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阻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09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踏式阻车器,包括设置在轨道中间的长方形阻车板;在所述阻车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在两个侧板的下边缘处固定有传力杆,且,所述传力杆穿过所述侧板;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侧的轨道,所述阻车板沿所述传力杆被分成阻车端和下沉端,所述下沉端的重量大于所述阻车端的重量,所述传力杆距离地面具有设定的距离,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杆,在所述连杆上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阻车端同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踩踏脚踏板使阻车器变为水平状态,松开脚踏板阻车器自动恢复倾斜状态,降低成本、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踏式阻车器
本技术涉及矿用设备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脚踏式阻车器。
技术介绍
矿山井底车场、地表车场使用的阻车器,有阻止矿车前行和正常通行两种状态,有效阻止了矿车的行进,使得矿车停留在需要停留的位置,防止矿车溜车事故发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多采用液压式双轨阻车器,需要配套液压系统,造价较高,液压/电动阻轴阻车器,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但驱动装置占用空间较大,维修频繁,影响施工生产。当井底车场采用环形车场时,通常只在石门方向设计阻车器,出车侧多采用临时阻车器,临时阻车器制作简便、造价低廉,但强度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现在亟需一种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安全性能与施工效率的阻车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脚踏式阻车器,可以通过踩踏脚踏板使阻车器变为水平状态,松开脚踏板阻车器自动恢复倾斜状态,降低成本、安全可靠。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脚踏式阻车器,包括设置在轨道中间的长方形阻车板;其中,在所述阻车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在两个侧板的下边缘处固定有传力杆,且,所述传力杆穿过所述侧板;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侧的轨道,所述阻车板沿所述传力杆被分成阻车端和下沉端,所述下沉端的重量大于所述阻车端的重量,所述传力杆距离地面具有设定的距离,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杆,在所述连杆上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阻车端同向。所述下沉端下沉后,所述阻车板与地面的夹角大于30°。在所述阻车端的前端设置有挡板,在所述下沉端下沉后,所述挡板是竖直状态。在两侧的轨道上均设置有轴孔,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轴孔,在所述轴孔两侧的传力杆上设置有螺纹,在所述螺纹上拧有螺母。在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沿所述阻车板长度方向均匀排列。所述连杆与地面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90°。所述侧板为不等腰梯形或不等腰三角形,传力杆设置在所述不等腰梯形的短底边上部或不等腰三角形的钝角上部,所述阻车端的长度小于所述下沉端的长度。所述侧板为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传力杆设置在所述等腰梯形的短底边上部或等腰三角形的钝角上部,在所述下沉端设置有钢块。所述钢块设置在所述阻车板的端部。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脚踏式阻车器,通过传力杆设置在轨道之间,在传力杆一端设置有脚踏板,通过踩踏脚踏板使阻车器变为水平状态放行,松开脚踏板阻车器自动恢复倾斜状态阻车。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安全可靠,防止矿车溜车事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脚踏式阻车器的前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脚踏式阻车器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脚踏式阻车器的阻车状态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脚踏式阻车器的放行状态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脚踏式阻车器的侧视图;其中,1-轨道、2-阻车板、3-侧板、4-传力杆、5-阻车端、6-下沉端、7-连杆、8-脚踏板、9-挡板、10-螺母、11-垫板、12-钢块、13-连接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脚踏式阻车器,可用于矿山轨道运输系统中,可安装在坡度比较小的车场轨道上,利用阻车端阻住矿车碰头,对矿车进行定位,限定矿车停留在规定的位置,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常与推车机、翻车机、爬车等设备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阻止设备下滑,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包括设置在矿车轨道1中间的长方形阻车板2,在阻车板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3。阻车板2和侧板3形成了阻车部件,阻车部件在轨道的中间,可以倾斜也可以水平,倾斜时一端翘起阻挡车辆的通行,水平时车辆从阻车部件上通过。为了使阻车部件能够按需要翘起和水平,在两个侧板3的下边缘上穿过并固定有传力杆4,传力杆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侧的轨道1,可转动连接可采用在两侧的轨道1上均设置轴孔,传力杆4的两端分别穿过轴孔,在轴孔两侧的传力杆4上设置有螺纹,在螺纹上拧有螺母10。为了便于阻车部件的翘起,传力杆4距离地面具有设定的距离,可在两轨之间的地面上适当的下挖,为下沉端下沉地面留有空间。沿传力杆4将阻车板2分成阻车端5和下沉端6,下沉端6的重量大于阻车端5的重量。根据杠杆原理在自由形况下,下沉端6沉落在地面上,阻车端5翘起,可以抵挡在矿车碰头上,形成阻车状态。在传力杆4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杆7,在连杆7上连接有脚踏板8,脚踏板8与阻车端5同向,当人踩踏脚踏板8时阻车端5下落与下沉端6同高,阻车端5位于矿车碰头下方,不会再抵挡矿车碰头,矿车通行,形成通行状态。在阻车状态下,下沉端6下沉后,阻车板2与地面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45°,具体角度和阻车板2的长度根据所阻挡的车辆的情况而定。为了阻挡矿车时更加稳定,不损坏矿车碰头,可在阻车端5的前端设置挡板9,挡板9在阻车状态下是竖直的,为了不压坏两轨之间的地面,在下沉端6的侧板3下方可设置有垫板11,垫板11在阻车状态下是水平的。为了使阻车部件更加牢固结实,在侧板3之间连接有连接筋13,连接筋13沿阻车板2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为了便于踩踏,连杆7与地面的夹角大于30°且小于90°。在本实施例中,在阻车状态下,为了使下沉端6因自重下沉,便于阻车部件的翘起和水平,侧板3的形状可为不等腰梯形或不等腰三角形,传力杆4设置在梯形的短底边上部或三角形钝角的上部。不等腰梯形或不等腰三角形的短腰边设置在阻车端。在不等腰梯形的短底边上部或不等腰三角形钝角的上部设置轴孔,传力杆4穿过并固定在轴孔上,阻车端5的长度小于下沉端6的长度。传力杆4距阻车部件的中部的距离可控制在50mm左右。这样下沉端6的重量大于阻车端5的重量,在自由状态下阻车端5翘起。还可在下沉端6增加钢块12,增加下沉端6的重量。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阻车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阻车状态下,为了使下沉端6因自重下沉,便于阻车部件的翘起和水平,侧板3的形状可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传力杆4设置在梯形的短底边上部或三角形钝角的上部。在等腰三角形钝角的上部或等腰梯形的短底边上部设置有轴孔,传力杆4穿过并固定在轴孔上,阻车端5的长度等于下沉端6的长度,在下沉端6的阻车板2下方设置有钢块12。这样下沉端6的重量大于阻车端5的重量,在自由状态下阻车端5翘起。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脚踏式阻车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脚踏式阻车器,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踏式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轨道中间的长方形阻车板;其中,/n在所述阻车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在两个侧板的下边缘处固定有传力杆,且,所述传力杆穿过所述侧板;/n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侧的轨道,所述阻车板沿所述传力杆被分成阻车端和下沉端,所述下沉端的重量大于所述阻车端的重量,所述传力杆距离地面具有设定的距离,/n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杆,在所述连杆上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阻车端同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式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轨道中间的长方形阻车板;其中,
在所述阻车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在两个侧板的下边缘处固定有传力杆,且,所述传力杆穿过所述侧板;
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侧的轨道,所述阻车板沿所述传力杆被分成阻车端和下沉端,所述下沉端的重量大于所述阻车端的重量,所述传力杆距离地面具有设定的距离,
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杆,在所述连杆上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阻车端同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端下沉后,所述阻车板与地面的夹角大于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车端的前端设置有挡板,在所述下沉端下沉后,所述挡板是竖直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阻车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轨道上均设置有轴孔,所述传力杆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超林张生良鞠占永陈秋生柏峰山王健杨杰刘洋李洪义郭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