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37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包含有:一主机,用以处理电子数据,该主机结合一显示器,以通过该显示器显示电子数据的处理结果,该主机内设置有一音讯输入端口及一音讯输出端口;一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主机内,以进行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一双模态音源组件,以可分离的关系设置于该主机内,该双模态音源组件具有一无线传输接口与一有线传输接口;及一切换模块,用以控制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以该无线传输接口或该有线传输接口与该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使用者依其操作上不同的需求,而选择以有线传输或是无线传输的方式,与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型计算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无线耳机/麦克风组合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笔记型计算机组成。
技术介绍
计算机发达的今天,随身携带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的需求,为了顺应这个趋势,计算机制造商将可携式计算机(portable computer)一再缩小,成为面积和笔记本差不多的笔记型计算机,它的功能和桌上型计算机差不多,但是可放入随身携带的皮箱或手提袋中,满足了随处可用计算机的商务人士的需求。而为增加使用者操作上的方便性,目前一般的笔记型计算机中皆内建有喇叭及麦克风,当使用者在近距离内要欣赏笔记型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文件(如DVD或是VCD)或是聆听音乐时,皆可通过内建的喇叭进行音效的输出,或是当使用者欲将声音数据输入于笔记型计算机中时,则可通过内建的麦克风进行音效的输入。而另一种音效输入/输出的方式,通常是藉由额外添购的有线耳机/麦克风与笔记型计算机的连接,以进行音效的输入或是输出。然而,当使用者在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如果选择藉由外接的有线耳机/麦克风进行音效的输出或输入时,则无法同时由内建的喇叭及麦克风进行音效的输出或输入。同样地,若是使用者选择藉由内建的喇叭及麦克风进行音效的输出或输入时,则无法同时由外接的有线耳机及麦克风进行音效的输出或输入。因此,笔记型计算机上虽然可同时拥有两种音效输入/输出装置(内建喇叭/麦克风与外接的有线耳机/麦克风),但其实使用者每次使用时,只能选用其中一种音效输入/输出装置,对于构装精简的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实有浪费体积及资源的问题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公知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此笔记型计算机即是将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双模态音源组件组合入笔记型计算机之中,此双模态音源组件即兼具有喇叭及无线耳机/麦克风的功能,并可以通过有线传输或是无线传输的方式,与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该笔记型计算机,具体包含有:一主机,用以处理电子数据,该主机结合一显示器,以通过该显示器显示电子数据的处理结果,该主机内设置有一音讯输入端口及一音讯输出端口;一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主机内,以进行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一双模态音源组件,以可分离的关系设置于该主机内,该双模态音源组件具有一无线传输接口与一有线传输接口;及一切换模块,用以控制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以该无线传输接口或该有线传输接口与该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其中,当使用者将该双模态音源组件连结于该主机时,该主机的音讯数据通过该音讯输入端口及该音讯输出端口与该有线传输接口接触,以有线的方式进行音效的输入/输出;当使用者将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与该主机分离时,该主机的音讯数据是通过该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以无线方式与该双模态音源组件的该无线传输接口进行音效的输入/输出。当使用者不需使用到双模态音源组件时,即可将其置放于主机内的一容置槽,并以有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音讯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相反地,当使用者将双模态音源组件由容置槽中取出并佩带于耳朵上时,则切换到无线传输的方式,通过目前已相当成熟的蓝芽技术,与主机间进行短距离的音讯数据传输及沟通。如此一来,笔记型计算机上即不需同时拥有两种音效输入/输出装置,只需通过一双模态音源组件即可进行有线及无线的数据传输,不仅可增加使用者操作上的方便性,且有助于整个笔记型计算机的构装更为精简。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揭示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图;图2A为主机的上盖板打开时的示意图;及图2B为双模态音源组件与主机分离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主机11    显示器12    上盖板121   音效输入孔122   音效输出孔13    容置槽131   音讯输入端口132   音讯输出端口20    双模态音源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揭示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外观立体图,请参考图2A所示其为主机10的上盖板12打开时的示意图,而图2B所示为双模态音源组件20与主机10分离时的示意图。此笔记型计算机共包含有下列几个主要的部分:主机10、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图中未示)、双模态音源组件20及切换模块(图中未示)。而本技术的特点即在于利用可进行有线传输及无线传输的双模态音源组件20,以依据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而使音讯数据进行有线传输(双模态音源组件20与主机10连结)或是无线传输(双模态音源组件20与主机10分离)的切换。主机10是整个笔记型计算机中用以处理电子数据的主要组件,例如:当使用者利用一些基本的文书编辑软件进行文件的编辑,或是利用一些绘图软件进行工业制图等绘制时,皆需通过主机10去进行使用者执行的应用程序或是功能选项中所有电子数据的运算处理,并通过与主机10连结的一显示器11(如液晶显示器)将这些电子数据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让使用者了解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或是功能选项其结果为何。而此笔记型计算机用以提供使用者操作时其手腕闲置之处(palm rest)设置有一可活动旋转的上盖板12,而此上盖板12设置有一音效输入孔121与一音效输出孔122。主机10内相对于此上盖板12的下方处设置有一容置槽13,此容置槽13是用以置放此双模态音源组件20,且其内部设置有一音讯输入端口131及一音讯输出端口132。此双模态音源组件20以可分离的关系设置于主机10的容置槽13内,其本身即为一内建蓝芽系统的耳机/麦克风,因此,可在短距离内以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及沟通。由于双模态音源组件20也可采取无线传输的方式而与主机10进行音讯数据的传递,因此,在主机10内需设置有一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以进行双模态音源组件20与主机10间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而为达成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两种不同的传输模式,此双模态音源组件20内设置有一无线传输接口与一有线传输接口,并藉由切换模块进行两种不同传输接口的切换。当双模态音源组件20置放于容置槽13内时,双模态音源组件20即是通过上盖板12的音效输入孔121与音效输出孔122而将声音输入于主机10中,或是将声音由主机10输出。而此音讯输入端口131及音讯输出端口132即是通过有线的方式与主机10内用以控制所有声音信息的音效模块进行声音信号的传递。相反地,当使用者将双模态音源组件20由容置槽13中取出并佩带在耳朵上时,此时,主机10的音讯数据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以无线方式与双模态音源组件20的无线传输接口进行音效的输入/输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用以处理电子数据的主机,该主机结合一用以显示电子数据的处理结果的显示器,该主机内设置有一音讯输入端口及一音讯输出端口;    一进行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的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主机内;    一双模态音源组件,以可分离的关系设置于该主机内,该双模态音源组件具有一无线传输接口与一有线传输接口;及    一用以控制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以该无线传输接口或该有线传输接口与该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的切换模块;    其中,当该双模态音源组件连结于该主机时,该主机的音讯数据通过该音讯输入端口及该音讯输出端口与该有线传输接口的接触,以有线的方式进行音效的输入/输出;当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与该主机分离时,该主机的音讯数据通过该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以无线方式与该双模态音源组件的该无线传输接口进行音效的输入/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用以处理电子数据的主机,该主机结合一用以显示电子数据的处理结果的显示器,该主机内设置有一音讯输入端口及一音讯输出端口;一进行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的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设置于该主机内;一双模态音源组件,以可分离的关系设置于该主机内,该双模态音源组件具有一无线传输接口与一有线传输接口;及一用以控制该双模态音源组件以该无线传输接口或该有线传输接口与该主机进行音讯数据的传输的切换模块;其中,当该双模态音源组件连结于该主机时,该主机的音讯数据通过该音讯输入端口及该音讯输出端口与该有线传输接口的接触,以有线的方式进行音效的输入/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春麟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