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0745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种或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末端分别接poly A或T尾,并将核酸适体和对应的Poly T或A混合,形成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的混合物;2)将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混合物偶联到纳米颗粒表面,核酸适体纳米颗粒。体纳米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或2019nCoV)是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不仅如此,新冠病毒还具有广泛的传染能力。据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统计显示,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止到2020年11月底,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六千万,全球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二十万;每18秒就有1人因新冠病毒死亡,累计死亡人数已达到142万。
[0003]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是通过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结合而启动的,其中S蛋白介导了受体结合与膜融合过程。S蛋白是三聚体,由两个功能性亚基S1和S2组成,其中S1亚基包含有负责与ACE2结合的受体结合域(RBD),而S2亚基则负责细胞膜融合过程。S蛋白既有封闭构象也有开放构象,以混合结构共存。当ACE2结合一个开放位点后,S蛋白构象就会变得开放,并开始一系列有利于与受体细胞结合的构象变化。一旦S蛋白在所有三个结合位点上与ACE2结合,它的中央核心S2就会暴露出来,从而SARS

CoV<br/>‑
2与细胞膜融合。
[0004]由于冠状病毒广泛的宿主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突变。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突变中,D614G突变—S1的第614位天冬氨酸(D)突变成甘氨酸(G)占比74%,已成为主流的突变病毒毒株。与未突变的病毒相比,突变后的S蛋白开放构象大大增加,与ACE2结合的概率显著提高,从而表现出更强地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与未突变的病毒相比,其感染能力约为未突变病毒的九倍。
[0005]现在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诊疗。因此,针对新冠病毒适体抑制剂的研发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将一种或至少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末端分别接poly A或T尾,并将核酸适体和对应的Poly T或A混合,形成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的混合物;
[0010]2)将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混合物偶联到纳米颗粒表面,获得核酸适体纳米颗粒。
[0011]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颗粒包括金属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颗粒、细胞外囊泡纳米颗粒、外泌体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

500nm。优选为3

50nm。
[0013]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核酸适体种类为三种。
[0014]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核酸适体的序列分别为CoV2

1C、CoV2

4C和CoV2

6C3(见表1)。
[0015]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CoV2

1C、CoV2

4C、CoV2

6C、CoV2

1、CoV2

C、CoV2

6C3序列的突变体或截短序列。
[0016]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突变体CoV2

1C、CoV2

4C、CoV2

6C、CoV2

1、CoV2

C和CoV2

6C3所示序列具有80%以上同源性的序列。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在制备新冠病毒SARS

CoV

2感染的检测试剂、预防形病毒感染药物或治疗药物、或中和环境中的新冠病毒中的用途。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包括纳米颗粒,以及偶联在纳米颗粒表面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核酸适体,所述的核酸适体具有与S蛋白或受体结合域的结合表位。
[0019]本所述的球形核酸适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冠病毒SARS

CoV

2感染药物中的用途。
[0020]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1]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颗粒,将一种或至少两条不同结合表位的核酸适体与纳米颗粒偶联,可以应对该纳米粒子圆周范围内所有的受体结合域突变带来的构象变化。因此,相较于原来的以核酸适体结构去阻断局域内ACE2

受体结合域的结合,本专利技术构建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能够应对由于不同的突变带来的S蛋白三聚体的不同构象变化,能够成为紧急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快速、有效且通用方法。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验证三条体结合是否相互影响。
[0024]图2为核酸适体金纳米颗粒形貌、RBD亲和力及稳定性表征。
[0025]图3为核酸适体金纳米颗粒抗假病毒侵染能力表征。
[0026]图4为核酸适体金纳米颗粒D614G突变加病毒侵染能力表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8]1)核酸适体预处理:所用的CoV2

1C、CoV2

4C和CoV2

6C3组成为5

端修饰有巯基,在此之后加有11个T,中间为特定核酸适体序列,3

端在测定亲和力时带有FAM标签(所用序列列于表1中)。将3.92nmole CoV2

1C溶于39μL无菌无酶水中;3.00nmole CoV2

4C溶于30μL无菌无酶水中;4.10nmole CoV2

6C溶于41μL无菌无酶水中,配置成为100μM储备液。并配
置TM缓冲溶液(20mM Tris,50mM MgCl2,pH 8.0)用于溶解11.80nmole的11个A的序列PolyA

11(100μM)。
[0029]2)核酸适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种或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末端分别接Poly A或T尾,并将核酸适体和对应的Poly T或A混合,形成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的混合物;2)将序列末端稳定的核酸适体混合物偶联到纳米颗粒表面,获得核酸适体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颗粒包括金属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颗粒、细胞外囊泡纳米颗粒、外泌体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

5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核酸适体种类为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球形核酸适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核酸适体的序列为CoV2

1C、CoV2

4C或CoV2

6C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适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oV2

1C、CoV2

4C、Co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勇宋彦龄孙淼宋婷卢瑶黄佳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