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77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2
本申请涉及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其包括包括破碎区、固液分离区、油水分离区,所述破碎区、固液分离区、油水分离区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连接有废水管,所述油水分离区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座、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叶片,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油水分离区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油水混合物中的固体残渣内。本申请通过增强油水混合物中固体颗粒的运动使附于其上的油脂更易脱落以达到提高油水分离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餐厨垃圾压滤液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餐厨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其中的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等。公告号为CN2110976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滤液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叠螺机、中转区、沉淀区、油水分离区和废水区,其中油水分离区用于将油水混合物中的油与水相分离,将油从上部排出,水相从底部排入废水区,油水分离区箱体的顶部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加热管伸入上部油区以保证油液的流动性。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虽然采用了重力式油水分离法对进入油水分离区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但油水混合物仍会含有一定固体残渣,固体残渣表面仍附有少量油脂,油脂便会随固体残渣沉于底部,进而导致油水分离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固体残渣附着油脂不易脱落而导致的油水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破碎区、固液分离区、油水分离区,所述破碎区、固液分离区、油水分离区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连接有废水管,所述油水分离区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座、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叶片,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油水分离区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油水混合物中的固体残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水混合物流入油水分离区后,搅拌机构开始工作,使位于油水分离区底部的固体残渣充分运动,进一步分离附于固体残渣之上的残存油脂,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设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油水分离区内壁的不同高度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油水混合物各处液体充分流动,搅拌更均匀,效果更显著。可选的,位于最低高度的所述搅拌机构的叶片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折弯方向与转动轴工作时的转动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部搅拌机构的叶片对周围液体拥有更明显的导流作用,同时使处于底部的固体残渣具有更强的运动趋势。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螺旋缠绕安装有加热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油水混合物以使混合物中的油脂具有更大的流动性,便于油脂上浮。可选的,所述转动轴内部与安装座开设有用于铺设加热管的加热电路的电路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电路不与液体接触,提高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可选的,还包括水压传感器,所述水压传感器设于安装座朝向油水分离区的内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压较小时搅拌机构停止转动,当水压为零时停止加热,使顶部悬浮的油液层状态更稳定,同时节约电能。可选的,还包括浮油收集器,所述浮油收集器的收油管伸入油水分离区内的油水混合物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油液分离出油水分离区的目的。可选的,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连通有集液斗,所述废水管的入口位于集液斗底部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液体在油水分离区底部的残存。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搅拌机构的叶片的折弯部的设置,增强油水混合物中固体残渣的运动,使附于其上的油脂更易脱落;2.通过加热管的设置,增加油脂的流动性,增强分离效果;3.通过油水分离区底部的集液斗的设置,使水相液体不易于底部残留。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水分离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水分离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油水分离区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部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破碎区;2、固液分离区;3、油水分离区;31、油水箱;311、集液斗;32、进液口;33、浮油收集器;34、废水管;4、搅拌机构;41、驱动电机;42、转动轴;43、叶片;431、折弯部;44、加热管;45、安装座;451、水压传感器;46、电路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如图1所示,该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处理餐厨垃圾时,先将垃圾倒入破碎区1中,破碎区1将其中的体积较大的固体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后分离排出,同时将经破碎后的液态垃圾混合物排入固液分离区2。进入固液分离区2的液体仍夹杂着大量体积较小的固体残渣,油水混合物于此处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所含的大部分固体残渣沉于固液分离区2底部,位于其上部的油水混合物通过管道进入油水分离区3进行油水分离,油水分离时油液从油水分离区3上部排出,水相液体从油水分离区3下部排出。如图2和3所示,油水分离区3包括上端设有进液口32的油水箱31、浮油收集器33、搅拌机构4、位于油水箱31底部的集液斗311以及废水管34。废水管34用于排出水相液体。搅拌机构4在油水箱31内壁的不同高度处分别设有多个,每个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安装座45、转动轴42、安装于转动轴42侧面的叶片43、螺旋缠绕安装固定于转动轴42上的加热管44以及设于安装座45朝向油水箱31一侧的水压传感器451,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转动轴42的转动,其安装于油水箱31的外壁,转动轴42的一端通过安装座45与油水箱31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搅拌机构4的水压传感器451的工作机制为:当安装座45受到较大水压时,表明此搅拌机构4处于液面以下较深的位置,加热管44的加热电路与转动轴42的驱动电路均输出较大的功率,以使此处液体具有更强的运动状态,进而使其中的固体残渣得到充分的搅拌,同时使此处的油脂粘性降低,流动性更高,更易于上浮;当安装座45受到较小的水压时,停止转动轴42的转动,以免对已经处于液体表面的油液的稳定状态造成影响;当安装座45受到的水压几乎为零时,表明此处的搅拌机构4已经处于液体之外,此时关闭加热电路以减小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如图3所示,浮油收集器33位于油水箱31无搅拌机构4的侧壁上部且居中设置,以保证其浮标随液面下降过程中不被搅拌机构4的位置干扰。如图3和4所示,由于固体残渣大部分处于液体底部,故处于底部的搅拌机构4的叶片43与处于较高位置的搅拌机构4的叶片43结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底部搅拌机构4的叶片43远离转动轴4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折弯部431,其折弯方向朝向转动轴42的旋转方向,当底部的转动轴42转动时,折弯部431有助于此处的液体获得更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所述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区(3)底部连接有废水管(3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区(3)内设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安装座(45)、转动轴(42),所述转动轴(42)上设有叶片(43),所述安装座(45)固定安装于油水分离区(3)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42)的一端与安装座(45)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油水混合物中的固体残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所述破碎区(1)、固液分离区(2)、油水分离区(3)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区(3)底部连接有废水管(3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区(3)内设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安装座(45)、转动轴(42),所述转动轴(42)上设有叶片(43),所述安装座(45)固定安装于油水分离区(3)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42)的一端与安装座(45)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油水混合物中的固体残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设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油水分离区(3)内壁的不同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低高度的所述搅拌机构(4)的叶片(43)远离转动轴(42)的一端设有折弯部(431),所述折弯部(431)的折弯方向与转动轴(42)工作时的转动方向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峰汪勇辉苏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有达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