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22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滴眼方式操作复杂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主体,主体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倒L形的置物槽,两个置物槽前后对称,置物槽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移动的推杆,推杆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动槽,主体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上端插入滑动槽内且倒Z形的摆杆,摆杆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腰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环,推杆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让位槽,连接环内设有两个可相对或相背滑动的圆台,同一连接环内的两个圆台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内且其相背端可与置物槽内侧壁接触,主体内同轴设有位于摆杆上方的支撑座;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
本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
技术介绍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一般眼科的患者需要对眼部进行眼药水的滴注,但是当医务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眼药水滴注时,患者容易眨眼,这种情况不仅会使眼药水碰触到睫毛,从而使眼药水受到污染,而且还会使眼药水滴不进患者的眼中,从而无法使眼药水起到作用,现有的滴眼方式操作复杂,不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滴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滴眼方式操作复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轴向的主体,主体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倒L形的置物槽,两个置物槽前后对称,置物槽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移动的推杆,推杆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动槽,主体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上端插入滑动槽内且倒Z形的摆杆,摆杆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腰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环,推杆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让位槽,连接环内设有两个可相对或相背滑动的圆台,同一连接环内的两个圆台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内且其相背端可与置物槽内侧壁接触,主体内同轴设有位于摆杆上方的支撑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摆杆的设置,便于对患者的眼皮进行撑开,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眼药水的滴注,限位块的设置,便于对摆杆的位置进行限定,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便于眼药水的准确滴注,圆环与推杆的设置,便于将摆杆上端向内摆动的同时对眼药水瓶进行挤压,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滴液时的过程,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中摆杆及推杆的主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4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上下轴向的主体1,主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倒L形的置物槽2,两个置物槽2前后对称,置物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移动的推杆3,推杆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动槽4,主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上端插入滑动槽4内且倒Z形的摆杆5,摆杆5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6,腰形槽6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环7,推杆3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让位槽8,连接环7内设有两个可相对或相背滑动的圆台9,同一连接环7内的两个圆台9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8内且其相背端可与置物槽2内侧壁接触,主体1内同轴设有位于摆杆5上方的支撑座10。为了使两个圆台9可相对或相背滑动,所述的同一连接环7内的两个圆台9的相对端经弹簧11连接,让位槽8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顶块12,顶块12的内端面可与圆台9的倾斜面接触。为了便于摆杆5的摆动,所述的主体1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置物槽2下方且与置物槽2连通的摆动槽13,摆杆5上端插入摆动槽13内。为了对摆杆5进行限位,所述的主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14,两个摆杆5的相背端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限位块14接触。为了便于对眼药水瓶进行固定,所述的主体1上端同轴螺纹连接有端盖15,端盖15下端同轴开设有限位槽16。为了便于本装置的使用,所述的两个推杆3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向的圆环17。本技术在使用时,本装置的初始状态为推杆3内端位于置物槽2内,端盖15处于闭合状态;打开端盖15,将眼药水瓶放入支撑座10内,盖上端盖15,眼药水底部位于限位槽16内,此时准备工作完成;当需要对患者眼部进行滴液时,医务人员将手指伸入圆环17内并将本装置放置在患者所需滴液的眼部上方,此时摆杆5下端与患者的眼皮接触;当本装置位于患者眼部上方时,医务人员向内按动圆环17,圆环17带动推杆3向内移动,推杆3经圆台9带动连接环7向内移动,连接环7经腰形槽6带动摆杆5上端向内摆动,摆杆5下端同步向外摆动,此时,摆杆5下端带动患者的眼皮进行张开;随着推杆3的逐渐向内移动,患者的眼皮逐渐被撑开,在推杆3向内移动的过程中,顶块12的内端面始终与圆台9的倾斜面接触,由于推杆3起始位置位于置物槽2内,因此圆台9的外端面与置物槽2内侧壁始终接触,当摆杆5下端将患者的眼皮撑开到所需位置,摆杆5下端与限位块14接触,此时,圆台9位于置物槽2外;当摆杆5下端与限位块14接触时,继续向内推动推杆3,此时连接环7内的两个圆台9在顶块12的作用下相背移动并拉伸弹簧11,由于限位块14的作用,摆杆5不再摆动,因此继续向内推动推杆3时,圆台9的倾斜面与顶块12的内表面接触,同时,圆台9在让位槽8内滑动;当两个圆台9相背移动并在让位槽8内滑动时,继续向内推动推杆3,当推杆3倾斜面与置物槽2倾斜面接触时,继续推动推杆3,在倾斜面的作用下推杆3整体向斜上方移动并对眼药水瓶进行挤压,眼药水向下滴入患者眼中;当滴液完成时,向外拉动圆环17,圆环17带动推杆3向外移动并与眼药水瓶脱离接触,随着推杆3的向外移动,圆台9同步的向外移动,当圆台9的倾斜面与顶块12的内表面脱离接触时,此时,圆台9的倾斜面与顶块12的内端面接触,在弹簧11的作用下两个圆台9相对移动并解除对摆杆5的限位,继续向外移动推杆3,推杆3带动摆杆5上端向外摆动,摆杆5下端同步向内摆动,解除对患者眼皮的限位,此时滴液完成,将本装置从患者眼部拿下。本技术中主体1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眼药水滴落的数量与位置。本技术中摆杆5下端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摆杆的设置,便于对患者的眼皮进行撑开,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眼药水的滴注,限位块的设置,便于对摆杆的位置进行限定,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便于眼药水的准确滴注,圆环与推杆的设置,便于将摆杆上端向内摆动的同时对眼药水瓶进行挤压,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滴液时的过程,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倒L形的置物槽(2),两个置物槽(2)前后对称,置物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移动的推杆(3),推杆(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动槽(4),主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上端插入滑动槽(4)内且倒Z形的摆杆(5),摆杆(5)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6),腰形槽(6)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环(7),推杆(3)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让位槽(8),连接环(7)内设有两个可相对或相背滑动的圆台(9),同一连接环(7)内的两个圆台(9)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8)内且其相背端可与置物槽(2)内侧壁接触,主体(1)内同轴设有位于摆杆(5)上方的支撑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倒L形的置物槽(2),两个置物槽(2)前后对称,置物槽(2)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移动的推杆(3),推杆(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动槽(4),主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上端插入滑动槽(4)内且倒Z形的摆杆(5),摆杆(5)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腰形槽(6),腰形槽(6)内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环(7),推杆(3)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让位槽(8),连接环(7)内设有两个可相对或相背滑动的圆台(9),同一连接环(7)内的两个圆台(9)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8)内且其相背端可与置物槽(2)内侧壁接触,主体(1)内同轴设有位于摆杆(5)上方的支撑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睛护理滴眼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连接环(7)内的两个所述的圆台(9)的相对端经弹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黎菡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