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23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目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护目镜,所述护目镜前侧端部固定粘接有硅胶垫,位于所述护目镜左侧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圆管,位于所述圆管内腔填充有过滤棉;位于所述护目镜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位于所述螺纹孔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盒固定粘接在松紧带中部,在佩戴护目镜时通过硅胶垫进行缓冲保护鼻梁不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打开电池盒上的开关,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抽风叶轮工作将护目镜内腔的气流抽排出去,保证护目镜内腔不会产生雾气,气流从圆管内的过滤棉进行过滤外部气体;后期需要更换护目镜时,可以将抽风管以及电池盒进行单独取出,可以重复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起雾护目镜
本技术涉及护目镜
,具体为一种防起雾护目镜。
技术介绍
目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医护工作者需要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来防止受到病毒感染,现有技术中,受形状所限,佩戴时,需要先戴好口罩,然后再佩戴护目镜,护目镜压在口罩的上半部分,由于可以隔离病毒的口罩材质较硬,使用时,不易完全紧贴面部,而口罩和护目镜之间也无法完全闭合,佩戴者呼出的气体经口罩进入护目镜内,造成护目镜起雾,影响佩戴者视物。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抽风排气结构都是集成在护目镜本体上,后期需要更换护目镜时,都是整体更换,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起雾护目镜,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护目镜,所述护目镜前侧端部固定粘接有硅胶垫,位于所述护目镜左侧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圆管,位于所述圆管内腔填充有过滤棉;位于所述护目镜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位于所述螺纹孔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内腔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左侧中部水平向右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传动轴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抽风叶轮,位于所述抽风管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一过滤网板;所述护目镜左右两侧壁均与同一根松紧带固定连接,松紧带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池盒,电池盒右侧与簧形电线首端固定连接,簧形电线尾端密封贯穿于抽风管并与伺服电机电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管左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二过滤网板,位于所述圆管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网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抽风管左端部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适配的螺纹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盒前端部固定连接有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电池盒固定粘接在松紧带中部,在佩戴护目镜时通过硅胶垫进行缓冲保护鼻梁不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打开电池盒上的开关,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抽风叶轮工作将护目镜内腔的气流抽排出去,保证护目镜内腔不会产生雾气,气流从圆管内的过滤棉进行过滤外部气体,过滤棉采用医用级灭菌棉;后期需要更换护目镜时,可以将抽风管以及电池盒进行单独取出,可以重复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护目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护目镜的螺纹孔在护目镜右侧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护目镜的抽风管内腔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护目镜的过滤棉在圆管内分布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目镜;2、网板;3、松紧带;4、硅胶垫;5、电池盒;6、封盖;7、簧形电线;8、抽风管;9、螺纹孔;10、固定杆;11、螺纹管;12、伺服电机;13、抽风叶轮;14、第一过滤网板;15、圆管;16、第二过滤网板;17、过滤棉。本技术中的仪器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护目镜1,护目镜1前侧端部固定粘接有硅胶垫4,位于护目镜1左侧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圆管15,位于圆管15内腔填充有过滤棉17;位于护目镜1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9,位于螺纹孔9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8;抽风管8内腔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左侧中部水平向右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的传动轴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抽风叶轮13,位于抽风管8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一过滤网板14;护目镜1左右两侧壁均与同一根松紧带3固定连接,松紧带3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池盒5,电池盒5右侧与簧形电线7首端固定连接,簧形电线7尾端密封贯穿于抽风管8并与伺服电机12电性固定连接,使用时将电池盒5固定粘接在松紧带3中部,然后操作人将抽风管8左端部的螺纹管11螺纹拧合在螺纹孔9内,在佩戴护目镜1时通过硅胶垫4进行缓冲保护鼻梁不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打开电池盒5上的开关,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抽风叶轮13工作将护目镜1内腔的气流抽排出去,保证护目镜1内腔不会产生雾气,气流从圆管15内的过滤棉17进行过滤外部气体,过滤棉17采用医用级灭菌棉;后期需要更换护目镜1时,可以将抽风管8以及电池盒5进行单独取出,可以重复利用,节能环保。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圆管15左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二过滤网板16,位于圆管15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网板2,网板2和第二过滤网板16之间可以将过滤棉块17进行防护住,避免发生掉落。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抽风管8左端部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孔9适配的螺纹管11,能够用于拆装组合方便。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电池盒5前端部固定连接有封盖6,封盖6拆除后可以更换锂电池。在一种防起雾护目镜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1、护目镜;2、网板;3、松紧带;4、硅胶垫;5、电池盒;6、封盖;7、簧形电线;8、抽风管;9、螺纹孔;10、固定杆;11、螺纹管;12、伺服电机;13、抽风叶轮;14、第一过滤网板;15、圆管;16、第二过滤网板;17、过滤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使用时将电池盒5固定粘接在松紧带3中部,然后操作人将抽风管8左端部的螺纹管11螺纹拧合在螺纹孔9内,在佩戴护目镜1时通过硅胶垫4进行缓冲保护鼻梁不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打开电池盒5上的开关,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抽风叶轮13工作将护目镜1内腔的气流抽排出去,保证护目镜1内腔不会产生雾气,气流从圆管15内的过滤棉17进行过滤外部气体,过滤棉17采用医用级灭菌棉;后期需要更换护目镜1时,可以将抽风管8以及电池盒5进行单独取出,可以重复利用,节能环保。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护目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1)前侧端部固定粘接有硅胶垫(4),位于所述护目镜(1)左侧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圆管(15),位于所述圆管(15)内腔填充有过滤棉(17);位于所述护目镜(1)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9),位于所述螺纹孔(9)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8);/n所述抽风管(8)内腔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左侧中部水平向右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的传动轴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抽风叶轮(13),位于所述抽风管(8)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一过滤网板(14);/n所述护目镜(1)左右两侧壁均与同一根松紧带(3)固定连接,松紧带(3)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池盒(5),电池盒(5)右侧与簧形电线(7)首端固定连接,簧形电线(7)尾端密封贯穿于抽风管(8)并与伺服电机(12)电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起雾护目镜,包括护目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1)前侧端部固定粘接有硅胶垫(4),位于所述护目镜(1)左侧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圆管(15),位于所述圆管(15)内腔填充有过滤棉(17);位于所述护目镜(1)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9),位于所述螺纹孔(9)外端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8);
所述抽风管(8)内腔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左侧中部水平向右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的传动轴杆端面固定连接有抽风叶轮(13),位于所述抽风管(8)右端部固定盖合有第一过滤网板(14);
所述护目镜(1)左右两侧壁均与同一根松紧带(3)固定连接,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材王澍弘王顺德龙腾博文家渝曹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