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880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和加热箱,沉淀箱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连接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沉淀箱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沉淀箱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密封块呈圆锥形,沉淀箱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沉淀箱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锥形槽的底端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密封块和锥形槽的设计,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静置时将沿着锥形槽落下,同时密封块圆锥形的设计可以使污泥颗粒能够沿着密封块的上表面滑落至锥形槽的内部,进而能减少沉淀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泥处理的
,具体涉及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是指对对污泥进行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无害化加工过程,而在污泥处理中进行脱水步骤时,处理的污水常常会携带较小的污泥颗粒,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污泥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收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污泥处理后污水的回收装置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过滤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而过滤过程中极易发生过滤网堵塞的现象,处理起来十分麻烦,过滤后的加热消毒过程会产生污水的蒸发,直接排出至外界极易污染环境,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加热中产生的热能,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和加热箱,所述沉淀箱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沉淀箱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沉淀箱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呈圆锥形,所述沉淀箱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与锥形槽的底端相互贯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活动嵌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连接管的内部相互对应,所述活动块的底端贯穿凹槽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连接管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的顶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联动管,所述联动管的一端与凹槽相互对应。所述加热箱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隔热棉,所述隔热棉的内部固定套设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一侧与加热箱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加热箱顶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所述蛇形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加热箱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所述沉淀箱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凹槽相互贯通,且所述滑槽与联动管的一端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技术利用密封块和锥形槽的设计,在处理污泥处理后的污水时首先在沉淀箱的内部沉淀一段时间,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将沿着锥形槽落下,同时密封块圆锥形的设计可以使污泥颗粒能够沿着密封块的上表面滑落至锥形槽的内部,进而能减少沉淀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沉淀一段时间后密封块还能够堵塞住锥形槽,使污水排出时不会震荡再次使污泥颗粒掺杂至水中,沉淀后的污水通过连接管内部的过滤网再次过滤排出即可排出无污泥颗粒的污水,并且污泥颗粒的减少不会的苏过滤网,增加过滤网的使用寿命。其二,本技术利用联动管与活动块相互对应的设计,在静置污水时联动管与活动块处于分离状态,可保证沉淀箱内部的污水不会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加热箱的内部,静置完成之后可伴随密封块的下降而下降,当密封块堵塞住锥形槽之后,联动管将密封块挤走并且与连接管相接,进而可使沉淀后的污水缓慢的排入到加热箱的内部进行加热消毒,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会通过蛇形管排出至排水管的内部,并且水蒸气运动过程中可持续对加热箱进行加热,使热量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损耗的同时又避免了环境污染。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沉淀箱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箱内腔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管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箱;2、加热箱;3、连接管;4、进水管;5、转盘;6、螺纹杆;7、密封块;8、锥形槽;9、联动管;10、凹槽;11、活动块;12、支撑板;13、复位弹簧;14、过滤网;15、蛇形管;16、隔热棉;17、排水管;18、排污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5,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1和加热箱2,沉淀箱1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2,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连接管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部活动嵌设有活动块11,活动块11与连接管3的内部相互对应,活动块11的底端贯穿凹槽10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底端与连接管3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沉淀箱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4,沉淀箱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8,沉淀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18,排污孔18与锥形槽8的底端相互贯通。沉淀箱1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螺纹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7,密封块7呈圆锥形,密封块7的顶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联动管9,联动管9的一端与凹槽10相互对应,沉淀箱1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与凹槽10相互贯通,且滑槽与联动管9的一端滑动连接。加热箱2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隔热棉16,隔热棉16的内部固定套设有蛇形管15,蛇形管15的一侧与加热箱2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蛇形管15的一端与加热箱2顶部的一侧穿插连接,蛇形管1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与加热箱2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使用时,操作者首先将污水通过进水管4加注到沉淀箱1的内部静置一段时间,静置过程中污水中携带的污泥颗粒将沉淀至锥形槽8的内部,进而有效的减少了回收污水的过滤步骤。静置充分后,旋转转盘5带动螺纹杆6向沉淀箱1的内部移动,螺纹杆6带动密封块7向锥形槽8的内部移动,待密封块7堵塞住锥形槽8之后停止旋转转盘5,此时即实现污泥颗粒与污水的分离。密封块7下降的同时会带动联动管9同步下降,联动管9下降的同时挤压活动块11下降,活动块11带动支撑板12挤压复位弹簧13向连接管3的内腔移动,然后联动管9将与连接管3的一端相互衔接,最后沉淀箱1内部的污水经过连接管3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1)和加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2),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沉淀箱(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4),所述沉淀箱(1)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螺纹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7),所述密封块(7)呈圆锥形,所述沉淀箱(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8),所述沉淀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18),所述排污孔(18)与锥形槽(8)的底端相互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沉淀箱(1)和加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底部的一侧穿插连接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箱(2),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所述沉淀箱(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4),所述沉淀箱(1)的顶端穿插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螺纹杆(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块(7),所述密封块(7)呈圆锥形,所述沉淀箱(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锥形槽(8),所述沉淀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孔(18),所述排污孔(18)与锥形槽(8)的底端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后中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部活动嵌设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与连接管(3)的内部相互对应,所述活动块(11)的底端贯穿凹槽(10)的底端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