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4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防飞溅保护装置、集液罐、抽气管、负压抽气筒,所述吸痰管的前端开设有抽液口,所述吸痰管的后端固定插入集液罐的内部,所述吸痰管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防飞溅保护装置,所述防飞溅保护装置包括夹紧旋钮和保护机构,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固定插入吸痰管一侧的集液罐的内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负压抽气筒,所述负压抽气筒包括筒体、推杆、活塞、密封圈,防飞溅保护装置能够滑动安装在吸痰管的不同位置并夹紧定位,从而对不同插管深度的患者面部进行合适的阻挡,减少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吸液管刻度可方便操作者辨别插入深度,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
技术介绍
吸痰操作在医院科室之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护理操作,在吸痰过程中,由于吸痰管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患者发生气道反应,导致呼吸道的痰液飞溅,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种职业暴露,尽管目前有针对气道插管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但并非所有需要吸痰的患者都符合气管切开的指征,因此,为减少吸痰操作中的职业暴露,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需要对非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装置进行改进,另外,现有的吸痰管在插入患者的呼吸道时,医护人员无法准确的判断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从而影响吸痰管的吸痰效果,并有可能刮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防飞溅保护装置能够滑动安装在吸痰管的不同位置并夹紧定位,从而对不同插管深度的患者面部进行合适的阻挡,减少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吸液管刻度可方便操作者辨别插入深度,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防飞溅保护装置、集液罐、抽气管、负压抽气筒,所述吸痰管的前端开设有抽液口,所述吸痰管的后端固定插入集液罐的内部,所述吸痰管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防飞溅保护装置,所述防飞溅保护装置包括夹紧旋钮和保护机构,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固定插入吸痰管一侧的集液罐的内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负压抽气筒,所述负压抽气筒包括筒体、推杆、活塞、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吸痰管的后侧刻印有吸液管刻度;吸液管刻度可方便操作者辨别插入深度,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优选的,所述抽液口为圆孔型结构,所述抽液口的数量为多个,环绕所述吸痰管的前端开设,所述吸痰管的前端为球面结构;吸痰管的球面前端可减小插管时患者的不适感,环绕吸痰管前端开设的抽液口可便于不同角度痰液的吸入。优选的,所述夹紧旋钮包括旋钮与外螺纹套管,所述旋钮与外螺纹套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旋钮为扁平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旋钮上开设有贯通旋钮的前后端面、且滑动连接吸痰管的通孔,所述保护机构包括防飞溅保护伞、内螺纹套管、夹片,所述防飞溅保护伞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内螺纹套管的一端,所述夹片固定连接内螺纹套管内侧的防飞溅保护伞的后侧面,所述外螺纹套管适配咬合内螺纹套管,所述夹片为三爪弹性簧片,所述保护机构的轴线上开设有滑动连接吸痰管的通孔;使用人员可将夹紧旋钮和保护机构从吸痰管的前端滑动套装在吸痰管上的合适位置,然后转动旋钮使外螺纹套管在内螺纹套管的内侧啮合移动,使夹片被外螺纹套管逐渐锁紧并向内侧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对吸痰管进行夹紧,使防飞溅保护伞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吸痰管上,对不同插管深度的患者面部进行合适的阻挡。优选的,所述防飞溅保护伞为球形板结构;防飞溅保护伞能够阻隔痰液飞溅至操作者头面及其他部位,减少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优选的,所述吸痰管在集液罐内的端口高度不高于抽气管在集液罐内的端口高度;使用人员通过负压抽气筒和抽气管抽取集液罐内的气体,使集液罐内产生负压,进而将痰液从抽液口中抽入吸痰管中并落入集液罐内收集。优选的,所述筒体为两端封闭的圆筒型结构,所述筒体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滑动连接推杆的通孔,所述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活塞的后端面,所述活塞为扁平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活塞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前侧的筒体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密封板;使用人员抽动推杆时,活塞、密封圈前侧的筒体内的腔体产生负压,密封板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紧贴筒体对出气口起到密封作用,使用人员推动推杆时,活塞、密封圈前侧的筒体的腔体内的正压气体推动密封板转动打开从而排出筒体的内部,如此进行便捷的手动吸痰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吸液管刻度可方便操作者辨别插入深度,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吸痰管的球面前端可减小插管时患者的不适感,环绕吸痰管前端开设的抽液口可便于不同角度痰液的吸入;使用人员可将夹紧旋钮和保护机构从吸痰管的前端滑动套装在吸痰管上的合适位置,然后转动旋钮使外螺纹套管在内螺纹套管的内侧啮合移动,使夹片被外螺纹套管逐渐锁紧并向内侧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对吸痰管进行夹紧,使防飞溅保护伞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吸痰管上,对不同插管深度的患者面部进行合适的阻挡;防飞溅保护伞能够阻隔痰液飞溅至操作者头面及其他部位,减少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使用人员通过负压抽气筒和抽气管抽取集液罐内的气体,使集液罐内产生负压,进而将痰液从抽液口中抽入吸痰管中并落入集液罐内收集;使用人员抽动推杆时,活塞、密封圈前侧的筒体内的腔体产生负压,密封板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紧贴筒体对出气口起到密封作用,使用人员推动推杆时,活塞、密封圈前侧的筒体的腔体内的正压气体推动密封板转动打开从而排出筒体的内部,如此进行便捷的手动吸痰工作。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B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夹紧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痰管;2、防飞溅保护装置;3、集液罐;4、抽气管;5、负压抽气筒;101、吸液管刻度;102、抽液口;201、夹紧旋钮;202、保护机构;501、筒体;502、推杆;503、活塞;504、密封圈;2011、旋钮;2012、外螺纹套管;2021、防飞溅保护伞;2022、内螺纹套管;2023、夹片;5011、出气口;5012、密封板;501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1、防飞溅保护装置2、集液罐3、抽气管4、负压抽气筒5,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开设有抽液口102,所述吸痰管1的后端固定插入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吸痰管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防飞溅保护装置2,所述防飞溅保护装置2包括夹紧旋钮201和保护机构202,所述抽气管4的一端固定插入吸痰管1一侧的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抽气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负压抽气筒5,所述负压抽气筒5包括筒体501、推杆502、活塞503、密封圈504。具体的,所述吸痰管1的后侧刻印有吸液管刻度101;吸液管刻度101可方便操作者辨别插入深度,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具体的,所述抽液口102为圆孔型结构,所述抽液口102的数量为多个,环绕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开设,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管(1)、防飞溅保护装置(2)、集液罐(3)、抽气管(4)、负压抽气筒(5),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开设有抽液口(102),所述吸痰管(1)的后端固定插入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吸痰管(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防飞溅保护装置(2),所述防飞溅保护装置(2)包括夹紧旋钮(201)和保护机构(202),所述抽气管(4)的一端固定插入吸痰管(1)一侧的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抽气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负压抽气筒(5),所述负压抽气筒(5)包括筒体(501)、推杆(502)、活塞(503)、密封圈(5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管(1)、防飞溅保护装置(2)、集液罐(3)、抽气管(4)、负压抽气筒(5),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开设有抽液口(102),所述吸痰管(1)的后端固定插入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吸痰管(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防飞溅保护装置(2),所述防飞溅保护装置(2)包括夹紧旋钮(201)和保护机构(202),所述抽气管(4)的一端固定插入吸痰管(1)一侧的集液罐(3)的内部,所述抽气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负压抽气筒(5),所述负压抽气筒(5)包括筒体(501)、推杆(502)、活塞(503)、密封圈(5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1)的后侧刻印有吸液管刻度(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口(102)为圆孔型结构,所述抽液口(102)的数量为多个,环绕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开设,所述吸痰管(1)的前端为球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伞保护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旋钮(201)包括旋钮(2011)与外螺纹套管(2012),所述旋钮(2011)与外螺纹套管(20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旋钮(2011)为扁平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旋钮(2011)上开设有贯通旋钮(2011)的前后端面、且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青云张艳田雨同刘珍许冰鹿艺馨刘晓华高梦珂高月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