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91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靠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两个所述第一铰链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销轴,且两个所述销轴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侧设有上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铰链、销轴、第二铰链、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限位孔、限位板和限位柱的设置,在使用时,将限位板上的两个限位柱分别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相对应的不同限位孔内,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靠背的高度,进一步的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的后背,增加人员依靠的舒适性,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的靠背
本技术涉及靠背
,具体为一种可升降的靠背。
技术介绍
人坐着的时候背靠着的东西即为靠背。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现有的座椅靠背的高度固定,从而靠背不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依靠,造成舒适度不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升降的靠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的靠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两个所述第一铰链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销轴,且两个所述销轴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侧设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个相同的第二铰链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前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柱,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开设有限位孔,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限位孔和第二支撑杆上的限位孔相对应,且所述限位柱与限位孔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柱的外侧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橡胶固定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与上支撑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孔内均设有挡杆,且两个所述挡杆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通过第一铰链、销轴、第二铰链、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限位孔、限位板和限位柱的设置,在使用时,将限位板上的两个限位柱分别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相对应的不同限位孔内,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靠背的高度,进一步的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的后背,增加人员依靠的舒适性。2.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通过橡胶固定圈的设置,从而能够将限位柱限位在限位孔内,进一步的避免限位柱脱落限位孔,影响靠背的高度调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的限位板与限位柱连接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的限位柱与橡胶固定圈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靠背的滑孔主视图。图中:1、下支撑板;2、第一铰链;3、第一支撑杆;4、限位孔;5、限位板;6、第二支撑杆;7、第二铰链;8、上支撑板;9、销轴;10、连接杆;11、套筒;12、挡杆;13、槽口;14、限位柱;15、橡胶固定圈;16、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1,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2,两个所述第一铰链2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销轴9,且两个所述销轴9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上侧设有上支撑板8,所述上支撑板8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分别与两个相同的第二铰链7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的前侧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柱14,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上均开设有限位孔4,且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的限位孔4和第二支撑杆6上的限位孔4相对应,且所述限位柱14与限位孔4相适配,通过第一铰链2、销轴9、第二铰链7、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6、限位孔4、限位板5和限位柱14的设置,在使用时,将限位板5上的两个限位柱14分别置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上相对应的不同限位孔4内,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靠背的高度,进一步的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的后背,增加人员依靠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柱14的外侧开设有槽口13,所述槽口13内设有橡胶固定圈15,通过橡胶固定圈15的设置,从而能够将限位柱14限位在限位孔4内,进一步的避免限位柱14脱落限位孔4,影响靠背的高度调节。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且所述连接杆10与上支撑板8固定连接,通过套筒11和连接杆10的设置,从而能够增加靠背调节高度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套筒11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滑孔16,两个所述滑孔16内均设有挡杆12,且两个所述挡杆12均与连接杆10固定连接,通过滑孔16内挡杆12的设置,从而能够将连接杆10限位在套筒11内,进一步的避免连接杆10脱离套筒1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1、第一铰链2、第一支撑杆3、限位孔4、限位板5、第二支撑杆6、第二铰链7、上支撑板8、销轴9、连接杆10、套筒11、挡杆12、槽口13、限位柱14、橡胶固定圈15、滑孔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通过第一铰链2、销轴9、第二铰链7、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6、限位孔4、限位板5和限位柱14的设置,在使用时,将限位板5上的两个限位柱14分别置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上相对应的不同限位孔4内,从而能够快速的调节靠背的高度,进一步的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的后背,增加人员依靠的舒适性,通过橡胶固定圈15的设置,从而能够将限位柱14限位在限位孔4内,进一步的避免限位柱14脱落限位孔4,影响靠背的高度调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2),两个所述第一铰链(2)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销轴(9),且两个所述销轴(9)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上侧设有上支撑板(8),所述上支撑板(8)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分别与两个相同的第二铰链(7)活动铰接;/n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的前侧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柱(14),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上均开设有限位孔(4),且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的限位孔(4)和第二支撑杆(6)上的限位孔(4)相对应,且所述限位柱(14)与限位孔(4)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的靠背,包括下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2),两个所述第一铰链(2)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杆(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均固定连接有销轴(9),且两个所述销轴(9)上均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的上侧设有上支撑板(8),所述上支撑板(8)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6)分别与两个相同的第二铰链(7)活动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的前侧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限位柱(14),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6)上均开设有限位孔(4),且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的限位孔(4)和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心微徐广琳王佳楠刘新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