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72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具体涉及自动灌装领域,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底部设置有载油板,所述载油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载油支架,所述载油支架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分油机构,所述分油机构一侧设置有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一端与储油箱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一侧开设置有水平调节孔,所述水平调节孔内部设置有水平调节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改变灌装规格,从而实现多规格共线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线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
本技术涉及自动灌装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
技术介绍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人们常接触的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但是在实际润滑油自动灌装时,灌装油的出口是固定的,无法改变其位置,这样就无法生产不同规格的润滑油定量封装,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改变灌装规格,从而实现多规格共线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线使用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底部设置有载油板,所述载油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载油支架,所述载油支架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有分油机构,所述分油机构一侧设置有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一端与储油箱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一侧开设置有水平调节孔,所述水平调节孔内部设置有水平调节螺杆,所述水平调节螺杆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顶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帽,所述水平调节螺杆另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底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另一端设置有垂直连接板,所述垂直连接板顶部开设置有垂直圆孔,所述垂直圆孔内部设置有垂直调节螺杆,所述垂直调节螺杆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顶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帽,所述垂直调节螺杆另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底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开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设置有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顶部设置有分油出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油机构包括分油电机,所述分油电机底部与固定板螺钉连接,所述分油电机一侧设置有分油罐,所述分油电机输出端贯穿分油罐并延伸至分油罐内部,所述分油电机输出端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一侧设置有封圈,所述分油罐顶部开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部设置有分油进管,所述分油进管顶部与分油器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圈与分油罐内壁机构相匹配,所述封圈由橡胶材质构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油机构与第二出油管数量相匹配。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油出管由硅胶材质构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螺帽、第二调节螺帽周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调节螺杆、垂直调节螺杆均周表面设置有螺纹。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旋转第一调节螺帽,第一调节螺帽会带动水平调节螺杆进行调节,调节到水平连接板适当位置固定水平调节螺杆,水平调节螺杆一端连接垂直连接板,垂直连接板上设置有垂直调节螺杆,旋转第二调节螺帽,把垂直调节螺杆一端的活动板调节到合适高度,固定垂直调节螺杆,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改变灌装规格,从而实现多规格共线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线使用效率;2、通过设置分油机构,储油箱一侧的第一出油管流出,进入到分油器中进行分油,分油后通过分油进管进入分油罐,在分油电机带动封盖的转动下,润滑油进入分油出管,分油出管一端连接第二出油管,润滑油从第二出油管流出,通过分油机构可以调节润滑油的出油量大小,以及出油的快慢,可以调节生产线是生产速度,可以保障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油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平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储油箱;2、载油板;3、载油支架;4、固定板;5、分油器;6、第一出油管;7、水平连接板;8、水平调节螺杆;9、第一调节螺帽;10、垂直连接板;11、垂直调节螺杆;12、第二调节螺帽;13、活动板;14、第二出油管;15、分油出管;16、分油电机;17、分油罐;18、封盖;19、封圈;20、分油进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包括储油箱1,储油箱1底部设置有载油板2,载油板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载油支架3,载油支架3底部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分油机构,分油机构一侧设置有分油器5,分油器5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油管6,第一出油管6一端与储油箱1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板7,水平连接板7一侧开设置有水平调节孔,水平调节孔内部设置有水平调节螺杆8,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顶部外侧,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帽9,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底部外侧,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设置有垂直连接板10,垂直连接板10顶部开设置有垂直圆孔,垂直圆孔内部设置有垂直调节螺杆11,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顶部外侧,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帽12,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底部外侧,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顶部开设置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内部设置有第二出油管14,第二出油管14顶部设置有分油出管15。如附图3所示,分油机构包括分油电机16,分油电机16底部与固定板4螺钉连接,分油电机16一侧设置有分油罐17,分油电机16输出端贯穿分油罐17并延伸至分油罐17内部,分油电机16输出端设置有封盖18,封盖18一侧设置有封圈19,分油罐17顶部开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内部设置有分油进管20,分油进管20顶部与分油器5固定连接,以便于控制润滑油给出的分量。如附图3所示,封圈19与分油罐17内壁机构相匹配,封圈19由橡胶材质构成,为了使封圈19与分油罐17内壁紧密结合,可以很好的控制出油分量。如附图1所示,分油机构与第二出油管14数量相匹配,分油机构单独的控制润滑油给出量,可以很好的控制每一个第二出油管14出油,方便调节。如附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包括储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1)底部设置有载油板(2),所述载油板(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载油支架(3),所述载油支架(3)底部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分油机构,所述分油机构一侧设置有分油器(5),所述分油器(5)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油管(6),所述第一出油管(6)一端与储油箱(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n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板(7),所述水平连接板(7)一侧开设置有水平调节孔,所述水平调节孔内部设置有水平调节螺杆(8),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顶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帽(9),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底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设置有垂直连接板(10),所述垂直连接板(10)顶部开设置有垂直圆孔,所述垂直圆孔内部设置有垂直调节螺杆(11),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顶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帽(12),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底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顶部开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设置有第二出油管(14),所述第二出油管(14)顶部设置有分油出管(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包括储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1)底部设置有载油板(2),所述载油板(2)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载油支架(3),所述载油支架(3)底部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顶部设置有分油机构,所述分油机构一侧设置有分油器(5),所述分油器(5)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油管(6),所述第一出油管(6)一端与储油箱(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连接板(7),所述水平连接板(7)一侧开设置有水平调节孔,所述水平调节孔内部设置有水平调节螺杆(8),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顶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帽(9),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贯穿水平调节孔并延伸至水平连接板(7)底部外侧,所述水平调节螺杆(8)另一端设置有垂直连接板(10),所述垂直连接板(10)顶部开设置有垂直圆孔,所述垂直圆孔内部设置有垂直调节螺杆(11),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顶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帽(12),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贯穿垂直调节孔并延伸至垂直连接板(10)底部外侧,所述垂直调节螺杆(11)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顶部开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设置有第二出油管(14),所述第二出油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和同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