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20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防护框、卡板、固定块和小型风机,所述防护框上螺钉连接有收束带,且防护框内转动连接有线圈,所述线圈上缠绕有橡胶带,且橡胶带的尾端螺钉连接在收束带内,所述线圈上轴连接有转盘,所述卡块上卡合连接有卡板,且卡板转动连接在防护框内,所述固定轴上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并且第二锥形齿轮上轴连接有小型风机。该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设置有小型风机,通过第二锥形齿轮进而能够带动小型风机进行转动工作,能够保证术后位置的干燥性,进而方便后续正常的结痂脱落,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性,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为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虽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大部分会发生于面部和颈部,血管瘤使用手术去除之后要等待伤口自己愈合结痂脱落但是由于血管瘤多发于儿童,儿童较为多动,且行动难以控制,因此,患儿术后面部和颈部的护理较为困难,需要一种护理装置来帮助患儿保护术后结痂部位,使其不被感染和触碰。而现在大多数的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在使用护理装置对患儿进行防护护理工作时,对于颈部直径不同的患儿,不方便将护理装置较为贴合的固定在患儿颈部进行护理工作;二、护理装置不能够对患儿进行按摩工作,增加舒适性,在使用护理装置对患儿进行防护护理工作时,患儿穿戴护理装置后会较为不舒适,便会导致一直哭闹。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防护框(1)、卡板(7)、固定块(13)和小型风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上螺钉连接有收束带(2),且防护框(1)内转动连接有线圈(3),所述线圈(3)上缠绕有橡胶带(4),且橡胶带(4)的尾端螺钉连接在收束带(2)内,所述线圈(3)上轴连接有转盘(5),且转盘(5)上焊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上卡合连接有卡板(7),且卡板(7)转动连接在防护框(1)内,所述卡板(7)上焊接有固定弹簧(8),且卡板(7)上栓接有连接线(9),所述防护框(1)内焊接有小型马达(10),且小型马达(1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瘤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防护框(1)、卡板(7)、固定块(13)和小型风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上螺钉连接有收束带(2),且防护框(1)内转动连接有线圈(3),所述线圈(3)上缠绕有橡胶带(4),且橡胶带(4)的尾端螺钉连接在收束带(2)内,所述线圈(3)上轴连接有转盘(5),且转盘(5)上焊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上卡合连接有卡板(7),且卡板(7)转动连接在防护框(1)内,所述卡板(7)上焊接有固定弹簧(8),且卡板(7)上栓接有连接线(9),所述防护框(1)内焊接有小型马达(10),且小型马达(1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上啮合连接有传动带(12),且固定轴(11)上焊接有固定块(13),所述防护框(1)内螺钉连接有橡胶垫(15),且橡胶垫(15)上卡合连接有衔接杆(14),所述衔接杆(14)上焊接有复位弹簧(16),且复位弹簧(16)的底端螺钉连接在橡胶垫(15)上,并且衔接杆(14)的尾端螺钉连接有橡胶杆(17),所述固定轴(11)上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8),且第一锥形齿轮(18)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9),并且第二锥形齿轮(19)上轴连接有小型风机(20)。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盛秀陈伟沈颂科丁延涛程晖殷蔚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