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化广专利>正文

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42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右端通过抽吸泵连接积液箱;引流管的引流端上设有第一通孔;引流管内部设有内管;引流管的引流端上套设阻挡层;阻挡层内部为中空结构;阻挡层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引流管的引流端壁上设有缺口;阻挡层通过缺口与内管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箱上设有载物盒;载物盒内设有空气气囊;所述内管的右端与空气气囊相互连通;若发现引流管的引流端发生堵塞,操作人员可通过挤压空气气囊,空气通过内管进入到阻挡层内,内管因硬度较大,则不会发生形变,因此空气会将阻挡层的体积扩大,则会将附着在第二通孔上血块或组织弹开,非常方便,且此装置容易固定;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脑膜炎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在进行脑膜炎手术时,常采用引流装置对手术窗口处的组织液进行导流,传统的引流装置是采用带有负压结构的引流管对组织液进行导流,但是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引流管其引流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在实际应用中,一些血块或者组织块会堵塞通孔,影响引流不畅,必须要更换引流管,增加了手术风险;大部分的引流装置使用时需多人配合,占用人手较多,医生劳动硬度较大;非常麻烦。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颅脑积液用的引流装置(申请号:CN201920433062.X),该技术在引流管的一端设有较多的凸起和阻挡块,虽然能起到阻挡血块的作用,但在使用时,非常容易与患者身体内部产生接触,因此极大的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避免血块或组织堵塞引流管的通孔,导致无法引流,并且对抽出的积液可进行直接观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右端通过抽吸泵连接积液箱;通过抽吸泵提供引流的动力;引流管的引流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患者脑内积液可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至引流管中;积液箱上铰接电动伸缩杆一端;电动伸缩杆另一端铰接引流管;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可控制引流管的高度;引流管内部设有内管;在引流管内增设内管,不会增加引流管整体的体积,避免因体积增大而增加危险性;内管与引流管内部贴合设置;引流管的引流端套设阻挡层;阻挡层内部为中空结构;阻挡层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引流管的引流端壁上设有缺口;阻挡层通过缺口与内管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箱上设有载物盒;载物盒内设有空气气囊;所述内管的右端与空气气囊相互连通;工作人员挤压空气气囊,气体沿着内管进入到阻挡层内,阻挡层体积扩大,可将堵塞通孔的血块或者组织弹开。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通过清洗管连接清洗液气囊;所述清洗液气囊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清洗管的内部设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与大小均相同;在阻挡层未需膨胀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重合状态,不影响引流管的引流端正常的进行引流。优选的,所述空气气囊上设有气阀;用于空气的吸入和排出。优选的,所述积液箱下侧设有可锁紧转盘;可锁紧转盘的具体内部结构为本领域已公开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锁紧转盘下侧设有吸盘;用于装置的固定,减少了需要配合的人员数量。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和积液箱上均设有刻度;通过引流管的刻度可观察进入患者体内的长度;通过积液箱上的刻度可观察引流积液的体积。优选的,所述内管的硬度大于阻挡层的硬度;阻挡层所选用的材质硬度小于内管所选用的材质硬度;若内管较易变形,则在充气时,内管则会发生变形,而阻挡层不易变形,因此无法将血块或组织弹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若发现引流管的引流端发生堵塞,操作人员可通过挤压空气气囊,空气通过内管进入到阻挡层内,内管因硬度较大,则不会发生形变,因此空气会将阻挡层的体积扩大,则会将附着在第二通孔上血块或组织弹开,非常方便,且此装置容易固定;节省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引流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引流管,2.抽吸泵,3.积液箱,4.第一通孔,5.电动伸缩杆,6.内管,7.阻挡层,8.第二通孔,9.缺口,10.载物盒,11.空气气囊,12.清洗管,13.清洗液气囊,14.单向阀,15.气阀,16.可锁紧转盘,17.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右端通过抽吸泵2连接积液箱3;通过抽吸泵2提供引流的动力;引流管1的引流端上设有第一通孔4;患者脑内积液可通过第一通孔4进入至引流管1中;积液箱3上铰接电动伸缩杆5一端;电动伸缩杆5另一端铰接引流管1;通过电动伸缩杆5的伸缩,可控制引流管1的高度;引流管1内部设有内管6;在引流管1内增设内管6,不会增加引流管1整体的体积,避免因体积增大而增加危险性;内管6与引流管1内部贴合设置;引流管1的引流端套设阻挡层7;阻挡层7内部为中空结构;阻挡层7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引流管1的引流端壁上设有缺口9;阻挡层7通过缺口9与内管6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箱3上设有载物盒10;载物盒10内设有空气气囊11;所述内管6的右端与空气气囊11相互连通;工作人员挤压空气气囊11,气体沿着内管6进入到阻挡层7内,阻挡层7体积扩大,可将堵塞通孔的血块或者组织弹开。所述引流管1上通过清洗管12连接清洗液气囊13;所述清洗液气囊13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清洗管12的内部设有单向阀14。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8的形状与大小均相同;在阻挡层7未需膨胀时,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8为重合状态,不影响引流管1的引流端正常的进行引流。所述空气气囊11上设有气阀15;用于空气的吸入和排出。所述积液箱3下侧设有可锁紧转盘16;可锁紧转盘16下侧设有吸盘17;用于装置的固定,减少了需要配合的人员数量。所述引流管1和积液箱3上均设有刻度;通过引流管1的刻度可观察进入患者体内的长度;通过积液箱3上的刻度可观察引流积液的体积。所述内管6的硬度大于阻挡层7的硬度;阻挡层7所选用的材质硬度小于内管6所选用的材质硬度;若内管6较易变形,则在充气时,内管6则会发生变形,而阻挡层7不易变形,因此无法将血块或组织弹开。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移动吸盘17位置确定积液箱3位置和引流管1引流端的平面位置,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5确定引流端的高度;打开抽吸泵2进行积液的吸收,若发现引流管1的引流端被血块或者组织堵塞,操作人员可通过挤压空气气囊11,空气通过内管6进入到阻挡层7内,阻挡层7的体积扩大,则会将附着在第二通孔8上血块或组织弹开,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右端通过抽吸泵(2)连接积液箱(3);引流管(1)的引流端上设有第一通孔(4);其特征在于:积液箱(3)上铰接电动伸缩杆(5)一端,电动伸缩杆(5)另一端铰接引流管(1);引流管(1)内部设有内管(6),内管(6)与引流管(1)内部贴合设置;引流管(1)的引流端套设阻挡层(7),阻挡层(7)内部为中空结构;阻挡层(7)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引流管(1)的引流端壁上设有缺口(9);阻挡层(7)通过缺口(9)与内管(6)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箱(3)上设有载物盒(10);载物盒(10)内设有空气气囊(11);所述内管(6)的右端与空气气囊(11)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右端通过抽吸泵(2)连接积液箱(3);引流管(1)的引流端上设有第一通孔(4);其特征在于:积液箱(3)上铰接电动伸缩杆(5)一端,电动伸缩杆(5)另一端铰接引流管(1);引流管(1)内部设有内管(6),内管(6)与引流管(1)内部贴合设置;引流管(1)的引流端套设阻挡层(7),阻挡层(7)内部为中空结构;阻挡层(7)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引流管(1)的引流端壁上设有缺口(9);阻挡层(7)通过缺口(9)与内管(6)相互连通;所述积液箱(3)上设有载物盒(10);载物盒(10)内设有空气气囊(11);所述内管(6)的右端与空气气囊(11)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膜炎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上通过清洗管(12)连接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广张彦秀张书梅
申请(专利权)人:刘化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