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455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包括对中支架部,所述对中支架部包括第一水平挂板、第二水平挂板、第三竖直挂板和第四竖直定位板,所述第一水平挂板呈长方形,长方形挂板设有垂直定位螺纹通孔,所述定位螺纹通孔对应设置第一定位铜套,所述第一定位铜套的螺纹连接有第一百分表,所述第一水平挂板设有固定螺栓孔,所述固定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二水平挂板的U型槽连接,本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及使用方法可以准确测量斜面高弹性支撑高速发动机与水力测功器同轴度,U型基根上的凹槽可以根据不同圆周度的发动机齿圈外壳调整至合适位置,适用于不同的齿圈外壳型号,提高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
本技术涉及检测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制造领域,发动机性能测试程序中,必须完成发动机与测功器的对中,为保证发动机与测功器的轴线的同轴度在允许公差范围内,必须测量发动机的轴向间隙,对中不满足要求要及时调整,传统对中作业中,发动机支脚支撑面均为水平,通过支脚上的顶丝单独调整发动机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和水平方向上的“左右”,或者在发动机机体的隔振器支承上增加支承垫片来完成对中,并且连接时必须要保证发动机与测功机两个轴线的同心度在允许公差范围内,使发动机的曲轴与水力测功器的转子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特别对于软性连接及弹性支持的发动机与水力测功器对中更是要求严格。对于发动机来说,不但受体积和重量的限制,而且橡胶隔振器在发动机重压下会发生蠕变沉降,操作繁杂,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对中准确性难度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以使得发动机在试车过程中发动机与水力测功器之间的对中更加高效、准确,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包括对中支架部(24),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架部(24)包括第一水平挂板(1)、第二水平挂板(2)、第三竖直挂板(3)和第四竖直定位板(4),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呈长方形,长方形挂板设有垂直定位螺纹通孔(7),所述定位螺纹通孔(7)对应设置第一定位铜套(8),所述第一定位铜套(8)的螺纹连接有第一百分表(9),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设有固定螺栓孔(11),所述固定螺栓孔(11)通过连接螺栓(12)与第二水平挂板(2)的U型槽(10)连接,并通过拧紧螺母(13)固定,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固定连接有竖直挂板(3),所述竖直挂板(3)上设有垂直定位螺纹孔(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包括对中支架部(24),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支架部(24)包括第一水平挂板(1)、第二水平挂板(2)、第三竖直挂板(3)和第四竖直定位板(4),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呈长方形,长方形挂板设有垂直定位螺纹通孔(7),所述定位螺纹通孔(7)对应设置第一定位铜套(8),所述第一定位铜套(8)的螺纹连接有第一百分表(9),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设有固定螺栓孔(11),所述固定螺栓孔(11)通过连接螺栓(12)与第二水平挂板(2)的U型槽(10)连接,并通过拧紧螺母(13)固定,所述第一水平挂板(1)固定连接有竖直挂板(3),所述竖直挂板(3)上设有垂直定位螺纹孔(14),所述定位螺纹孔(14)对应设置第二定位铜套(15),所述第二定位铜套(15)螺纹连接有第二百分表(16),所述竖直定位板(4)与竖直挂板(3)平行,所述竖直定位板(4)与固定架(5)和第二水平挂板(2)构成直角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铜套(8)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一定位铜套(8)的外螺纹与螺纹通孔(7)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铜套(8)的内螺纹与第一百分表(9)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中支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铜套(15)带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第二定位铜套(15)的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芳芳丁艳高磊孙红军郭建超郭志刚吕宝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