所述沉淀箱(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8),所述沉淀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18),所述排污孔(18)与锥形槽(8)的底端相互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1)和加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2),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沉淀箱(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4),所述沉淀箱(1)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螺纹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7),所述密封块(7)呈圆锥形,所述沉淀箱(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8),所述沉淀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18),所述排污孔(18)与锥形槽(8)的底端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部活动嵌设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与连接管(3)的内部相互对应,所述活动块(11)的底端贯穿凹槽(10)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