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4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血膜,包括第一止血层、缓冲层、隔离层、第二止血层以及中空粘附层;缓冲层设置在第一止血层的下表面;隔离层设置在缓冲层的下表面;第二止血层设置在隔离层的下表面;中空粘附层设置在第二止血层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快速止血,良好组织粘附性,促伤口愈合,可在体内快速降解吸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血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膜。
技术介绍
有效止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有效止血,就离不开止血材料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止血材料应用形式繁多,传统形式有纱布,绷带,止血带等,这些传统止血材料应用形式是通过阻断创伤部位上游血液来达到降低出血部位血管内的压力,这是以牺牲远端组织的供血作为代价,很容易导致组织缺血而引起代谢异常产生并发症,甚至易造成由于有毒代谢物的聚集造成休克或肾功能衰竭,会有生命危险,整个机体的凝血机制也会受到干扰,会发生全身性凝血甚至血栓生成。在止血效果上存在差,慢,应用部位受限等缺陷。目前虽然有新的止血材料形式出现,如止血海绵,止血粉,止血喷雾,止血膜等出现,但依然存在较大局限,如面对管状结构时依然存在无法粘附,后期容易脱落,在骨科方面止血存在限制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手术操作简单,可快速止血,应用广泛,可与各类组织粘附的止血材料对于临床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止血膜,具有快速止血,良好组织粘附性,促伤口愈合,可在体内快速降解吸收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止血膜,包括第一止血层、缓冲层、隔离层、第二止血层以及中空粘附层;缓冲层设置在第一止血层的下表面;隔离层设置在缓冲层的下表面;第二止血层设置在隔离层的下表面;中空粘附层设置在第二止血层的下表面。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第一止血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类纱布。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缓冲层为负载药用pH缓冲因子的PLGA无纺布。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隔离层为静电纺丝制备的第一胶原蛋白膜。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粘附层为生物胶水薄膜。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第二止血层为负载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第二胶原蛋白膜,第二胶原蛋白膜上设有3D打印的微纳图案,第二胶原蛋白膜中的凝血酶150-600IU/ml,纤维蛋白原的质量浓度百分比为5-20%。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微纳图案选自螺旋纹、波浪型和平行线型微纳图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第一止血层的厚度为1-5mm;隔离层的厚度为0.2-0.5mm;第二止血层的厚度为0.5-5mm。上述的一种止血膜,其中,第一止血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隔离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第二止血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止血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第二止血层为负载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第二胶原蛋白膜,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为止血因子,均具有快速止血效果;(2)由于第一止血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氧化再生纤维素显酸性,会使凝血酶失活,故设计缓冲层和隔离层,且隔离层为静电纺丝制备的第一胶原蛋白膜,有利于第一止血层和缓冲层的剥离,缓冲层与隔离层可防止氧化再生纤维素的酸性直接影响凝血酶活性,第一止血层和缓冲层的可剥离性可以防止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后期在体内酸性的渗透,以及引起炎症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后期在体内由于材料间结合不稳定及降解时间不同导致的脱落问题;(3)隔离层为第一胶原蛋白膜,不止可以缓冲氧化再生纤维素酸性的渗透,还可在后期具有防粘连,促伤口愈合的作用;(4)第二止血层为第二胶原蛋白膜,在靠近粘附层的一面上具有微纳图案,可促进软组织的生长,促进第二胶原蛋白膜与软组织的结合,防止后期脱落,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在吸收血液或渗出液后本身具有较强粘附作用,防止脱落;(5)粘附层为生物胶水薄膜,可在吸收渗出液及血液后发挥粘性,防止第二止血层脱落;(6)本技术在临床操作中无需缝合或沾合处理,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易粘连、骨出血等部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止血膜,包括第一止血层1、缓冲层2、隔离层3、第二止血层4以及中空粘附层5;缓冲层2设置在第一止血层1的下表面;隔离层3设置在缓冲层2的下表面;第二止血层4设置在隔离层3的下表面;中空粘附层5设置在第二止血层4的下表面。第一止血层1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类纱布。缓冲层2为负载药用pH缓冲因子的PLGA无纺布。隔离层3为静电纺丝制备的第一胶原蛋白膜。粘附层5为生物胶水薄膜,粘附层5设置在第二止血层4的下表面的四边上。第二止血层4为负载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第二胶原蛋白膜,第二胶原蛋白膜靠近粘附层5的一面上设有3D打印的微纳图案41,第二胶原蛋白膜中的凝血酶150-600IU/ml,纤维蛋白原的质量浓度百分比为5-20%,微纳图案41选自螺旋纹、波浪型和平行线型微纳图案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一止血层1的厚度为1-5mm;隔离层3的厚度为0.2-0.5mm;第二止血层4的厚度为0.5-5mm;第一止血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隔离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第二止血层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15mm。本技术的第一止血层1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第二止血层4为负载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第二胶原蛋白膜,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为止血因子,均具有快速止血效果;由于第一止血层1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氧化再生纤维素显酸性,会使凝血酶失活,故设计缓冲层2和隔离层3,且隔离层3为静电纺丝制备的第一胶原蛋白膜,有利于第一止血层1和缓冲层2的剥离,缓冲层2与隔离层3可防止氧化再生纤维素的酸性直接影响凝血酶活性,第一止血层1和缓冲层2的可剥离性可以防止氧化再生纤维素纱布后期在体内酸性的渗透,以及引起炎症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后期在体内由于材料间结合不稳定及降解时间不同导致的脱落问题;隔离层3为第一胶原蛋白膜,不止可以缓冲氧化再生纤维素酸性的渗透,还可在后期具有防粘连,促伤口愈合的作用;第二止血层4为第二胶原蛋白膜,在靠近粘附层5的一面上具有微纳图案41,可促进软组织的生长,促进第二胶原蛋白膜与软组织的结合,防止后期脱落,且第二胶原蛋白膜在吸收血液或渗出液后本身具有较强粘附作用,防止脱落;粘附层5为生物胶水薄膜,可在吸收渗出液及血液后发挥粘性,防止第二止血层4脱落;本技术在临床操作中无需缝合或沾合处理,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易粘连、骨出血等部位。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膜包括第一止血层、缓冲层、隔离层、第二止血层以及中空粘附层;/n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止血层的下表面;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止血层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下表面;所述中空粘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止血层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膜包括第一止血层、缓冲层、隔离层、第二止血层以及中空粘附层;
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止血层的下表面;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止血层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下表面;所述中空粘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止血层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血层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类纱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血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杰霍红亚王涛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