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32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后侧设置有握紧机构;所述外壳内侧顶部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两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路板底部设置有加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后侧面设置有握紧机构,筒型囊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对指尖筒包裹的手指指尖进行吹气降温,对指尖处的汗液进行处理,将筒型囊完全压扁后,继续下压指尖筒,挡板会向下挤压限位杆,限位杆底端的限位盘会在限位管内下移,进而将支撑弹簧压缩,并将限位管内的气体通过多个L型孔的顶端压出,压出的气体对手心处进行吹气降温,降低了手掌上汗液的产生,保证握持的稳定性,保证刮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
本技术属于刮痧板
,特别涉及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
技术介绍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常用的刮痧板有半圆形、鱼形、肾形、椭圆形等;刮痧板一般选择本色玄黄的砭石与天然水牛角做原料,通过刺激人体的相关经络、穴位,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增强皮肤渗透性,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刮痧是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刮痧板是一种治病防病的非药物无损伤的自然健康疗法器具。由于现有的刮痧板在使用时,人员长时间用力来操作刮痧板,造成手上有汗液滋生,汗液会影响手指握持刮痧板,进而影响刮痧的进行。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其能够在握持刮痧板时,降低手部汗液的滋生,进而保证握持的稳定性,保证刮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后侧设置有握紧机构;所述外壳内侧顶部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两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路板底部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外侧包裹有耐热树脂,所述外壳底部插接有玉石板,所述玉石板与耐热树脂接触连接,其中,所述握紧机构包括限位环和指尖筒,所述限位环铰接在外壳后侧面,所述指尖筒位于限位环下方,指尖筒顶部为敞口端,且指尖筒前侧面连接有挡板,挡板底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外侧套接有限位管,限位管连接在外壳后侧面,限位盘底面设置有与限位管底部内壁连接的支撑弹簧,限位管的壁厚上设置有多个L型孔,L型孔顶端位于限位管顶部,L型孔底端位于限位管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指尖筒内壁上设置有筒型囊,筒型囊顶端为敞口端,且筒型囊的壁厚的中空度逐渐向顶部变小,筒型囊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多个喷气孔。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L型孔底端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一端位于筒型囊的壁厚内。优选的,所述喷气孔的延长线位于筒型囊底面中心处,且多个喷气孔沿周向均布。优选的,所述玉石板由昆仑玉石制成,且玉石板前后方向的厚度逐渐向底部变小。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与玉石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压痕。优选的,所述筒型囊与指尖筒通过双面胶粘接,且筒型囊顶部的一部分位于指尖筒顶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外壳后侧面设置有握紧机构,筒型囊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对指尖筒包裹的手指指尖进行吹气降温,对指尖处的汗液进行处理,同时当将筒型囊完全压扁后,继续下压指尖筒时,指尖筒会带动挡板,挡板会向下挤压限位杆,限位杆底端的限位盘会在限位管内下移,进而将支撑弹簧压缩的同时,将限位管内的气体通过多个L型孔的顶端压出,压出的气体对手心处进行吹气降温,降低了手掌上汗液的产生,进而保证握持的稳定性,保证刮痧的正常进行;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通管,当筒型囊内的气体压出后,后续限位管内的气体被压出时,一部分气体会通过连通管进入到筒型囊的壁厚内,最后从喷气孔喷出,由于筒型囊被指尖挤压变瘪,最后通过喷气孔喷出的气体的强度更大,L型孔和喷气孔喷气的时间更长,即对手掌降温的时间更长,对其降温的效果更好;3、本技术通过设置加热板,在刮痧过程中,通过蓄电池对加热板供电,在刮痧的同时,对玉石板进行加热,提高刮痧效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面剖视图。图中:外壳1、握紧机构2、限位环21、指尖筒22、挡板23、限位杆24、限位盘25、限位管26、支撑弹簧27、L型孔28、充电插孔3、电路板4、加热板5、玉石板6、筒型囊7、喷气孔8、连通管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后侧设置有握紧机构2;所述外壳1内侧顶部设置有充电插孔3,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两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路板4底部设置有加热板5,加热板5外侧包裹有耐热树脂,所述外壳1底部插接有玉石板6,所述玉石板6与耐热树脂接触连接,其中,所述握紧机构2包括限位环21和指尖筒22,所述限位环21铰接在外壳1后侧面,所述指尖筒22位于限位环21下方,指尖筒22顶部为敞口端,且指尖筒22前侧面连接有挡板23,挡板23底部连接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底端连接有限位盘25,所述限位盘25外侧套接有限位管26,限位管26连接在外壳1后侧面,限位盘25底面设置有与限位管26底部内壁连接的支撑弹簧27,限位管26的壁厚上设置有多个L型孔28,L型孔28顶端位于限位管26顶部,L型孔28底端位于限位管26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指尖筒22内壁上设置有筒型囊7,筒型囊7顶端为敞口端,且筒型囊7的壁厚的中空度逐渐向顶部变小,筒型囊7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多个喷气孔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L型孔28底端连接有连通管9,连通管9一端位于筒型囊7的壁厚内;当筒型囊7内的气体压出后,后续限位管26内的气体被压出时,一部分气体会通过连通管9进入到筒型囊7的壁厚内,最后从喷气孔8喷出,由于筒型囊7被指尖挤压变瘪,最后通过喷气孔8喷出的气体的强度更大,L型孔28和喷气孔8喷气的时间更长,即对手掌降温的时间更长,对其降温的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喷气孔8的延长线位于筒型囊7底面中心处,且多个喷气孔8沿周向均布;喷气孔8的延长线位于筒型囊7底面中心处,即喷出的气体会向筒型囊7底面中心处聚集,将筒型囊7内部的热空气完全吹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玉石板6由昆仑玉石制成,且玉石板6前后方向的厚度逐渐向底部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后侧设置有握紧机构(2);所述外壳(1)内侧顶部设置有充电插孔(3),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两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路板(4)底部设置有加热板(5),加热板(5)外侧包裹有耐热树脂,所述外壳(1)底部插接有玉石板(6),所述玉石板(6)与耐热树脂接触连接,其中,/n所述握紧机构(2)包括限位环(21)和指尖筒(22),所述限位环(21)铰接在外壳(1)后侧面,所述指尖筒(22)位于限位环(21)下方,指尖筒(22)顶部为敞口端,且指尖筒(22)前侧面连接有挡板(23),挡板(23)底部连接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底端连接有限位盘(25),所述限位盘(25)外侧套接有限位管(26),限位管(26)连接在外壳(1)后侧面,限位盘(25)底面设置有与限位管(26)底部内壁连接的支撑弹簧(27),限位管(26)的壁厚上设置有多个L型孔(28),L型孔(28)顶端位于限位管(26)顶部,L型孔(28)底端位于限位管(26)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n所述指尖筒(22)内壁上设置有筒型囊(7),筒型囊(7)顶端为敞口端,且筒型囊(7)的壁厚的中空度逐渐向顶部变小,筒型囊(7)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多个喷气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电热能量刮痧板,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后侧设置有握紧机构(2);所述外壳(1)内侧顶部设置有充电插孔(3),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两侧均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路板(4)底部设置有加热板(5),加热板(5)外侧包裹有耐热树脂,所述外壳(1)底部插接有玉石板(6),所述玉石板(6)与耐热树脂接触连接,其中,
所述握紧机构(2)包括限位环(21)和指尖筒(22),所述限位环(21)铰接在外壳(1)后侧面,所述指尖筒(22)位于限位环(21)下方,指尖筒(22)顶部为敞口端,且指尖筒(22)前侧面连接有挡板(23),挡板(23)底部连接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底端连接有限位盘(25),所述限位盘(25)外侧套接有限位管(26),限位管(26)连接在外壳(1)后侧面,限位盘(25)底面设置有与限位管(26)底部内壁连接的支撑弹簧(27),限位管(26)的壁厚上设置有多个L型孔(28),L型孔(28)顶端位于限位管(26)顶部,L型孔(28)底端位于限位管(26)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
所述指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昆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