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52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包括:上料悬臂板、下料悬臂板、下料连接板、吸盘固定板、上料连接板、电机连接块、电机固定板、立板、底板、侧板加强筋、旋转伺服电机、升降气缸、吸盘;立板、底板与侧板加强筋、电机固定板形成支撑架组件;上料悬臂板、下料悬臂板均设有升降气缸,分别与吸盘固定板相连接,设有吸盘,形成上料组件、下料组件;两者之间夹角为90度设立;旋转伺服电机通可以同时带动上料组件及下料组件顺时针及逆时针90度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自动高效的将陶瓷片类加工物料,进行自动上下料,并能够优化作业时间差,运行平稳可靠,极大的提升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成本;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上下料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主要用在陶瓷片片状产品的激光切割加工

技术介绍
目前,在激光设备加工现有的加工工件中,常常会涉及切割强度比较硬的陶瓷片等片状物料。这类陶瓷片等片状物料,一般强度比较硬,有一定重量;人工上下料特别费时间和精力,效率慢,而且不安全,无法满足现有的切割加工生产要求。为了提升加工效率,激光设备上往往设置有自动上下料系统,为实现的陶瓷片物料的自动上下料,需要根据实际激光设备的结构,设计出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满足高效切割的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自动高效的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包括:上料悬臂板、下料悬臂板、下料连接板、吸盘固定板、上料连接板、电机连接块、电机固定板、立板、底板、侧板加强筋、旋转伺服电机、升降气缸、吸盘;所述立板下端前侧与底板垂直固定连接,底板上左右两侧设有侧板加强筋,立板上段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板;所述底板与电机固定板分布在立板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立,形成一个整体式支撑架组件;底板安装子在激光设备的大理石底板上;所述上料悬臂板的左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一个,上料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下,并与吸盘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吸盘固定板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形成上料组件;所述下料悬臂板的后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一个,下料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所述吸盘固定板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形成下料组件;所述上料悬臂板初始位置为X轴方向,下料悬臂板初始位置为Y轴方向,两者之间夹角为90度设立;所述下料悬臂板的前端与上料悬臂板的右端由上至下叠加连接后,与电机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电机连接块安装在电机固定板的上方,旋转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板与电机连接块活动连接,并可以同时带动上料组件及下料组件顺时针及逆时针90度旋转,完成自动上下料。优化的,为了适用不同规格尺寸的陶瓷片加工物料,所述吸盘固定板上的四个安装槽设置成长条的腰型安装槽,吸盘13可以快捷方便的调整安装位置,工艺适用性好。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自动高效的将陶瓷片类加工物料,进行自动上下料,实现了高精度激光加工过程中物料的自动抓取、传输、转送、放置等,并能够优化作业时间差,实现上料下料双工位同时作业;运行平稳可靠,极大的提升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成本;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布局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机连接块的立体图。其中:1上料悬臂板、2下料悬臂板、3下料连接板、4吸盘固定板、5上料连接板、6电机连接块、7电机固定板、8立板、9底板、10侧板加强筋、11旋转伺服电机、12升降气缸、13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包括:上料悬臂板1、下料悬臂板2、下料连接板3、吸盘固定板4、上料连接板5、电机连接块6、电机固定板7、立板8、底板9、侧板加强筋10、旋转伺服电机11、升降气缸12、吸盘13;立板8下端前侧与底板9垂直固定连接,底板9上左右两侧设有侧板加强筋10,立板8上段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板7;底板9与电机固定板7分布在立板8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立,形成一个整体式支撑架组件;底板9安装子在激光设备的大理石底板上;上料悬臂板1的左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2一个,上料连接板5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12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吸盘固定板4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13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4;形成上料组件;下料悬臂板2的后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2一个,下料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12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吸盘固定板4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13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4;形成下料组件;上料悬臂板1初始位置为X轴方向,下料悬臂板2初始位置为Y轴方向,两者之间夹角为90度设立;下料悬臂板2的前端与上料悬臂板1右端由上至下叠加连接后,与电机连接块6相连接;电机连接块6安装在电机固定板7的上方,旋转伺服电机11通过电机固定板7与电机连接块6活动连接,并可以同时带动上料组件及下料组件顺时针及逆时针90度旋转,完成自动上下料。优化的,为了适用不同规格尺寸的陶瓷片加工物料,吸盘固定板4上的四个安装槽设置成长条的腰型安装槽,吸盘13可以快捷方便的调整安装位置,工艺适用性好具体过程如下:激光设备的入料传送机构的载料平台将陶瓷片送至上料组件下方,上料组件吸附起陶瓷片,顺时针旋转90度,将陶瓷片送至放置在加工吸附平台位置处,逆时针回旋至初始位置,吸附好下一片陶瓷片备用;加工吸附平台沿Y轴后撤至振镜激光头下,进行切割加工;加工完毕后,沿Y轴前移送至下料组件下方;下料组件吸附起陶瓷片,连同上料组件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下料组件将加工好的陶瓷片放置在激光设备的收料传送机构部件上,上料组件将下一片陶瓷片放置在加工吸附平台位置处,逆时针回旋至初始位置;形成一个循环。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上料的吸附抓取准备,下料的吸附抓取;然后顺时针旋转90后,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上料的放置及下料的放置,实现陶瓷片的自动上下料,提升工作效率。该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自动高效的将陶瓷片类加工物料,进行自动上下料,实现了高精度激光加工过程中物料的自动抓取、传输、转送、放置等,并能够优化作业时间差,实现上料下料双工位同时作业;运行平稳可靠,极大的提升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成本;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悬臂板(1)、下料悬臂板(2)、下料连接板(3)、吸盘固定板(4)、上料连接板(5)、电机连接块(6)、电机固定板(7)、立板(8)、底板(9)、侧板加强筋(10)、旋转伺服电机(11)、升降气缸(12)、吸盘(13);/n所述立板(8)下端前侧与底板(9)垂直固定连接,底板(9)上左右两侧设有侧板加强筋(10),立板(8)上段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板(7);所述底板(9)与电机固定板(7)分布在立板(8)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立,形成一个整体式支撑架组件;底板(9)安装子在激光设备的大理石底板上;/n所述上料悬臂板(1)的左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2)一个,上料连接板(5)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12)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所述吸盘固定板(4)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13)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4);形成上料组件;/n所述下料悬臂板(2)的后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2)一个,下料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12)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所述吸盘固定板(4)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13)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4);形成下料组件;/n所述上料悬臂板(1)初始位置为X轴方向,下料悬臂板(2)初始位置为Y轴方向,两者之间夹角为(90度设立;所述下料悬臂板(2)的前端与上料悬臂板(1)的右端由上至下叠加连接后,与电机连接块(6)相连接;/n所述电机连接块(6安装在电机固定板(7)的上方,旋转伺服电机(11)通过电机固定板(7)与电机连接块(6)活动连接,并可以同时带动上料组件及下料组件顺时针及逆时针90度旋转,完成自动上下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片用自动上料及下料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悬臂板(1)、下料悬臂板(2)、下料连接板(3)、吸盘固定板(4)、上料连接板(5)、电机连接块(6)、电机固定板(7)、立板(8)、底板(9)、侧板加强筋(10)、旋转伺服电机(11)、升降气缸(12)、吸盘(13);
所述立板(8)下端前侧与底板(9)垂直固定连接,底板(9)上左右两侧设有侧板加强筋(10),立板(8)上段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板(7);所述底板(9)与电机固定板(7)分布在立板(8)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立,形成一个整体式支撑架组件;底板(9)安装子在激光设备的大理石底板上;
所述上料悬臂板(1)的左端下方设有升降气缸(12)一个,上料连接板(5)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12)下,并与吸盘固定板(4)相连接;所述吸盘固定板(4)上设有四个安装槽,吸盘(13)通过安装槽对称均匀安装在吸盘固定板(4);形成上料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袁聪田凯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吉事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