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宝富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14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第一金属袢、第二金属袢、环形编织线,所述第二固定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骨的右侧,所述第一金属袢与所述第二金属袢通过所述环形编织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袢与所述第一固定骨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袢与所述第二固定骨的右侧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称牵拉环形编织线的四个端部即可通过第一金属袢和第二金属袢将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进行稳定弹性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不需要二次手术;另环形编织线按特定方式穿入缠绕,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之间固定完成后,不需要打结,进一步简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下胫腓联合是由胫骨远端的外侧和腓骨远端构成,腓骨远端位于胫骨腓切迹内,前后有一系列韧带加强,如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浅层、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深层、骨间韧带和骨间膜等,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下胫腓联合的稳定,进而维持踝穴的稳定和弹性;下胫腓联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关节,而是属于微动关节,踝关节背伸时腓骨远端向后移动并外旋,跖屈时回到正常位置,对踝关节的负重、行走、运动等起重要作用;踝关节骨折脱位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主要见于WeberB和WeberC型,下胫腓联合损伤也可单独存在;类似胫骨和腓骨之间的结构还有大拇指与食指、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等。下胫腓联合损伤、大拇指内、外翻、第一跖骨内、外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分为螺钉固定(三皮质、四皮质,单螺钉、双螺钉)、弹性固定等;螺钉固定为刚性固定,不论是单钉或双钉固定,都存在内固定物断裂、创伤大,二次手术取出等缺点且腓骨、大拇指、第一跖骨不能微动;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生物力学特点,但现有的袢弹性固定装置操作复杂,环形编织线需要打结的缺点,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第一金属袢、第二金属袢、环形编织线,所述第二固定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骨的右侧,所述第一金属袢与所述第二金属袢通过所述环形编织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袢与所述第一固定骨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袢与所述第二固定骨的右侧面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金属袢为长方体,所述第一金属袢包括上主体、下主体、第一连接梁,所述上主体设置在所述下主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梁设置在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上端与所述上主体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主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主体的右端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下主体的上方,所述下主体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且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上主体的下方,所述上主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倾斜的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下主体的上方,所述下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向所述第一延伸部倾斜的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上主体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金属袢为圆环形,所述第二金属袢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中心线经过所述第二金属袢的圆心。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金属袢的周壁上分布两个穿线槽且所述穿线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侧,所述穿线槽在所述第二金属袢内周壁处的槽口为第一槽口,所述穿线槽在所述第二金属袢的外周壁的槽口为第二槽口且所述第二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优选的是,所述环形编织线包括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且二者相互穿入缠绕后将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钢板、袢传递装置,所述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骨与所述第二金属袢之间且所述钢板与所述第二固定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钢板、所述第二固定骨、所述第一固定骨上均设有圆孔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袢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下端的手柄、与所述手柄上端固定连接的主体。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上端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的下端设有第四凸台且所述第四凸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手柄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五凸台,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绕线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对称牵拉环形编织线的四个端部即可通过第一金属袢和第二金属袢将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进行稳定弹性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不需要二次手术;另环形编织线按特定方式穿入缠绕,第一固定骨、第二固定骨之间固定完成后,不需要打结,进一步简化操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一金属袢的主视剖切示意图。图3为图2在A-A位置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图2在B-B位置的剖切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二金属袢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5在C-C位置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环形编织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相互穿插的部分形成中心区c的放大剖切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相互穿入后缠绕第一连接梁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相互穿入后缠绕第二连接梁的右侧的第一种缠绕方式俯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在E位置的放大剖切示意图(第一种穿入缠绕方式中第二编织线的右端b2穿第一编织线的左端a1示意图)。图12为图10在F位置的放大剖切示意图(第一种穿入缠绕方式中第二编织线的左端b1穿第一编织线的右端a2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相互穿入后缠绕第二连接梁的右侧的第二种缠绕方式俯视示意图。图14为图13在G位置的放大剖切示意图(第二种穿入缠绕方式中第二编织线的右端b2穿第二编织线的左端b1示意图)。图15为图13在H位置的放大剖切示意图(第二种穿入缠绕方式中第一编织线的左端a1穿第一编织线的右端a2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第二固定骨右侧设有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袢传递装置与第一金属袢、第二金属袢、环形编织线组装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中袢传递装置主视示意图。图19为图18在D位置的放大图。1为第一固定骨、2为第二固定骨、3为第一金属袢、3-1为上主体、3-1-1为第一延伸部、3-1-2为第一凸台、3-2为下主体、3-2-1为第二延伸部、3-2-2为第二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骨(1)、第二固定骨(2)、第一金属袢(3)、第二金属袢(4)、环形编织线(5),所述第二固定骨(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骨(1)的右侧,所述第一金属袢(3)与所述第二金属袢(4)通过所述环形编织线(5)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袢(3)与所述第一固定骨(1)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袢(4)与所述第二固定骨(2)的右侧面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骨(1)、第二固定骨(2)、第一金属袢(3)、第二金属袢(4)、环形编织线(5),所述第二固定骨(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骨(1)的右侧,所述第一金属袢(3)与所述第二金属袢(4)通过所述环形编织线(5)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袢(3)与所述第一固定骨(1)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袢(4)与所述第二固定骨(2)的右侧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袢(3)为长方体,所述第一金属袢(3)包括上主体(3-1)、下主体(3-2)、第一连接梁(3-3),所述上主体(3-1)设置在所述下主体(3-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梁(3-3)设置在所述上主体(3-1)与所述下主体(3-2)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梁(3-3)的上端与所述上主体(3-1)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下主体(3-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3-1)的右端垂直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3-1-1)且所述第一延伸部(3-1-1)设置在所述下主体(3-2)的上方,所述下主体(3-2)的左端垂直向上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3-2-1)且所述第二延伸部(3-2-1)设置在所述上主体(3-1)的下方,所述上主体(3-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向所述第二延伸部(3-2-1)倾斜的第一凸台(3-1-2)且所述第一凸台(3-1-2)设置在所述下主体(3-2)的上方,所述下主体(3-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向所述第一延伸部(3-1-1)倾斜的第二凸台(3-2-2)且所述第二凸台(3-2-2)设置在所述上主体(3-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袢弹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袢(4)为圆环形,所述第二金属袢(4)的内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4-1)且所述第二连接梁(4-1)的中心线经过所述第二金属袢(4)的圆心。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宝富伏传升
申请(专利权)人:魏宝富伏传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