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勋专利>正文

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52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包括注射筒、握柄、气囊和定位囊环,所述注射筒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注射筒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握柄,所述注射筒内设置有推杆,所述注射筒底端中部粘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远离所述注射筒一端设置有给药筒。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囊环、气囊、气管以及气道的设计,使得给药过程中给药筒外壁能够与患者肛肠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药液能够便捷作用于患者肛肠内的患病部位,提高给药的质量,通过握柄、连接软管以及捏柄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装置的稳定拿持,而且通过给药筒与注射筒的分体式操作,使得给药过程更加的便捷高效,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
技术介绍
肛肠科是专业研究治疗便秘、肛裂、肛瘘、肛门脓肿、肛门狭窄、肛乳头肥大、肛周湿疹、混合痔、内痔、外痔得为主的科室,其研究疾病范围主要在消化末端的器官所发生的疾病,在肛门口至直肠8-12cm之间。其中在肛肠科治疗过程中常需要采用手持式注射器来对患者进行给药。然而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给药过程中常会因给药筒外壁与患者肛肠内壁贴合,进而使得药液流出不便,降低给药的质量,其次,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手捏注射筒来实现注射器的拿持,由于注射器握持面积较小,导致注射器握持不够稳定,且注射器上的给药筒与注射筒多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导致注射器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整体同时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灵活性较差,降低给药的效率,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解决了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给药过程中常会因给药筒外壁与患者肛肠内壁贴合,进而使得药液流出不便,降低给药的质量,以及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手捏注射筒来实现注射器的拿持,由于注射器握持面积较小,导致注射器握持不够稳定,且注射器上的给药筒与注射筒多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导致注射器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整体同时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灵活性较差,降低给药的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包括注射筒、握柄、气囊和定位囊环,所述注射筒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注射筒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握柄,所述注射筒内设置有推杆,所述注射筒底端中部粘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远离所述注射筒一端设置有给药筒,所述给药筒一端设置有捏柄,所述给药筒外围侧壁上设置有给药孔,所述给药孔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囊环,所述定位囊环有三个,所述给药筒内壁上成型有气道,所述给药筒上靠近所述连接软管处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囊环、所述气囊、所述气管以及所述气道的设计,使得给药过程中所述给药筒外壁能够与患者肛肠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药液能够便捷作用于患者肛肠内的患病部位,提高给药的质量,所述握柄、所述连接软管以及所述捏柄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装置的稳定拿持,而且通过所述给药筒与所述注射筒的分体式操作,使得给药过程更加的便捷高效,实用性好。进一步的,所述刻度与所述注射筒粘接,所述注射筒采用透明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注射药液量的把控。进一步的,所述握柄与所述注射筒粘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注射筒滑动连接,且所述推杆底端自带有推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注射筒内药液的正常挤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给药筒粘接,所述捏柄与所述给药筒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连接软管的可靠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与所述气囊插接,所述气管与所述给药筒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能够通过所述气管向所述气道内鼓气。进一步的,所述气道成型于所述给药筒上,所述气管与所述气道连通,所述定位囊环内部与所述气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所述定位囊环的正常鼓起。进一步的,所述给药筒端部成子弹头结构,所述给药孔成型于所述给药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所述给药筒的正常给药。(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给药过程中常会因给药筒外壁与患者肛肠内壁贴合,进而使得药液流出不便,降低给药的质量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定位囊环、气囊、气管以及气道的设计,使得给药过程中给药筒外壁能够与患者肛肠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药液能够便捷作用于患者肛肠内的患病部位,提高给药的质量;2、为解决现有的肛肠科手持给药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通过手捏注射筒来实现注射器的拿持,由于注射器握持面积较小,导致注射器握持不够稳定,且注射器上的给药筒与注射筒多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导致注射器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整体同时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灵活性较差,降低给药的效率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握柄、连接软管以及捏柄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装置的稳定拿持,而且通过给药筒与注射筒的分体式操作,使得给药过程更加的便捷高效,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中给药筒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推杆;2、注射筒;3、刻度;4、连接软管;5、气囊;6、气管;7、捏柄;8、定位囊环;9、给药筒;10、给药孔;11、握柄;12、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包括注射筒2、握柄11、气囊5和定位囊环8,注射筒2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3,注射筒2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握柄11,注射筒2内设置有推杆1,注射筒2底端中部粘接有连接软管4,连接软管4远离注射筒2一端设置有给药筒9,给药筒9一端设置有捏柄7,给药筒9外围侧壁上设置有给药孔10,给药孔10之间设置有定位囊环8,定位囊环8有三个,给药筒9内壁上成型有气道12,给药筒9上靠近连接软管4处设置有气管6,气管6一端设置有气囊5,定位囊环8、气囊5、气管6以及气道12的设计,使得给药过程中给药筒9外壁能够与患者肛肠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药液能够便捷作用于患者肛肠内的患病部位,提高给药的质量,握柄11、连接软管4以及捏柄7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装置的稳定拿持,而且通过给药筒9与注射筒2的分体式操作,使得给药过程更加的便捷高效,实用性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刻度3与注射筒2粘接,注射筒2采用透明结构,便于实现注射药液量的把控,握柄11与注射筒2粘接,推杆1与注射筒2滑动连接,且推杆1底端自带有推塞,能够实现注射筒2内药液的正常挤出,连接软管4与给药筒9粘接,捏柄7与给药筒9粘接,能够实现连接软管4的可靠固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气管6与气囊5插接,气管6与给药筒9粘接,气囊5能够通过气管6向气道12内鼓气,气道12成型于给药筒9上,气管6与气道12连通,定位囊环8内部与气道12连通,能够确保定位囊环8的正常鼓起,给药筒9端部成子弹头结构,给药孔10成型于给药筒9上,能够确保给药筒9的正常给药。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需要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给药时,首先向注射筒2内加入一定量药液,然后手持握柄11将注射筒2拿起,与此同时通过手持捏柄7将给药筒9插入到患者肛肠内,待给药筒9插入到指定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筒(2)、握柄(11)、气囊(5)和定位囊环(8),所述注射筒(2)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3),所述注射筒(2)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握柄(11),所述注射筒(2)内设置有推杆(1),所述注射筒(2)底端中部粘接有连接软管(4),所述连接软管(4)远离所述注射筒(2)一端设置有给药筒(9),所述给药筒(9)一端设置有捏柄(7),所述给药筒(9)外围侧壁上设置有给药孔(10),所述给药孔(10)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囊环(8),所述定位囊环(8)有三个,所述给药筒(9)内壁上成型有气道(12),所述给药筒(9)上靠近所述连接软管(4)处设置有气管(6),所述气管(6)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囊(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筒(2)、握柄(11)、气囊(5)和定位囊环(8),所述注射筒(2)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3),所述注射筒(2)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握柄(11),所述注射筒(2)内设置有推杆(1),所述注射筒(2)底端中部粘接有连接软管(4),所述连接软管(4)远离所述注射筒(2)一端设置有给药筒(9),所述给药筒(9)一端设置有捏柄(7),所述给药筒(9)外围侧壁上设置有给药孔(10),所述给药孔(10)之间设置有所述定位囊环(8),所述定位囊环(8)有三个,所述给药筒(9)内壁上成型有气道(12),所述给药筒(9)上靠近所述连接软管(4)处设置有气管(6),所述气管(6)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科用手持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3)与所述注射筒(2)粘接,所述注射筒(2)采用透明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