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治民专利>正文

骨科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26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6
骨科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骨科固定器较多的为夹板类的,固定效果不好,并且不能将患者下肢固定后支撑起来,不能加快患者下肢肿胀的消除,导致康复时间较长的问题,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后部上端互动连接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左右对称排布,支撑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滑块,支撑体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随着滑块向下移动而向内侧移动,夹紧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骨科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骨科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要对骨头进行钻孔固定,并通过外部石膏和固定装置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防止骨折处再次受到伤害,在骨折之后,骨折的断端会出现明显的肿胀,骨折有断端出血或者软组织损伤,会导致肢体严重的肿胀,患肢抬高之后可以促进肿胀的消除,促进血液的回流,现有的骨科固定器较多的为夹板类的,固定效果不好,并且不能将患者下肢固定后支撑起来,最后致使,骨头恢复情况达不到最初的预期效果,并且致使患处恢复缓慢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骨科用固定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骨科固定器较多的为夹板类的,固定效果不好,并且不能将患者下肢固定后支撑起来,不能加快患者下肢肿胀的消除,导致康复时间较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后部上端互动连接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支撑体,两个支撑体左右对称排布,支撑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滑块,支撑体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随着滑块向下移动而向内侧移动,夹紧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环。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后端铰接有两个弯杆,两个弯杆左右对称排布,弯杆的上端和对应的夹紧杆后端互相铰接,弯杆的中部前侧铰接有套筒,套筒的下端后侧铰接有连杆,连杆的上端和夹紧杆的后侧互相铰接,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杆,斜杆固定连接于支撑体内部底面。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曲柄,曲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前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体中部,第二锥齿轮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和上端的滑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和床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床体的前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枕头,床体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骨科固定器较多的为夹板类的,固定效果不好,并且不能将患者下肢固定后支撑起来,不能加快患者下肢肿胀的消除,导致康复时间较长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体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螺纹杆和两个夹紧环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床体、2-枕头、3-支撑体、4-紧固螺钉、5-支撑架、6-曲柄、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支撑板、10-螺纹杆,11-滑块、12-弯杆、13-斜杆、14-套筒、15-连杆、17-夹紧杆、18-夹紧环、19-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后部上端互动连接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支撑体3,两个支撑体3左右对称排布,支撑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滑块11,支撑体3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19,两个伸缩杆19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19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紧杆17,所述夹紧杆17随着滑块11向下移动而向内侧移动,夹紧杆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环18。当患者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的时候,此时患者躺在床体1的上端,然后根据患者身高来调整支撑体3的位置,患者将双腿放在支撑体3的上端缺口内,此时支撑体3内部的滑块11开始向下移动,当滑块11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支撑体3内的两个夹紧杆17同时向内侧移动,伸缩杆19可以限制夹紧杆17水平向内侧移动,同时带动两个夹紧环18向内侧移动,对患者的脚踝处进行固定,并且支撑体3有一定的高度,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支撑起来,加快血液回流,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所述滑块11的后端铰接有两个弯杆12,两个弯杆12左右对称排布,弯杆12的上端和对应的夹紧杆17后端互相铰接,弯杆12的中部前侧铰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下端后侧铰接有连杆15,连杆15的上端和夹紧杆17的后侧互相铰接,套筒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杆13,斜杆13固定连接于支撑体3内部底面。当滑块11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弯杆12的上端铰接点向下移动,此时会带动弯杆12的上端向上翻转,此时弯杆12的外端、连杆15、套筒14和夹紧杆17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动夹紧杆17开始水平向内侧偏移,但是此时由于伸缩杆19的限位,保证夹紧杆17只能水平向内侧移动,此时会带动连杆15和弯杆12的下端铰接点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套筒14在斜杆13上开始向下滑动。所述支撑体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曲柄6,曲柄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的前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8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固定连接于支撑体3中部,第二锥齿轮8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和上端的滑块11固定连接。转动曲柄6带动前端的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8在支撑板9下端转动连接,并且螺纹杆10是固定不动的,此时第二锥齿轮8转动就会实现螺纹杆10的升降,进而带动滑块11向下移动。所述支撑体3的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4,紧固螺钉4和床体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当根据人身高不同调节支撑体3不同的位置后,此时转动紧固螺钉4开始向内侧转动,当紧固螺钉4的内侧和床体1的外侧壁接触后,此时可以限制住支撑体3不再移动。床体1的前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枕头2,床体1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患者躺在床体1上枕头2可以提供舒适性,并且支撑架5内可以放置患者的病历以及用药等信息本,方便医生查看。本技术使用时,当患者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的时候,患者先躺在床体1上端,然后根据人身高不同调节支撑体3不同的位置后,此时转动紧固螺钉4开始向内侧转动,当紧固螺钉4的内侧和床体1的外侧壁接触后,此时可以限制住支撑体3不再移动,转动曲柄6带动前端的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8在支撑板9下端转动连接,并且螺纹杆10是固定不动的,此时第二锥齿轮8转动就会实现螺纹杆10的升降,进而带动滑块11向下移动,当滑块11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弯杆12的上端铰接点向下移动,此时会带动弯杆12的上端向上翻转,此时弯杆12的外端、连杆15、套筒14和夹紧杆17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动夹紧杆17开始水平向内侧偏移,但是此时由于伸缩杆19的限位,保证夹紧杆17只能水平向内侧移动,此时会带动连杆15和弯杆12的下端铰接点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套筒14在斜杆13上开始向下滑动,当滑块11向下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支撑体3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科用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后部上端互动连接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支撑体(3),两个支撑体(3)左右对称排布,支撑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滑块(11),支撑体(3)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19),两个伸缩杆(19)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19)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紧杆(17),所述夹紧杆(17)随着滑块(11)向下移动而向内侧移动,夹紧杆(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环(18)。/n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用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后部上端互动连接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支撑体(3),两个支撑体(3)左右对称排布,支撑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滑块(11),支撑体(3)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19),两个伸缩杆(19)左右对称排布,伸缩杆(19)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紧杆(17),所述夹紧杆(17)随着滑块(11)向下移动而向内侧移动,夹紧杆(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紧环(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1)的后端铰接有两个弯杆(12),两个弯杆(12)左右对称排布,弯杆(12)的上端和对应的夹紧杆(17)后端互相铰接,弯杆(12)的中部前侧铰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下端后侧铰接有连杆(15),连杆(15)的上端和夹紧杆(17)的后侧互相铰接,套筒(14)的内部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民李建丽
申请(专利权)人:张治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