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储运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42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6
一种石油储运罐,涉及运输容器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内部相对转动安装有两个与其侧壁相摩擦接触的侧板,两个侧板的下端部之间固接有与罐体内底面相摩擦接触的底板,罐体内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柱,两个连接柱沿罐体的中心转动设置,且连接柱的转动方向与侧板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连接柱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若干组混流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装置在用以防止石油沉淀过程中,石油的沉淀物依然易堆积于罐体底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储运罐
本技术涉及运输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储运罐。
技术介绍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储罐对石油进行储存;现有的石油储罐在对石油的储存过程中,石油无法保持流动的情况,容易出现凝固,会凝结在储罐的内壁,石油的凝固使得石油的存取变得麻烦,会影响石油的存储工作。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212268423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外侧设置有搅拌杆,装置本体外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搅拌杆的转动可以对石油进行搅拌,可以防止石油出现凝固,同时清扫板对内壁的清扫,可以防止石油黏结在储罐内壁。但是随着使用过程中,现有技术中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第一,该装置在用以防止石油沉淀过程中,石油的沉淀物依然易堆积于罐体底部,导致无法起到防止石油沉淀的作用。第二,该装置受限于其搅拌的方式,导致需长时间的对石油进行搅拌时,工作效率低。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石油储运罐,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装置在用以防止石油沉淀过程中,石油的沉淀物依然易堆积于罐体底部;以及受限于其搅拌的方式,导致需长时间的对石油进行搅拌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油储运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相对转动安装有两个与其侧壁相摩擦接触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端部之间固接有与所述罐体内底面相摩擦接触的底板,所述罐体内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罐体的中心转动设置,且所述连接柱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侧板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所述连接柱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若干组混流叶片。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相邻的两组混流叶片沿俯视方向交叉90°设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组所述混流叶片包括两个相对固接于所述连接柱上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倾斜45°设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罐体的顶部竖直转动安装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罐体内部,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固接于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外套筒处于所述罐体上方的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罐体的顶部还固接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驱动机。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外套筒内还同轴转动安装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外套筒的下方,两个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部分别通过支撑杆固接于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内套筒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外套筒的上方,所述内套筒处于所述外套筒上方的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罐体的顶部还通过支架固接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机。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内套筒内还同轴转动插装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内套筒的上方,并固接有法兰盘。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罐体的底部还固接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排料筒。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罐体的外底面上还并列固接有支撑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中通过设置的侧板与底板实现转动过程中对罐体的内腔进行摩擦接触,不仅起到了对石油进行搅拌,有效的防止石油沉淀,并且可以防止石油中的沉淀物粘附于罐体内壁上;通过混流叶片的转动方向与侧板的转动方向相反,实现了罐体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罐体内部的石油进行扰流,降低了搅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板俯视方向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罐体;2-侧板;3-底板;4-连接柱;5-扰流板;6-连杆;7-支撑杆;8-第一驱动机;9-第一驱动齿轮;10-第二驱动机;11-第二驱动齿轮;12-进料筒;13-内套筒;14-外套筒;15-排料筒;16-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石油储运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部相对转动安装有两个与其侧壁相摩擦接触的侧板2,两个侧板2的下端部之间固接有与罐体1内底面相摩擦接触的底板3,罐体1内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柱4,两个连接柱4沿罐体1的中心转动设置,且连接柱4的转动方向与侧板2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连接柱4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若干组混流叶片。相邻的两组混流叶片沿俯视方向交叉90°设置,提高搅拌效率。每组混流叶片包括两个相对固接于连接柱4上的扰流板5,扰流板5倾斜45°设置,提高扰流效率。罐体1的顶部竖直转动安装有外套筒14,外套筒的下端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两个侧板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6固接于外套筒14的外壁上。外套筒14处于罐体1上方的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一驱动齿轮9,罐体1的顶部还固接有与第一驱动齿轮9相啮合的第一驱动机8,第一驱动机8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9相啮合的第一动力齿轮。外套筒14内还同轴转动安装有内套筒13,内套筒13的下端部延伸至外套筒14的下方,两个连接柱4的上端部分别通过支撑杆7固接于内套筒13的外壁上。内套筒13的上端部延伸至外套筒14的上方,内套筒13处于外套筒14上方的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二驱动齿轮11,罐体1的顶部还通过支架固接有与第二驱动齿轮11相啮合的第二驱动机10,第二驱动机10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与第二驱动齿轮11相啮合的第二动力齿轮。所述内套筒13内还同轴转动插装有进料筒12,进料筒12的上端部延伸至内套筒13的上方,并固接有法兰盘。外套筒14、内套筒13以及进料筒12之间设有轴向约束,对三者之间进行轴向限位,例如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方式、轴承的转动支撑方式等,因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以具体结构在此不多做赘述。罐体1的底部还固接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排料筒15。罐体1的外底面上还并列固接有支撑腿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相对转动安装有两个与其侧壁相摩擦接触的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的下端部之间固接有与所述罐体(1)内底面相摩擦接触的底板(3),所述罐体(1)内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柱(4),两个所述连接柱(4)沿所述罐体(1)的中心转动设置,且所述连接柱(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侧板(2)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所述连接柱(4)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若干组混流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相对转动安装有两个与其侧壁相摩擦接触的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的下端部之间固接有与所述罐体(1)内底面相摩擦接触的底板(3),所述罐体(1)内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柱(4),两个所述连接柱(4)沿所述罐体(1)的中心转动设置,且所述连接柱(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侧板(2)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所述连接柱(4)由上到下并列固接有若干组混流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混流叶片沿俯视方向交叉9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混流叶片包括两个相对固接于所述连接柱(4)上的扰流板(5),所述扰流板(5)倾斜45°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竖直转动安装有外套筒(14),所述外套筒(14)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罐体(1)内部,两个所述侧板(2)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6)固接于所述外套筒(14)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油储运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4)处于所述罐体(1)上方的外壁上还固接有第一驱动齿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迎唐芸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众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