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695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包括:一箱体,箱体的底部设置滚轮;箱体的顶部设置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和分拣轨道;输入轨道上设置传递工位;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之间设置外观检测工位和内径检测工位;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之间设置一可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抓手模块;外观检测工位的一侧设置第一摄像模块;搬运模块的固定端设置第三摄像模块;第三摄像模块位于内径检测工位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中间运行状态中,3个工位上始终有一个壳体,抓手模块一次性对3个壳体进行抓取和平移,且通过3个摄像模块、内照明模块和顶照明模块的配合,一次性完成内径检测工序、外观检测工序和分拣工序。因此,该系统检测效率高且检测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上的零配件通过各种电路控制和机械连接关系实现智能联动,为了保证汽车零配件的准确配合,往往需要在重要零配件外部罩设壳体缸筒,对重要零配件进行隔离保护;此外,电路控制系统的电路元件及电线由于错综复杂,因此也需要根据各自所属的不同单元或功能区域进行集中收束,便于后期进行检修,壳体缸筒则常被用于集中收束某些重要电路元件。此外,壳体缸筒根据需要,需要开设镂空孔。因此,现有技术中,对壳体缸筒的内径、其上的镂空分布,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汽车中常用的壳体缸筒的检测通常是人工操作,存在检测精度低和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可对壳体的内外径和镂空孔进行全自动检测,检测精度高且工作效率高。此外,由于箱体可移动,从而可带动整个自动检测系统移动,适用性程度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包括:一箱体,所述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滚轮;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一输入轨道、一输出轨道和一分拣轨道;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入端、输出轨道的输入端和输入轨道的输出端均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出端、输出轨道的输出端和输入轨道的输入端分别固定于一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n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轨道的输入端;所述输出轨道上设置一将壳体推送至分拣轨道的推料模块;/n所述输入轨道上设置一传递工位;所述输入轨道的输出端和输出轨道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外观检测工位和内径检测工位;所述外观检测工位靠近所述传递工位;所述内径检测工位靠近输出轨道;所述外观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滚轮;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一输入轨道、一输出轨道和一分拣轨道;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入端、输出轨道的输入端和输入轨道的输出端均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出端、输出轨道的输出端和输入轨道的输入端分别固定于一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
所述分拣轨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轨道的输入端;所述输出轨道上设置一将壳体推送至分拣轨道的推料模块;
所述输入轨道上设置一传递工位;所述输入轨道的输出端和输出轨道的输入端之间设置外观检测工位和内径检测工位;所述外观检测工位靠近所述传递工位;所述内径检测工位靠近输出轨道;所述外观检测工位安装于一旋转模块;
所述输入轨道的输出端和输出轨道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一抓手模块;所述抓手模块包括与所述传递工位、外观检测工位和内径检测工位分别对应设置的抓手;所述抓手模块固定于一搬运模块;所述搬运模块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所述搬运模块的输出端可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
所述外观检测工位的一侧设置第一摄像模块;所述内径检测工位的一侧设置第二摄像模块;所述搬运模块的固定端设置第三摄像模块;所述第三摄像模块位于内径检测工位的上方;所述内径检测工位上设置一内照明模块,所述内径检测工位的上方设置一顶照明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检测工位的一侧设置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内径检测工上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靠近所述输出轨道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自动检测分拣可移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普杰科特自动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