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94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包括主机及屏幕,主机以及升降及旋转机构;设置在该主机上方以及用于连接该主机以及屏幕的升降及旋转机构,能使该屏幕相对于主机自如的升降及旋转;其中该升降及旋转机构包括与该主机相连接的升降部以及分别与该升降部以及该屏幕相连接,并可在水平面自由转动的旋转部;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可实现对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升降及旋转,同时该可升降及旋转机构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笔记本型计算机及其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升降及旋转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
技术介绍
现有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通常是以铰链(hinge)装设在其对应的主机上,只能绕着该铰链转动实现屏幕的关闭与开启。随着笔记本型计算机应用领域以及工作环境的扩大,用户对笔记本型计算机使用的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办公或进行文档演示时,希望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可以在水平面自由旋转;在不同的位置操作时,希望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可以进行适当的升降以达到最佳的视角等。现有技术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不少解决方案,如台湾第592328号、第587721号、第576519号、第575211号、第570200号以及第551787号专利公告,台湾第092221067号、第092203322号以及第091217434号专利申请分别提出一种旋转机构,以实现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在水平面的旋转。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并未能解决上述提及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升降问题,而且,现有技术提出的旋转结构大多比较复杂,组件较多且组装困难。现有技术也有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升降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台湾第590245号专利公告以及台湾第092215286号专利申请。台湾专利公开第590245号提出的方案是在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底部设置升降机构,借由该升降机构的作用,将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以及屏幕顶起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然而这种升降机构只能使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以及屏幕在很小范围内升降,同时由于其升降方式是主机以及屏幕一起升降以及倾斜一定的角度,造成用户对设置在主机上的键盘操作非常不便,屏幕则有可能受到其铰链转动的-->最大角度的限制而无法转动到所需的视角。台湾第092215286号专利申请提出的方案是在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与屏幕之间设置升降机构,借由该升降机构可在垂直于该主机的方向对该屏幕进行升降;然而在所述的升降机构上,该屏幕无法在水平面上旋转,故无法同时满足用户的其它要求,另外,所述升降机构比较复杂,操作也不方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或无法满足用户对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旋转以及升降的要求,或因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已成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达到对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升降及旋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为实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该可升降及旋转机构应用在包括主机及屏幕的笔记本型计算机中,该升降及旋转的机构包括升降部,与该主机相连接;以及旋转部,分别与该升降部以及该屏幕相连接,并可在水平面自由转动,使该屏幕能够相对于主机自如地升降及旋转。该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部以及第二升降部,该第二升降部与该主机连接并枢接于该第一升降部,该第一升降部与该第二升降部之间可相互转动。该旋转部与该升降部的第一升降部连接。该第一升降部包括包括一转轴以及一对分别枢接在该转轴两端的转臂。该第一升降部每一个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一枢接孔,其中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转轴,另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第二升降部。该第一升降部至少一个转臂的适当位置上开设一定位孔,用于定位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该第二升降部包括一转轴、一对分别枢接于该转轴两端的转臂以及一对分别枢接于每一个转臂的固定轴。该第二升降部的转轴-->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升降部的转臂的枢接孔,使该第二升降部与该第一升降部连接。该第二升降部每一个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一枢接孔,其中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第二升降部的转轴,另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固定轴。该第二升降部至少一个转臂的适当位置上开设一定位孔,与该第一升降部的转臂的定位孔配合,定位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该固定轴的一端是枢接于该第二升降部对应的转臂的枢接孔内,另一端则是固定在该主机内,使第二升降部与该主机连接。该旋转部包括一承载部以及一用于连接该承载部与该升降部的第一升降部的连接部。该承载部呈平板状,用于承载该屏幕。该承载部的中部开设一枢接孔,用于枢接该连接部。该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至少开设一锁固孔,用于在该屏幕上锁固该旋转部。该连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枢接该承载部,该承载部可绕该第一连接部自由地在水平面旋转。该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轴孔,套设在该第一升降部的转轴上。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三升降部。该第三升降部的结构与该第一升降部相同。该主机上开设一容置部,用于容置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该屏幕上开设一容置部,用于容置该旋转部的承载部。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包括主机、设置在该主机上方的屏幕以及升降及旋转机构,该升降及旋转机构包括:升降部,与该主机相连接以及旋转部,分别与该升降部以及该屏幕相连接,并可于水平面自由转动。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包括还设置在该主机上的定位销,该定位销穿过该第一升降部以及第二升降部的定位孔并锁固于该主机上。该笔记本型计算机还包括设置在该升降及旋转机构上的盖体。利用本技术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可实现对笔记本型计算机屏幕的升降及旋转,同时该可升降及旋转机构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本技术升降及旋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本技术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4显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图5A至图5D显示本技术的升降作动示意图;以及图6显示本技术的旋转作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在下列实施例中显示的相关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附图,仅例示性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可升降及旋转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笔记本型计算机100包括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10、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30、一用于连接该主机10与该屏幕30并使该屏幕30可在水平面旋转以及升降的升降及旋转机构50、一用于将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定位的定位销70以及一设置在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外部的盖体90。该主机10内设置各种硬件(图未标),并在其一边缘开设一容置部12,用于容置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该屏幕30设置在该主机10上方,并与该主机10所述的边缘借由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连接。所述的屏幕30最好是选择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该屏幕30下部也开设一容置部32,用于容置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请同时参阅图2,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用于连接该主机10与该屏幕30,并使该屏幕30可在水平面旋转以及升降。该升降及旋转机构50包括一升降部52以及一旋转部54。该升降部52包括一第一升降部522以及一第二升降部524。该第一升降部522与该旋转部54连接,该第二升降部524则与该主机10连接。该第一升降部522包括一转轴522a以及一对分别枢接在该转轴522a两端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及旋转机构,应用在一包括主机以及屏幕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及旋转机构包括:    升降部;其中该升降部包括    第一升降部,以及    第二升降部,与该主机连接并枢接于该第一升降部,该第一升降部与该第二升降部彼此可相对自如地转动;    旋转部,分别与该升降部的第一升降部以及该屏幕连接,并可在水平面自由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及旋转机构,应用在一包括主机以及屏幕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及旋转机构包括:升降部;其中该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部,以及第二升降部,与该主机连接并枢接于该第一升降部,该第一升降部与该第二升降部彼此可相对自如地转动;旋转部,分别与该升降部的第一升降部以及该屏幕连接,并可在水平面自由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部包括一转轴以及一对分别枢接于该转轴两端的转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部每一个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一枢接孔,其中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转轴,另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第二升降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部至少一个转臂的适当位置上开设一定位孔,用于定位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部包括一转轴、一对分别枢接于该转轴两端的转臂以及一对分别枢接于每一个转臂的固定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部转轴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升降部转臂的枢接孔,使该第二升降部与该第一升降部相连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部每一个转臂的两端分别开设一枢接孔,其中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第二升降部的转轴,另一端的枢接孔用于枢接该固定轴。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升降部的至少一个转臂的适当位置上开设一定位孔,用于与该第一升降部转臂的定位孔配合,定位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轴的一端是枢接于该第二升降部对应的转臂的枢接孔内,另一端则是固定在该主机内,使第二升降部与该主机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部包括一承载部以及一用于连接该承载部与该升降部的第一升降部的连接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是呈平板状,可承载该屏幕于其上。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的中部开设一枢接孔,用于枢接该连接部。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的两端分别至少开设一锁固孔,用于在该屏幕上锁固该旋转部。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用于枢接该承载部,该承载部可绕该第一连接部自由地在水平面旋转。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开设有轴孔,套设在该第一升降部的转轴上。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三升降部。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升降部的结构与该第一升降部相同。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机上开设一容置部,用于容置该第一升降部以及该第二升降部。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屏幕上开设一容置部,用于容置该旋转部的承载部。2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及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机上设置一定位销,该定位销穿过该第一升降部以及第二升降部的定位孔并锁固大该主机上。22.一种笔记本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包括:主机;屏幕,设置在该主机上方;以及升降及旋转机构,该升降及旋转机构包括:升降部,与该主机相连接;以及旋转部,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章田中树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