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90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9
本公开涉及一种涂胶装置,包括涂胶头本体,所述涂胶头本体具有稳压腔,所述稳压腔的一端具有进胶口,所述稳压腔的另一端具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为长条形出胶口,且所述出胶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进胶口的宽度,该涂胶装置能够提高涂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胶装置
本公开涉及涂胶
,尤其涉及一种涂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件装配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涂胶装置将胶体涂设在指定位置上,比如以实现工件的固定、导热等。涂胶装置通常具有进胶口和出胶口,相关技术中,出胶口通常为圆孔型出胶口,导致最终涂出的为柱状胶体,因而需要多次涂抹才能涂出较宽的胶体,导致涂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包括涂胶头本体,所述涂胶头本体具有稳压腔,所述稳压腔的一端具有进胶口,所述稳压腔的另一端具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为长条形出胶口,且所述出胶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进胶口的宽度。可选的,在沿所述进胶口至所述出胶口的方向上,所述稳压腔的宽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可选的,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稳压腔的中轴线上。可选的,所述进胶口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出胶口的面积。可选的,所述涂胶头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稳压腔。可选的,所述稳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的朝向所述稳压腔的一面具有延伸凸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配合时,所述延伸凸部伸入所述稳压腔内,且与所述稳压腔之间形成可供胶体流动的空间;所述延伸凸部的远离所述进胶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出胶口。可选的,所述延伸凸部的朝向所述稳压腔的一面形成为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沿所述进胶口至所述出胶口的方向上,朝向靠近所述稳压腔的内腔方向倾斜。可选的,所述涂胶头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进胶口进入的胶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可选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涂胶头本体外侧的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涂胶头本体的外表面贴合,以使所述发热件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胶体。可选的,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设置在所述涂胶头本体的外侧,所述板体的朝向所述涂胶头本体的一面具有容置槽,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容置槽弯曲设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涂胶装置,通过将出胶口设置为长条形出胶口,使得出胶口涂出的直接为长条形胶条,即宽幅胶条,从而可以避免多次涂抹,提高了涂抹效率;同时,由于该出胶口的宽度大于进胶口的宽度,从总体上来看,在胶体由进胶口经过稳压腔向出胶口流动的过程中,胶体的压力是由中心向四周衰减的,因此,最终从出胶口挤出的宽幅胶条的厚度由中心向两侧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即形成较小的弧度,从而当该宽幅胶条与工件贴合进行安装时,压胶过程中的空气能够从宽幅胶条两侧逃逸出去,从而避免了压胶完成后宽幅胶条中混入气泡的情况发生,避免气泡混入而影响粘结效果或者导热效果等。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图1对应的仰视结构图;图4为图1对应的左视结构图;图5为图1对应的右视结构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涂胶装置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6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图8为图6对应的左视结构图;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涂胶装置中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图;图10为图9对应的侧视结构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涂胶装置中加热结构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板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涂胶装置中的混合管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涂胶头本体;10、稳压腔;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01、进胶口;102、出胶口;103、维修开口;110、第一安装孔;120、第二安装孔;121、延伸凸部;122、斜面;13、加热结构;131、板体;132、容置槽;133、第三安装孔;2、混合管转换接头;21、入口;22、出口;20、伸入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工件装配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涂胶装置,通过涂胶装置将胶体涂设在指定位置,比如以实现工件的固定、导热等效果。相关技术的涂胶装置的出胶口均为圆孔型出胶口,即最终涂出的胶体为柱状,需要多次涂抹才能涂出较宽的胶条,如此导致涂胶效率较低。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胶装置,能够提高涂胶效率。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涂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胶装置,包括涂胶头本体1,涂胶头本体1具有稳压腔10,稳压腔10的一端具有进胶口101,稳压腔10的另一端具有出胶口102。可以理解的是,胶体由进胶口101进入至稳压腔10中,沿着稳压腔10朝向出胶口102一端流动,最终由出胶口102涂出。胶体具体可以是导热胶,也可以是非导热胶。胶体可以为单组分胶体,也可以是双组分胶体,或者多组分胶体。本公开对此不作特别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结合图1和图13所示,具体实现时,涂胶装置可以包括混合管转换接头2,涂胶装置具体可通过混合管转换接头2与混合管连通,其中,混合管中盛装有胶体,比如,当胶体为双组分胶体或者多组分胶体时,胶体在混合管中混合。具体地,混合管转换接头2具有入口21和出口22,入口21与混合管连通,出口22与进胶口101连通,即,混合管中的胶体通过混合管转换接头2进入至稳压腔10中。混合管转换接头2具有伸入段20,伸入段20可伸入至涂胶头本体1中,伸入段20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涂胶头本体1的对应位置具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混合管转换接头2与涂胶头本体1的连接。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胶口102具体为长条形出胶口,通过将出胶口102设置为长条形出胶口,从而使得从出胶口102涂出的直接为长条形胶条,即宽幅胶条,从而保证了涂出的胶条的宽度,避免多次涂抹,提高了涂抹效率。一般地,在涂胶后需要将涂抹的胶条与工件贴合,若从出胶口102涂抹出的胶条表面是平的,在压合过程中极易封闭空气的逃逸路线,导致胶条中易混入气泡,影响粘结效果,比如当胶体为导热胶时,气泡的混入会影响导热效果。基于此,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胶头本体(1),所述涂胶头本体(1)具有稳压腔(10),所述稳压腔(10)的一端具有进胶口(101),所述稳压腔(10)的另一端具有出胶口(102);/n所述出胶口(102)为长条形出胶口,且所述出胶口(102)的宽度大于所述进胶口(101)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胶头本体(1),所述涂胶头本体(1)具有稳压腔(10),所述稳压腔(10)的一端具有进胶口(101),所述稳压腔(10)的另一端具有出胶口(102);
所述出胶口(102)为长条形出胶口,且所述出胶口(102)的宽度大于所述进胶口(101)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进胶口(101)至所述出胶口(102)的方向上,所述稳压腔(10)的宽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101)和所述出胶口(102)位于所述稳压腔(10)的中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101)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出胶口(102)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头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第二壳体(12);
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稳压腔(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所述第二壳体(12)的朝向所述稳压腔(10)的一面具有延伸凸部(121);
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